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存在灰暗時刻。我們會因此會自我產生懷疑,會焦慮、會不安、會恐慌,會無所適從又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就是個一直生活在“陰影”裡的人,對一切充滿了擔憂,總是會產生悲觀的情緒。有時候明明是一點小事情,也會讓我焦躁不已。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還記得上大學時,一次普通話訓練課,老師讓每個人用正確的調值來讀自己的名字,前面的同學讀得都特別好,而我卻因為緊張犯了錯誤,成為了第一個被老師糾正的人,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絕望,彷彿一抬頭就真的能看見滿目的烏雲。

其實這只是一件特別小的事情,但是尷尬、自卑、痛苦……各種負面情緒都縈繞在了我的心頭。那一整個學期我都對普通話訓練課充滿了恐懼,甚至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辦法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儘管我身邊所有人都覺得我普通話特別好。甚至我在拿到“一乙”的成績時還不敢相信,認為自己只是運氣好。

後來我開始意識到,這樣輕易就陷入灰暗時刻裡出不來,對我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我一直在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狀態。直到前幾天讀到了這本《讓人生停止灰暗的藝術:變消極為積極的13個思維開關》,我突然覺得它讓我的人生徹底變得明亮起來。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這本書的作者是拉斐爾·桑坦德雷烏,一位西班牙著名的心理醫生,同時他也是認知心理學的領軍人物。在這本書中,他通過介紹認知療法的相關內容來告訴我們如何播散人生的層層陰暗,讓心靈重新籠罩在陽光之下。

什麼是認知療法,認知療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想要運用認知療法來改變自己的消極心態,就必須先弄清楚認知療法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對我們的心理起作用的。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認知療法,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模式從而達到讓心態變得積極起來的目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會因為外界事物變得消極,是由於在外部事件與情緒效應之間存在一種介質,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思維,或者說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因此我們要明確,讓我們變得消極的並不是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認知方式。所以想要改變消極心理就要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這就是拉斐爾認知療法的基本原理。

不正確的思維方式會導致我們出現很多錯誤的認知,我們會因為負面事件變得悲觀,也會希望通過一些不切實際的需要來使自己變得快樂,這就會導致 “悲觀症”、“需求症”、“十大非理性信念”等等。

其中,阻撓我們達成正確認知的兩個最大障礙就是,“擔憂是有益的”和“我的感覺是正確的。”

可能是由於從小“憂患意識”的培養,導致我們對擔憂有一種天然的親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總是習慣在事情發展時做最不好的聯想,即使是一帆風順,我們也會覺得總得出現狂風驟雨。並且,我們還始終認為這種擔憂是有用的,認為它可以讓我們對未知的風險有所預判,殊不知它就是我們陷入黑暗的原因之一。

而且,我們總是會憑藉自我感覺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主觀臆斷,並始終堅持相信自己的感覺是正確的。總是覺得“我必須”、“你必須”、“這個世界必須”,但是這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必須”,恰恰是把我們困在焦慮與失意的元兇。從來就沒有什麼“必須”。

從來不是發生的事情導致了我們的情緒,而是我們對於所發生事件的思維方式導致了我們的情緒。因此,要想改變消極心理,就必須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模式。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我們應該如何使用認知療法變消極為積極?

想要通過認知療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模式,可以通過四種方法做必要的思維鍛鍊。

第一種方法是“思辨程序”。它的步驟是先發現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繼而通過對比性論據、可能性論據以及存在性論據消除這些非理性信念,最後樹立自己的理性信念即可。

對比性論據即將自己同那些有著相同遭遇的人進行對比,看他們的情緒與狀態是怎樣的,如果他們可以過得很開心,那麼我們同樣也可以;可能性論據即探討自身在面對不幸時是否可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因為我們都有自身的長處和價值;而存在性論據的含義是,無論那些不幸讓人多麼難以接受,但事實上它們就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的,明白這點我們就不會因為無力改變當前的狀況而變得消極。

第二種方法是“流浪漢療法”。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自己想象成一個街頭流浪漢,沒有工作、沒有家庭、沒有住所,這時我們是否能夠生存下去,以及我們是如何生存下去的?

事實上,即使成為流浪漢,我們依然可以活下去,因為我們所有最基本的需求都是可以得到滿足的,比如吃飯、睡覺等等。這樣看來你就會發現,在生活中沒有什麼是非有不可的。明白這個道理,你就能從無節制消費的漩渦中脫離出來,從而脫離因為過多需求導致的不滿足,也就不會因此變得消極了。

就像作者寫道的那樣:“想要擁有很多東西沒有錯,只要我們不相信這些東西是我們的必需品。”

第三種方法是“思考死亡”。思考死亡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生活,重新看待事物。“死”過一次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道理:在生死麵前,哪一樁都是閒事。

第四種方法則是“樹立典範”。簡單來說就是將那些意志堅強、能夠採取正確認知方式的人作為我們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了解他們的故事,觀察他們的思維模式,我們就能從中學習受益,從而使我們自己樹立起健康的心態。

這四種方法都能夠有效地改變我們錯誤的認知方式,讓我們得以從消極心理的泥潭中擺脫出來。而它們之所以如此有用,就是因為它們糾正了我們的思維模式,從而讓我們能夠正確面對負事件。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認知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應用認知療法,恢復我們的積極心態。

比如當我們身處孤獨之中沒有人陪伴時,我們可以通過思辨程序的方式,先找到自己產生的非理性觀念,即“身邊必須有人陪伴”,再通過思考別人獨處時的狀態、自己獨處時能做些有意義的事、以及孤獨存在的合理性,我們就會發現,孤獨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完全不必因此陷入悲傷。

再比如當我們經受挫折時,我們要意識到“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這樣當挫折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能以一種坦然的狀態面對它,不再那麼焦慮和恐慌了,這樣也有利於我們順利解決挫折。

還有,當我們沒有完成自我的期望,對自身極度不滿意時,認知療法對改變我們的消極心態也有很大的作用。我們要明白不是事事都能順心如意的,我們也不是必須要做到完美。要坦然接受失敗,也要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如何通過認知療法讓人生停止灰暗?這本書教你如何恢復積極心態

認知療法最大的益處就是它用一種極具說服力的理性方法幫我們正確認識並消解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行為模式,恢復積極的心理狀態。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你的心態決定了你將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明白這點,你就能夠恢復健康心態,走出人生的灰暗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