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忽視汲黯對懷柔政策的質疑?

漢武帝為什麼忽視汲黯對懷柔政策的質疑?

汲黯的田園生活

汲黯是《史記》中不會見風使舵、堅持講真話的人。他曾經由於質疑漢武帝懷柔匈奴的政策而被貶歸田園。

在漢朝的持續打擊之下,匈奴與漢朝接壤的地區分崩離析,而連年戰爭也使漢朝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元狩二年,匈奴的昆邪王準備率眾歸降,入長安朝見漢武帝。漢武帝下令準備兩萬輛驛車接他們入長安。但是國庫空虛,主事官員不得不開借據給商人以買馬,馬匹商人不願意接受借據,紛紛藏匿自家的馬匹。主事的官員因為完不成任務獲罪。汲黯認為勞民傷財以取悅匈奴降酋不妥,於是向漢武帝諫言:“這些匈奴背叛了他們的君主來中原投降,就讓他們沿著驛道在各縣的官吏的安排下按照實際情況依次進入中原即可,一下子準備兩萬輛驛車會擾動全國。我們不應該損傷老百姓的利益去取悅夷狄的民眾”。漢武帝認為汲黯的話無法反駁,只能沉默以對。

昆邪王到了長安以後,他和部下接受了漢武帝的很多賞賜。有些賞賜是匈奴人不感興趣的,匈奴人感興趣的有些東西沒有出現在賞賜中,於是黑市繁盛,許多物品自匈奴人流入商人手中。在漢朝,有一些物品是禁止由邊關輸入內地的。這些擁有違禁物品的商人因為涉嫌由邊關偷運違禁物品入境而面臨極刑,大約有五百多商賈將被斬首棄市。汲黯認為這些商人是冤枉的,又向漢武帝勸諫:“自從匈奴背叛和親的約定,在邊塞挑釁掠奪以來,本朝在討伐匈奴的戰事中死傷眾多,耗費錢財無數。現在從匈奴俘獲的降卒人口應該分給那些軍烈屬家庭當奴僕下人,繳獲的牛羊物資應該直接分給那些軍烈屬,以補償遍佈天下的軍烈屬遭受的苦難,安撫憤怒的民眾。即使這些措施做不到,也不至於再加重百姓的負擔把這些匈奴人像寵壞的兒子一樣慣養。現在五百多商販又因為和匈奴人交易違禁物品而面臨極刑,但是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些匈奴人攜帶了違禁物品入關,如果只處罰商賈的話就好比抓住問題的葉子而放過根脈。我認為陛下的處罰不合適”。漢武帝沉默良久,還是不同意汲黯的建議。汲黯離開後他禁不住感嘆:“許久沒有聽到汲黯進言,現在又開始亂說話了”。沒有過多久,汲黯就因為一件小事被連累收監,不久被赦免迴歸田園。

昆邪王歸漢的元狩二年,是漢朝主動出擊匈奴的第九年。在此期間,漢軍發動了數次十萬騎兵以上級別的大軍團出擊,跟隨的步兵更是以幾十萬計,糧草輜重後勤補給是以舉國之力為之,給國民經濟造成了了沉重的壓力。從漢武帝要用借條徵調兩萬輛驛車來看,國庫的收入已經難以支持持續的塞外遠征。昆邪王歸漢是前幾年消耗的巨大資源累積的結果,同時也給解決匈奴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路。如果在保持軍事壓力的同時能夠以利益引導塞外的匈奴內附,雖然短期看會損失一些金錢,從長期看卻能節省消耗於徵途之上的巨大資源。因此漢武帝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堅持厚賞歸降的昆邪王,甚至通過準備數目龐大的驛車來展示漢朝的國力,以達到懾服匈奴的目的。

汲黯的諫言雖然解氣,但是把解決匈奴問題侷限於報復和消滅的範圍之內,忽視了其他可能性。有時候消耗一些資源去驗證一種可能性是必要的。

遺憾的是,這次懷柔的嘗試並沒有獲得預期的結果,並沒有更多的遠方匈奴內附。對匈奴戰爭在武帝執政期又繼續了三十三年,雖經張湯和桑弘羊努力增加國庫收入,戰爭還是帶給了黎民百姓深重的災難。

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景帝時期匈奴能遵守和親協議不侵犯漢朝邊界,以此避免後來長達四十八年的一系列戰爭,節省下來的資源和財富會怎樣造福黎民百姓?可惜歷史不能假設,條約也不能盡信,正所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