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除了光影,很多導演還擅長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相比影像的濃烈外放,文字更能代表導演個人內心的細膩與真摯,今天向大家推薦幾部著名導演的書籍作品,類型涵蓋影評、自傳、散文、小說等嗎,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光影大師們內心的世界。


1. 特呂弗《我生命中的電影》


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的領軍人物,也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正如《紐約時報》所說,他是“一位安靜的革命者,以傳統的方式拍攝最不傳統的電影”。


書中收錄的是弗朗索瓦·特呂弗親自挑選的一些影評。特呂弗以自己對電影的巨大熱情,寫下了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堪稱是一部電影發展史。在這部書裡,能看到特呂弗如何從一個犀利乃至有些刻薄的影評人,轉變成一個成熟但又不拘泥於傳統條條框框的導演。還能體會到他和新浪潮一代在電影發展史中的巨大推動作用。


佳句摘抄


l 新浪潮從來都不是一個學派或關係緊密的小團體,它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重要運動,而且很快便跨越邊界,傳播到了別處。我覺得自己是它的一部分,而且這種感覺十分強烈;我也在自己的文章裡表達了希望它快快到來的殷切心情,這種盼望的心情是如此熱烈,以至於我能在1957年時就用如下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天真但卻誠摯的信念:“在我看來,明天的電影甚至會比自傳式小說更加個人化,它就像是一次懺悔,或者一本日記。年輕的電影人將用第一人稱表達自己,會將他們的作品與自己身上曾經發生過的事聯繫在一起;那故事可能來自他們的初戀,或者最近一次的戀愛;或是有關他們的政治意識覺醒、一次旅行、生病、服兵役、婚姻、上次出門度假……這故事會讓人喜歡,因為它真實而新穎……明天的電影會是一種愛的行動。”


2. 英格瑪·伯格曼《魔燈》


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魔燈》是世界電影巨匠英格瑪•伯格曼唯一的生平自述,寫於作者拍攝完《芬妮與亞歷山大》,宣佈結束自己的電影生涯的五年之後。與他的影片同樣,本書充滿了生動的細節,透露出強烈的內省。伍迪•艾倫稱之為“天才之聲”。


在這“僅有的一部投入了自己全部文學抱負”的作品中,伯格曼以徹底的嚴肅性,試圖將自己的創作源頭與歷程和盤托出:童年,父母,宗教,劇場,婚姻與工作。這又是一部現代《懺悔錄》,作者坦陳自己的缺點、恐懼、憤怒,青春期時對於納粹的迷戀,對於性的痴迷,以及導演工作所帶來的別樣愉悅。二十世紀電影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時刻,在作者回顧自己的生涯時一一重現,他與卓別林、葛麗泰·嘉寶、卡拉揚、英格利·褒曼等同時代人的交往,和對於塔可夫斯基、費里尼等同行工作的評論不時閃耀其間。


《魔燈》這部反傳統自傳,在記憶中前後閃回,彷彿一幅視角宏偉而手法細膩的鑲嵌畫,拼貼出一個來自斯堪的納維亞鄉間的年輕人成長為藝術大師的過程,使讀者得以近距離一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心靈。


佳句摘抄


l 我不斷讀書,經常是不知所云,我讀的範圍還自認為相當的有水準:陀思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托爾斯泰(Tolstoy),巴爾扎克(Balzac),笛福(Defoe),斯威夫特(Swift),福樓拜(Flaubert),尼采(Nietzsche)以及我最心儀的斯特林堡。


l 我變得不愛講話,成天搖來晃去,不斷咬著指甲。我對自己和生命的憎惡則令自己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我駝著背縮著頭走路,一天到晚捱罵,對人生真是悲觀到了極點,可是說來真奇怪,我卻從來未懷疑過自己這悲哀悽慘的人生。”


3. 小津安二郎《豆腐匠的哲學》


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小津安二郎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導演,獨特的風格被稱為“小津調”。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進入電影行業,十年後憑藉《心血來潮》被《電影旬報》評為年度最佳電影。此後,《晚春》《麥秋》均被列入日本電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魚之味》等名片亦獲獎無數,其傳世之作《東京物語》更是蜚聲國際。


他的作品總是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通過省略與留白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始終堅持“電影以餘味定輸贏”的理念。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電影一樣,餘味綿綿。


佳句摘抄


l 面對攝影機時,我想的最根本的東西是透過它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類本來豐富的愛……在戰後,風俗、心理等那些所謂的戰後派或許和以前不同,但在其底層流動著的,說是人性可能過於抽象,算是人的溫暖吧,我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將這種溫暖完美地表現在畫面上。


l 泥中之蓮……泥土是現實的,蓮花也是現實的,泥土骯髒,蓮花卻清麗,可是蓮花的根在泥土中……我想可以通過描述泥土和蓮藕來襯托蓮花,也可以反過來通過描寫蓮花凸顯泥土和蓮藕。


l 戰後的社會不乾淨,混亂骯髒,我討厭這些,但這是現實。與此同時,也有謙虛、美麗而潔淨綻放的生命,這也是現實。


4. 黑澤明《蛤蟆的油》


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深山裡,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醜,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後,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澤明自喻是隻站在鏡前的蛤蟆,發現自己從前的種種不堪,嚇出一身油,這油的結晶就是這部《蛤蟆的油》。


從孩提時代孱弱的“夜哭郎”,到痴迷於繪畫和電影,最後成為世界級的大導演,在這本書中黑澤明坦然面對自己過往的一切,講人生的感悟與藝術的甘苦流露於字裡行間。


佳句摘抄


l 父親告誡我:“不要著急,也沒有著急的必要。” 他還說:“要等下去,前進的道路自然會打開的。


l 本來日本國土就不大,目前縣同鄉會很多,我不懂有什麼必要再用同鄉會把它弄得更加窄小。 我不善於說話,但我到世界任何國家去都沒有合不來的感覺,所以,我認為我的故鄉是地球。 假如世界上的人都這麼想,那麼,現在世界上發生的你爭我奪就會因為大家認識到它是自相殘殺而不再發生了。不過,到了那時候,地球上的人也會逐漸認識到地球本位主義也是狹隘的觀點了。 人能把衛星送進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卻不會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樣,只注意腳下,徘徊不已。


5. 胡遷《大裂》


致敬愛寫書的導演們,除卻光影變幻,文字依舊擁有最深沉的力量!


胡波,筆名胡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4年,胡波開始在ONE等平臺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作品。2015年,憑藉短片《遠隔的父親》獲得第5屆金考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創作了長篇小說《牛蛙》。2016年,憑藉中短篇小說《大裂》獲得了臺灣第6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2017年10月12日,胡波自縊身亡,年僅29歲。2018年11月17日,憑藉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作品《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一本傷害之書。15箇中短篇小說,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佳句摘抄


l 上帝會經常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


l 他更多的時間覺得自己是小丑。他應該給自己化化妝,臉上塗濃白的粉底,再畫上誇張的腮紅,踩在一個皮球上,以比我們更快的速度,沿著這片無垠的荒原,在皮球上從東邊跑到西邊,從南邊跑到北邊。他必須每時每刻,每一秒鐘,在活著的每一秒都必須刻骨銘心地知道,自己是個踩著皮球的小丑,否則他就活不下去,他就得用汽油燒了自己,燒得一根毛髮都不剩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