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10月10日,尼康Z50发布。作为尼康第一台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瞬间让我有种逆生长的错觉。随后又看了一篇的ET《给大家讲一个虽迟但到的故事》以及相机Life的《无反时代御四家 从APS-C说起》一下子又把时光拉的好遥远。对于这款机器的本身其实我倒不想做太多的评价。但对于这个系统我却觉得实在可以整理一下。当然我说的不是Z卡口系统。而是Z50的内心——APS画幅系统。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而今众所周知。这三个字母代表着什么,恐怕如今已经没有人在意了。“Advance Photo System”直译为“先进性摄影系统”。是的,这便是APS问世之初被给予的厚望,如果……。当然这世上永远没有如果……

半画幅与APS

这是数码初年很多人对于APS-C画幅的一种称呼,说对也对,说不对其实也不对。如果将APS系统笼统的归为半幅系统,那么这个时代可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也许还会更久远些,1938年,美国纽约宇宙相机公司出品的135半幅相机水星MERCURY相机由于快门是由两片简单的金属圆盘构成,其开口并不能覆盖全画幅36X24mm尺寸,所以就改成了24X18的半画幅机。这个尺寸介于目前众所周知的,各家所使用的的APS-C与大一号的APS-H之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水星MERCURY

但如果说到半格机,我想很多人心目真正的经典应该是80年代初米谷美久的奥林巴斯PEN。今年,和宾得一起步入百年的奥林巴斯在数码的时代里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PEN的记忆。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PEN系列的专题当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尤金史密斯和他的PEN F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尤金史密斯著名的《水娱》


第一台半画幅或APS画幅数码相机

那么第一台APS画幅的数码相机是诞生于什么时候呢?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1995年的DSC 460出品与柯达。是一台采用尼康卡口的单反相机,当时这款相机采用了600万像素的一枚APS-H(27.6 x 18.4 mm)规格的CCD,但有趣的是这个APS-H规格在后来的日子里用到最多的是佳能。不过,直到这一年为止真正意义上的APS系统还没有诞生。插个题外话,如果要追寻第一台1英寸数码相机。其实既不是尼康也不是索尼。它诞生与1994年,创造者也是柯达,型号为DSC420也是一台尼康卡口的单反相机。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的真正诞生

1996年,富士、柯达、佳能美能达以及尼康五家公司联合开发的APS系统开始全面问世。实际来说,1996年才是APS系统的初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96年,APS系统正式兴起,以柯达富士为代表的胶卷品牌推出了片宽20mm,可拍摄25张画幅24mm*15mm照片的APS胶卷。而已如佳能IX50、美能达Minolta VECTIS 3000以及尼康PRONCA S都是当时经典。和现如今一些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一样他们瞄准了女性市场。当然还有如柯尼卡REVIO CL、康泰时Tix等等。很多影像厂商都参与过这个先进性摄影系统,但很可惜他最终没有辉煌而是无奈的成为一个旁观者,望着另一个自己开始另一段漫长的岁月。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柯尼卡REVIO CL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康泰时Tix


直到2012年5月富士胶片才正式停止销售所有类型的APS型胶卷产品。也就是说那时才是APS胶卷正式的、彻底的告别了历史的舞台时刻。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写在最后聊聊“先进性摄影系统”先进在哪里

“Advance Photo System”直译为“先进性摄影系统”这便是APS三个字母的真正含义,这确实是当时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写到这里会有一大堆的what出现。但在那个年代里事实如此。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大前提——在一个互联网没有普及甚至是电脑都没有普及的年代里APS系统成为了最好的、最平衡一个新的方向。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首先,小型化。即使今天APS系统的小型化优势已然存在。在我看来他仍然是画质与体积的最好平衡。写到这儿,或许很多人会和你拉开一场关于画幅的唇枪舌战。我们还是回来聊聊胶卷时代的小型化吧,那时一定不会有人更你扯分辨率的问题,因为没有4K屏没有“摇摇乐”。我们通常打印的照片尺寸是6寸。好吧也有可能你家里的地方更宽敞一些可以打10寸。但那又如何呢?6寸,15.2*10.2 1440x960以上 130万像素、10寸,10x8 25.4*20.3 2400x1920以上 400万像素。那个年代,画幅对于专业摄影从业者、钱多房子大的摄影发烧友以外的人士全然没有意义。而体积成了王道。全画幅和APS间没有什么直观的区别,要找大区别可能你需要8*10吧。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其次,是智能化。一个新的系统可以融入更多的技术。因为他不需要考虑过往相机的兼容性,无论对于富士还是柯达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机就更直接了。当然这里所说的智能化和如今索尼微单所说的大数据算法的AI并不相同。而更多的是基于胶卷本身的信息录入。APS胶卷增加了IX信息交换功能,可以在照片的底部填入拍摄信息,除了我们所知的拍摄信息外,还可以有标题、贺词等甚至你可以将需要调节的信息书写上去让冲印师根据要求冲印,而一些高端的APS相机还存储了十几种语言供用户在相机上进行操作并录入到胶片上。你可以偷偷告诉暗房师傅“请把我女朋友的脸过曝一点我怕被打”这样的话。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除此以外有些相机还具备防止拍摄重影的问题,智能提示这卷胶卷已经用过了等等。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时代那或许真的会很有趣。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最后是安全性,APS胶片的片头不会留在暗盒之外,对于光线和灰尘的杜绝更好。简单理解为杜绝cmos进灰就可以了。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丰富性与多样性。在这看似漫长却并不耀眼的岁月里本该可以拍出我们所熟知的APS-C、我们不太陌生的APS-H。和我们太熟悉的APS-P(全景模式)三种形式为人们呈现别样胶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用户需求会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而且是小巧精致的解决方案。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胶卷的APS系统或许该有个美好的未来,充满着机械与电子之间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相机、感光材料与用户之间互为交流的有趣场景。但可惜清脆的数码车轮悠然驶过,一切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戛然而止。但似乎有没有戛然而止,因为另一个自己正向自己走来。1999年尼康D1诞生,人们相信数码全画幅时代总会来的,而APS只是一个过渡者……


APS系统大时代(上篇)——上古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