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3月8日,武漢江岸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帶領的河北省第5批援鄂醫療隊也即將迎來赴鄂“滿月”的日子。

一個月的時間,王飛帶領團隊在這艘“生命之舟”裡日夜兼程,守護了600餘位患者,並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癒出院患者零回頭的目標,展現了“河北力度”。

憶此行,王飛在戰“疫”滿月記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每一個歷史的瞬間,總需要有人為這個時代做出犧牲,或者說這是一種英雄的情結,那好,我來了!”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第一時間向“疫”線集結

“一直以來,‘和諧協作、奮發創新’都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顯著‘標籤’,並已內化為醫院精神,融入每一位員工的骨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按照河北省衛生健康委部署,河北醫護向武漢江岸方艙醫院集結。“和諧協作”的醫科大三院人聞令而動,雖然接到指令已是2月9日凌晨2點,醫院還是在第一時間遴選出32名精兵強將,執甲出征。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這一過程比較順利,因為疫情初期,醫院的大部分同志早已遞交了請戰書,我們根據省衛生健康委給我們的任務名單,選出了符合要求的醫護人員,大家立即堅定地接受了任務。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來自全省117家醫療衛生機構的283名醫護人員,雖然是混編戰隊,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因此,兵貴神速,我們很快就把這支隊伍組建好了。”作為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有著豐富的醫療管理經驗,也因此被任命為河北省第5批援鄂醫療隊隊長。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不打無準備之仗,出發前,王飛一直在關注著武漢一線的情況。“患者數量每天都在增長,很多患者沒有床位,得不到有效治療,當時情況是非常危急的,而且這種病毒的感染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應對如此狡猾頑固的對手,我們必須準備充分。”落地武漢前,一張戰略圖已在王飛腦海中徐徐展開。

來之能戰 戰之必勝

一線戰“疫”首先從隊伍組建入手。落地武漢後,王飛拿到了全部隊員的名單,他迅速釐清人員安排,第一時間成立護理組、醫療組、後勤保障服務組。為使團隊迅速投入戰鬥,王飛進一步對醫療組和護理組進行劃分。

“我們的第一任務就是要從隊伍裡挑選出年資比較高、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強的人員,按照其擅長的領域擔任一組的小組長,充分體現人盡其才,同時,根據隊伍中人員地域關係,儘可能安排來自相同或鄰近片區的隊員組成小組,便於隊員之間的溝通以及組長的管理。”王飛說,“這種小組長帶隊的團隊作戰形式優勢就在於,雖然我不能第一時間熟悉300多名醫護人員的基本情況和能力,但我只要了解我的醫療組長、護理組長,後勤保障組長,再通過他們就可以傳達工作計劃和安排,最後按照金字塔模式,我們的組織架構很快就建立起來。”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黨建引領一切。落地武漢後,短暫休整,王飛又帶領團隊第一時間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宣佈成立河北省第5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發揮黨組織的強有力領導作用。同時,開展“三個起來”活動,即“黨員黨徽帶起來,黨員身份立亮起來,河北形象豎起來”,把黨旗牢牢插在戰“疫”一線。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無處不在,針對方艙醫院患者多、個別患者依從性差的實際,王飛還開創性地提出成立患者臨時黨支部,根據患者意願,在他們當中遴選出有黨建工作經驗的黨員,組成“小紅帽行動志願者”團隊,成為促進醫患溝通的良好“潤滑劑”。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戰之必勝離不開實力加持,王飛格外注重對醫護人員的院感培訓。“2月12日就要開艙,只給我們留了一天的培訓時間,但絕不能馬虎,我們邀請了來自河北醫科大三院的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楊楠醫生,為我們隊伍中10名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醫護人員培訓,這10個人經過培訓後再1對1培訓10個人,然後接受過培訓的20個人再一對一培訓另外20個人,構成一個塔形結構,步步擴增,讓我們高效率地完成了相關培訓,以最快速、最嚴謹的狀態做好了戰鬥準備。”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王飛還提到,醫療隊本次圓滿完成任務還得益於嚴格的隊員生活管理制度。在酒店,王飛嚴格按照隔離病區設置及感控基本要求,要求隊員們自覺遵守生活紀律,不串門,不隨意外出,極大降低了感染概率。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愛心匯聚“生命之舟”

2月12月,江岸方艙醫院開始接收患者,僅僅7天時間,患者就多達900餘人。“大家都沒有經驗,屬於摸著石頭過河。患者收治進方艙醫院後,一開始醫療壓力非常大,雖然當時有江西、天津等4支醫療隊駐紮其中,醫護人員的數量也達到六七百人,但是因為這些人不能同時在方艙醫院工作,每天4班倒,每個班工作6小時,因此每天在方艙裡工作的醫護只有60人左右,平均每個醫生每天要負責40~50名患者的治療與管理工作,每位護士要負責20~30名患者的照顧工作,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壓力還來自於方艙醫院的患者構成。“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絕大部分屬於輕症患者,但他們中的很多患者確診後沒被及時收治入院,已經在家等了很長時間,有的患者家屬也在醫院住著,甚至還有家屬在重症病房搶救,因此,他們的焦慮情緒還是顯而易見的。”王飛說,這種焦慮情緒的外化表現就是很多患者每天要不止一遍地詢問醫護人員很多問題,諸如“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我什麼時候可以做CT”。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這種解釋、安撫的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王飛說,“因此,在方艙醫院,人文關懷非常重要,但也是很難做的工作。”

難在哪裡?王飛舉例說,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方艙醫院裡,醫生會帶領患者跳舞、做操等,其實這些醫生護士穿上防護服後,本身呼吸都困難,他們完成本職工作已經非常艱難了,舞蹈、做操等動作不僅增加呼吸負擔,還會降低防護服的密閉性,增加感染風險。但為了讓患者情緒振奮起來,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醫護人員也都拼了。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如何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好,王飛團隊還邊推進工作邊總結。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療狀況,王飛團隊獨創“1對1幫扶”法,即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對口幫助”,“我們電話、微信都留給患者,不僅上班時間要去照顧患者,下了班還與患者通過微信、電話交流,不僅限於病情交流,患者有什麼生活困難,比如缺哪些生活用品,我們也都會第一時間給他們送進去。”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有一位患者來方艙醫院的時候非常倉促,沒有帶剃鬚刀,王飛便想到可以將自己居住酒店的一次性剃鬚刀給患者送去,解決了患者的燃眉之急;一位女性患者有個3歲的兒子,和親戚一起在酒店隔離,她一直牽掛著孩子,隊伍中的一名護士便犧牲自己下班僅有的休息時間,通過志願者幫助,驅車去到患者兒子隔離的酒店,把一些生活用品和物資給小朋友送去,還通過視頻連線讓患者與孩子“重逢”。王飛說,正是這樣的醫患關係,幫助患者挺過了在方艙醫院最難熬的日子。

“可以說河北醫療隊在武漢江岸方艙醫院的工作,不僅是把患者的肺炎治好,還竭盡所能去治癒他們的心靈。”王飛說,至今,他們還與400多名患者保持著微信、電話聯繫,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追蹤。“雖然在武漢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做出了很多犧牲,但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欣慰的,只要患者滿意,最終的結果就是好的。”

戰疫院長訪談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用“河北力度”托起“生命之舟”

文:健康報記者 劉欣茹

編輯:彭豔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公益支持:宜昌人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