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除了光影,很多导演还擅长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影像的浓烈外放,文字更能代表导演个人内心的细腻与真挚,今天向大家推荐几部著名导演的书籍作品,类型涵盖影评、自传、散文、小说等吗,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光影大师们内心的世界。


1. 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


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书中收录的是弗朗索瓦·特吕弗亲自挑选的一些影评。特吕弗以自己对电影的巨大热情,写下了对电影的独特见解,堪称是一部电影发展史。在这部书里,能看到特吕弗如何从一个犀利乃至有些刻薄的影评人,转变成一个成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条条框框的导演。还能体会到他和新浪潮一代在电影发展史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佳句摘抄


l 新浪潮从来都不是一个学派或关系紧密的小团体,它是一个自发形成的重要运动,而且很快便跨越边界,传播到了别处。我觉得自己是它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感觉十分强烈;我也在自己的文章里表达了希望它快快到来的殷切心情,这种盼望的心情是如此热烈,以至于我能在1957年时就用如下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天真但却诚挚的信念:“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甚至会比自传式小说更加个人化,它就像是一次忏悔,或者一本日记。年轻的电影人将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会将他们的作品与自己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联系在一起;那故事可能来自他们的初恋,或者最近一次的恋爱;或是有关他们的政治意识觉醒、一次旅行、生病、服兵役、婚姻、上次出门度假……这故事会让人喜欢,因为它真实而新颖……明天的电影会是一种爱的行动。”


2. 英格玛·伯格曼《魔灯》


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魔灯》是世界电影巨匠英格玛•伯格曼唯一的生平自述,写于作者拍摄完《芬妮与亚历山大》,宣布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的五年之后。与他的影片同样,本书充满了生动的细节,透露出强烈的内省。伍迪•艾伦称之为“天才之声”。


在这“仅有的一部投入了自己全部文学抱负”的作品中,伯格曼以彻底的严肃性,试图将自己的创作源头与历程和盘托出:童年,父母,宗教,剧场,婚姻与工作。这又是一部现代《忏悔录》,作者坦陈自己的缺点、恐惧、愤怒,青春期时对于纳粹的迷恋,对于性的痴迷,以及导演工作所带来的别样愉悦。二十世纪电影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时刻,在作者回顾自己的生涯时一一重现,他与卓别林、葛丽泰·嘉宝、卡拉扬、英格利·褒曼等同时代人的交往,和对于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同行工作的评论不时闪耀其间。


《魔灯》这部反传统自传,在记忆中前后闪回,仿佛一幅视角宏伟而手法细腻的镶嵌画,拼贴出一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乡间的年轻人成长为艺术大师的过程,使读者得以近距离一窥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心灵。


佳句摘抄


l 我不断读书,经常是不知所云,我读的范围还自认为相当的有水准:陀思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托尔斯泰(Tolstoy),巴尔扎克(Balzac),笛福(Defoe),斯威夫特(Swift),福楼拜(Flaubert),尼采(Nietzsche)以及我最心仪的斯特林堡。


l 我变得不爱讲话,成天摇来晃去,不断咬着指甲。我对自己和生命的憎恶则令自己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我驼着背缩着头走路,一天到晚挨骂,对人生真是悲观到了极点,可是说来真奇怪,我却从来未怀疑过自己这悲哀凄惨的人生。”


3. 小津安二郎《豆腐匠的哲学》


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小津安二郎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最佳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东京物语》更是蜚声国际。


他的作品总是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通过省略与留白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始终坚持“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理念。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余味绵绵。


佳句摘抄


l 面对摄影机时,我想的最根本的东西是透过它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类本来丰富的爱……在战后,风俗、心理等那些所谓的战后派或许和以前不同,但在其底层流动着的,说是人性可能过于抽象,算是人的温暖吧,我念兹在兹的,就是如何将这种温暖完美地表现在画面上。


l 泥中之莲……泥土是现实的,莲花也是现实的,泥土肮脏,莲花却清丽,可是莲花的根在泥土中……我想可以通过描述泥土和莲藕来衬托莲花,也可以反过来通过描写莲花凸显泥土和莲藕。


l 战后的社会不干净,混乱肮脏,我讨厌这些,但这是现实。与此同时,也有谦虚、美丽而洁净绽放的生命,这也是现实。


4. 黑泽明《蛤蟆的油》


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孱弱的“夜哭郎”,到痴迷于绘画和电影,最后成为世界级的大导演,在这本书中黑泽明坦然面对自己过往的一切,讲人生的感悟与艺术的甘苦流露于字里行间。


佳句摘抄


l 父亲告诫我:“不要着急,也没有着急的必要。” 他还说:“要等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


l 本来日本国土就不大,目前县同乡会很多,我不懂有什么必要再用同乡会把它弄得更加窄小。 我不善于说话,但我到世界任何国家去都没有合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地球。 假如世界上的人都这么想,那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你争我夺就会因为大家认识到它是自相残杀而不再发生了。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上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地球本位主义也是狭隘的观点了。 人能把卫星送进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却不会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样,只注意脚下,徘徊不已。


5. 胡迁《大裂》


致敬爱写书的导演们,除却光影变幻,文字依旧拥有最深沉的力量!


胡波,笔名胡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4年,胡波开始在ONE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2015年,凭借短片《远隔的父亲》获得第5届金考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牛蛙》。2016年,凭借中短篇小说《大裂》获得了台湾第6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2017年10月12日,胡波自缢身亡,年仅29岁。2018年11月17日,凭借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作品《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大裂》书如其名,彻底是一本伤害之书。15个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怀抱同样一个任何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还要活(被伤害)多久?”


佳句摘抄


l 上帝会经常让你一无所有,再给你一点甜头,这点甜头就是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让你错觉拥有了很多东西。


l 他更多的时间觉得自己是小丑。他应该给自己化化妆,脸上涂浓白的粉底,再画上夸张的腮红,踩在一个皮球上,以比我们更快的速度,沿着这片无垠的荒原,在皮球上从东边跑到西边,从南边跑到北边。他必须每时每刻,每一秒钟,在活着的每一秒都必须刻骨铭心地知道,自己是个踩着皮球的小丑,否则他就活不下去,他就得用汽油烧了自己,烧得一根毛发都不剩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