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文/F老師

本文共2780個字,由@學生時間管理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01從差生到學霸的秘密

前段時間我接手了一個尖子班,裡面有一個學生特別惹眼。

小學考初中的時候,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五,但是上了初中之後,他的成績可謂是全線飄紅。後來我到辦公室和科任老師討論這個孩子的問題。

一個年輕的科任老師說:"我早在他入學的時候,就說他會考那麼高只是碰巧而已。我第一次提問他就支支吾吾答不出來,一個很簡單的正負數都不懂,當時我就說他絕對不會在初中有什麼好的成績的。"

我十分氣憤,卻也不能直接爭辯。我打電話給了學生家長,家長說孩子初一剛開學不久就大病了一場,兩個星期都沒有去上學,可能後來跟不上了。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我說:"孩子媽媽,我會處理好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別的原因才這樣的。"

我回去辦公室之後就跟那一位科任老師談了孩子的情況,我說:"那個時候孩子才大病初癒,你不是不知道的,本來孩子落了兩個星期的課就已經跟不上了,你還在全班面前說孩子成績不行。"

年輕的科任老師低著頭不語,我提醒他:我認為你應該去給孩子道個歉。

那位年輕老師當天在講臺上跟孩子道了歉,後來我找孩子談話的時候,他明顯比平常有朝氣。

我說:"老師認為你是一個很有資質的孩子,不過是因為前期落下了課,可能你有點迷茫,但是老師相信你這個學期一定可以發揮出你的學習能力,追上其他同學的。"

他笑了笑,點了點頭。後來,在每一次考試中他的成績都緩慢地增長,在期末考,他已經在全班排在第十了。

這個孩子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當孩子被貼上"爛泥扶不上牆"的標籤時,孩子的行為就會表現得如出一轍;當被貼上"有資質"的標籤時,他的學習能力才能完整發揮出來。

這在心理學上就被定義為"貼標籤"效應。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02從克勞特實驗看"貼標籤"的效用

心理學家克勞特在1973年就作了如下的實驗。

他要求人們為慈善事業作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標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試則沒有用標籤法。

後來再要求他們做捐獻的時候,標籤就發揮了效用,那些第一次捐了錢並被標籤為"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標籤過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沒有捐錢被標籤為"不慈善的"人比沒有標籤的貢獻更少。

這個實驗表明標籤對人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標籤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暗示,一旦我們潛意識地認可了這個標籤,我們就會表現出與之一致的行為。

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貼標籤"效應,即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奇葩說辯手詹青雲就曾深受"貼標籤"效應的影響。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03詹青雲:從墊底到哈佛,只是因為換了標籤

詹青雲在四五歲時,她是鄉鄰眼裡的神童,四大名著的故事都能滔滔不絕。她說,是因為有一個不愛讀書卻愛聽故事的小夥伴,為了給這個朋友講故事,她就慢慢地記得很熟了。

可是一上學,她卻成為了開竅晚、學習差、最讓老師心煩的學生。

從小學的高中,她經歷過六次轉學,每到一所新學校,她都是落後分子。

有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罵她是"笨豬";

有老師用歇後語罵她:"詹青雲呀,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

還有一位老師當著她的面告訴她媽媽:"這孩子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詹青雲很苦惱,為什麼變不成好學生呢?

每到這時,詹媽媽就哈哈笑,自信滿滿地告訴她:"彆著急,媽媽能掐會算。媽媽算過了,你到了四年級,成績就會好起來。"

到了四年級,成績還是不見起色,媽媽卻還是不緊不慢,說

:"不用急,媽媽已經重新算過了,你變成"好學生"的時間就在初二!"

一次又一次的預言,終於在高一實現了。

詹青雲很幸運,有這種永遠不著急、相信她、鼓勵她的媽媽。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她的標籤一直被貼到高中才實現,其實不是的。標籤一直在發揮作用,因為媽媽的語言,詹青雲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堅持看書努力。

因為這個預言,她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成績,才能考上高中。

假如沒有這個預言,沒有母親的信任,詹青雲可能早就被老師的標籤壓地喘不過氣來。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這種情況其實在生活上很常見,有些學生可能只是反應慢了一點,成績稍微差一些,有些老師就會對這個學生進行語言攻擊,卻不知也許這個學生成績的差就是被他們說出來的。

有些家長一旦看到孩子的成績全線飄紅,就急得不行,大罵孩子是"蠢貨""豬",這些語言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讓孩子對自己進行不好的暗示,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

由此可見,貼標籤的人對學生的影響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只要親近的人依然對孩子貼的是好的標籤,就能夠讓孩子有信心去對抗不好的標籤。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標籤對孩子產生好的效用呢?

04三個方法讓標籤對孩子產生好的效用

(1)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優秀定義在成績上,忽視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從而給孩子套上一個不好的標籤。

但是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比單純的成績要重要,家長因為學習給孩子一個不好的標籤,甚至會讓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無法展現出來。

因此,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當孩子因為特長而受到誇獎時,孩子對其他事情的自信也會上升。

當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想:我連那件事都能做好,這件事我再努力努力也能做好。

如果家長還是用成績衡量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那麼當他遇到一件容易的事時他就會想:我連考試都考不好,這件事還是算了吧。

兩種不同的方式給孩子帶來的面對事情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很顯然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對孩子是更為好的。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02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被外界給孩子的標籤所迷惑

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應該適度低於對孩子的信任,因為孩子的能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也許他暫時成績不好,但是並不代表像某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愚鈍,可能他只是暫時還沒有適應課堂的節奏,又或者只是暫時沒有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如果家長接受了部分這些老師的看法,對孩子的發展是十分不好的,因為一旦家長潛意識裡接受了老師的說法,那麼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對孩子說出一些不好的話。

家長所說的話往往對孩子的傷害比老師的話要大的多。

因此,家長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聽信他人的話,畢竟,沒有誰比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從不及格差生到學霸,貼標籤效應:3個方法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03鼓勵孩子做一個爬山的聾子

其實同一個班的孩子的智力相差都不會太多,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受到了別人的非議,然後就對自己產生懷疑。

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很擅長登山的人和一個剛學登山沒多久的聾子比賽登山。很多人在旁邊圍觀。

他們一直在說:"這麼高的山怎麼可能爬得上去,爬上去也下不來啊。"

周圍的人不停地議論,擅長登山的人心態不穩,腳一滑就從山上滑了下去;反觀那個聾子,周圍的人的議論他都聽不見,他穩紮穩打地爬到了山頂。

其實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的周圍的人,不停地對我們的能力、成果、決定產生質疑,最後影響我們的判斷。

貼標籤其實就是其中一種,家長教育孩子適時地忽略掉一些人的評論,專注地做自己的事,反而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大獲全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