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摘要:中國曆代疫情統計數據,可查詢1937年鄧拓的《中國救荒史》。結合各朝代統治時間,據書中發生疫災次數的統計,可計算歷代疫次頻率,醫療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境況及規律可見一斑。屠蘇是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元旦飲屠蘇這個承載並傳承我國近兩千年的大規模科學防疫傳統文化,歷代醫典均有記載配方。據不完全統計,二百多首歷代詩篇報告了其作為一種歲旦管理提升身體免疫力的年慶風俗,曾在民間的巨大傳播影響力。屠蘇配方功能顯示:它有調理脾胃,解毒闢穢,提升免疫力等作用。就冬春季節病菌病毒易傳播、南北朝唐宋等歷代大規模飲用習俗可判斷它曾是一種優秀的歲旦闢疫文化。結合屠蘇在民間的詩詞流傳詩篇數量推演,會發現疫情頻率增長與屠蘇從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遺失密切相關,它提示我們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應在繼承中起步。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1.人類與微生物之戰

眾所周知,微生物遠比人類在地球上適應存在的時間長,過半的人類疾病由致病病毒和細菌引起,數千年以來,人類一直在與不斷髮展和高階變異了幾十億年的物種進行抗爭。民間有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說法。

鄧拓認為“‘災荒’是由於自然界的破壞力對人類生活的打擊超過了人類的抵抗力而引起的損害”。我認為其中的瘟疫疫病也是這樣,古時人們無從瞭解微生物和實施更赤裸有效的抗爭,自然法則使得適者生存。這種情況有損害也有益處,人類遺留的恰是在疫戰中的頑強適應倖存者。所以未來持續戰絕不僅僅是更換裝備,雖然是必不可少的,用最新科技手段武裝自己,使用疫苗或更新一代的有效藥物。但還應奔著終極目標——不斷提升人類群體自身的免疫力,以煉獄般的境況考驗人類征戰應對新變異病毒的能力,因為人類自身本有著強大的適應抗爭性基因。而怎樣提升,除了強健身體,醫療預防上,還應先從傳統繼承入手。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2.歷代疫情頻率與防疫文化

下表摘自畢業於河南大學經濟系的鄧拓在1937年著書《中國救荒史》。選擇瘟疫和朝代持續時間來研究疫次頻率。各朝代瘟疫次數,由1937年的鄧拓先生統計,那個年代更容易得到統計相對完整和真實的數據。在計算朝代統計時間上,因為依據標準和現代有所不同,他正是在這個數據時間內統計的瘟疫次數,選擇尊重他的統計時間。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基於表1和結合歷史大事件、生物醫藥大辭典數據及屠蘇流傳詩篇整理表2: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3.歷代防疫與屠蘇文化遺失關係

基於表2分析防疫成績:

1、多數人研究認為,我國最早自漢代已懂得對感染疫病的百姓進行隔離治療,能採用系統的治療方法並形成有體系的醫典書籍流傳下來。醫典配方中明確記錄屠蘇是用於歲旦闢疫所用,有預防瘟疫等作用功能。晉代屠蘇配方中甚至把有毒性的藥物炮製過再使用的探索應用。

2、特別是在醫療衛生公共領域,聖醫教引民眾家家使用中藥材,包投施用於井水,不僅飲食、沐浴,灑掃庭院,也在新年和酒飲用,民間已形成習俗,以全面提升免疫力方法救民眾於水火。

3、隋唐兩宋時期,在冬春新舊交替季穩固形成中華旦日防疫傳統文化,有效地提升國人免疫力和盡最大力量控制著疫情間隔頻率,使得疫病爆發間隔時間最大化,降低到18.706和15.219年/次。

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至今在其他鄰邦(日本等)得到推崇尊重與傳播發展。

從上次的2003年非典到2020年冠狀病毒爆發,擁有現代醫療防控手段和防備的我們,小疫控制得好,不做記錄,史留大疫經過了17年。疫情頻率成績最好,較之人員損失動輒幾萬到近百萬,傷亡也是有史以來最低的。

但僅僅依靠好的醫學和防控手段不僅是危險的,顯然也是不足的。

中國曆代疫次間隔頻率與公共衛生防治發展中屠蘇文化失傳關聯

4.屠蘇遺失析因

創建歷代歲旦防疫屠蘇文化是世界史罕見奇觀,習俗維繫的醫民信賴關係竟長達千年之久。

屠蘇詩文流傳數量是對歲旦免疫文化的記錄和興衰反映,從幼至老,依次飲用,不僅通過歲旦免疫慶祝得歲,還在時刻反映我國人民對家族團結安康的嚮往和對未來體質健康的美好期盼,對照歷史大事記,析屠蘇遺失原因:

1、隋唐統治的近318年中,人們安居樂業,循歷史軌跡,家詩篇數量61,屠蘇傳統文化習俗在繼承發展孕育中。戰疫成績最好,均瘟疫疫次時間間隔達18.706年/次。

2、兩宋百姓相對穩定時間長,達487年。人民安居樂業,131篇的流傳記錄飲屠蘇酒的盛世民俗文化傳統開始達到巔峰,詩文佳作上至北宋廟堂宰相王安石、蘇轍;後有南宋文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和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下至無數平民百姓等。新年伊始,舉國上下各族男女老幼無不暢飲屠蘇,管理新一年身體的安康。不僅如此,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術均居世界前列,我國古代科技四大發明也在此時期相繼傳入世界各地,曾對當時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後南宋陷入侵,戰疫成績較好。

3、據蒙元史學專家研究:元蒙侵入世界其他文明地區,不僅造成其他國家文明發展的大倒退(詳見圖表2),也對中華文明形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毀滅性傷害,體現在當政近百年,屠蘇詩文猛降至8篇,因戰爭和疫情引發的次生瘟疫疫次時間間隔頻率高達4.85年/次。

4、恢復到明代漢統,屠蘇文化傳統詩作略有復甦增至10篇,疫次時間間隔頻率降低到5.11年/次,滿統清後詩文漸少到1篇,屠蘇文化幾乎絕跡,瘟疫疫次時間間隔頻率達到有史以來最值每4年/次。

細觀1840-1949年中國近代史,百年屈辱史,戰亂愈加頻繁。外辱內亂,各種集團間的戰爭頻發,抗日戰爭爆發,連續14年,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僅二戰日軍侵略,我大國善良同胞被生靈塗炭,死傷達3500萬之眾。生命保全、溫飽生存一直是人民的首要問題......明清和近代因為頻繁陷於政權迭代,外族入侵,戰亂紛飛的時代,民不聊生,這是最強防疫——屠蘇民俗傳承一波三折最終遺失的主要原因。

再難覓閤家依次暢飲屠蘇酒恭祝康健的安和場面記錄。最強防疫文化屠蘇遺失。

世間多少事,輪迴煙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