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資金吃緊、融資艱難、銷售下滑,對於國內所有新造車企業來說,2020年的開局都不是那麼容易。

4月23日,有關部委印發《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純電乘用車續航補貼調整為300公里起步,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2020年至2022年補貼逐級遞減平穩退坡,燃料電池發展採取“以獎代補”……

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補貼政策比市場預期的要好,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國內新造車勢力誕生已有7年。這份補貼新政能止住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新造車“七年之癢”

2012年6月,特斯拉在美國加州的工廠交付了世界上首款電動新能源汽車。次年,這個來自硅谷的電動汽車品牌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當時進入中國市場的Model S車型,雖然起售價高達73.4萬,續航只有約500公里。但是在推崇科技、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富有群體中,擁有特斯拉不可避免地成為一股風潮,併成為新圈子裡的一種“身份認證”。新浪CEO曹國偉、小米創始人雷軍、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等明星企業家都是特斯拉國內首批車主。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名單中還有易車網創始人李斌、UC聯合創始人何小鵬、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這三人後來都創辦了自己的新造車公司,成為特斯拉“中國學徒”。

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滿腦子奇思妙想的馬斯克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在無意間“收割”了一大批來自大洋彼岸的追隨者。現在,自己的這些“粉絲”又掉過頭來,成立了自己的新造車公司,並把特斯拉看做最大的敵人。

然而新造車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像特斯拉在硅谷一樣順利。2014年“萬眾創業”掀起社會浪潮,不少創業者按照特斯拉車型畫了幾頁PPT,就敢去找風投要錢。至今,他們的樣車恐怕仍然停留在PPT上。好不容易創業熱潮退去,市場優勝劣汰總算淘出了一批“真金”,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又陷入了“騙補”爭議中。

如今,國內新造車公司又面臨國產特斯拉的競爭。好在這次補貼新政沒有“一刀切”式地停掉補貼,反倒是2020年成為補貼滑坡力度最小的一年,讓不少掙扎求生的新造車公司看到了一線生機。

為什麼要扶持新造車?

由於前文提到的“PPT造車”和騙補等多種原因,許多朋友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一定的誤解。為什麼有關部門要給這些新造車企業補貼?

首先,汽車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一樣,產業關聯度極高,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可以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同時,汽車及相關行業還能帶動大量就業,根據一份2017年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汽車及關聯產業就業人口超過4000萬,占城鎮總就業人口比例約12%。

其次,我國是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但是汽車工業卻比較薄弱,合資與進口品牌佔據絕大多數市場。新能源汽車不僅節能環保,還能幫助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正在路測的百度無人車

未來汽車產業朝新能源化、智能化、無人化發展已成必然之勢,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駛上街頭,華為Hicar智能汽車有望在今年落地,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則在更早的階段就已經開始佈局互聯網+汽車領域。

HBAT四巨頭齊聚首,通過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賦能,恰好可以補足汽車工業的技術短板,未來可期。

充滿未知的2020年

對於國內新能源造車企業來說,2020年的確遭遇了一個地獄難度開局。整體市場萎靡、融資困難,又遇上黑天鵝事件衝擊。即使是業界普遍看好的補貼新政,從業者也有不同的解讀。

理想汽車CEO李想認為30萬元的補貼門檻“估計是為了限制特斯拉而設計的,但是卻給了特斯拉降價的理由和必要性”,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認為,競爭加大的同時“對客戶利好,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新能源車補新政出爐,能止中國新造車“七年之癢”嗎?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前途未卜的消費行情、錢荒依舊的資本市場,2020對中國新造車企業們來說依然是充滿未知的一年。蔚來、小鵬、理想、合眾……這些現在依然在矇眼狂奔的新造車企業,未來哪怕只有兩三家活下來,這個行業也算得上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