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專有學生牌 每人都有固定行進路線

廣州市高三初三年級學生4月27日返校,學校如何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昨日,南都記者走進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州市第六中學,瞭解其返校疫情防控的準備工作情況。

以24人/班的規模分配學生

廣州市第六中學校門處設置入校檢測區,包括人工測溫點、溫控門、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三套測溫機制。校長劉建祥介紹,每名進入校園的師生需依次歷經上述測溫,“開學後每日入校的學生為300名左右,1小時內可以全部錯峰入校。”校醫、值班老師、保安等已分工明確,對每名入校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鞋底消毒、信息登記,對車輛進行嚴格檢查並消毒。

劉建祥表示,學校將在返校後利用2周時間對線上教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查缺補漏,並以24人/班的規模分配學生,“學校為每個班提供三個教室,兩個教室用於上課,一個教室用於教師答疑。”教室不僅配置紫外光消毒裝置,還配有裝有口罩、手套、免洗手液、消毒溼巾等的應急箱。

學校準備了體溫槍、一次性醫用口罩、84含氯消毒劑等一批物資,防疫物資可供應高三師生正常使用約3周。此外,寢室由8人/間調整為4人/間,“學校對學生行動做了規範,要求以腳對腳的朝向睡覺。”劉建祥說。

食堂餐桌改為格子間

為規範、有序管理,六中為每名學生定製了專有的學生牌,此牌印有返校時間、入學時間、行走路線、用餐時間與地點、放學時間等信息。“每名學生在學校裡有自己固定的行進路線。”劉建祥說,這是學校為了使學生在校園中以固定軌跡行進或學習而設計的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實施疫情校園防控,六中在課室、飯堂、宿舍、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功能場館,均張貼了“間隔一米,健康有禮”的溫馨提示,引導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時時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

學校將食堂的餐桌分為了格子間,原可坐8人的餐桌改為4人入座。劉建祥表示,畢業年級學生返校後在教室就餐,其他學生返校後將在食堂就餐,每個格子間的板上張貼有語文古詩詞、化學反應公式等複習資料,“這些複習資料會時常更換,學生返校後寫的高分作文、考卷等也會貼上去。”

目前,六中即將返校的高三全體學生、全體教職員工等共1086人已於4月22至23日進行核酸檢測。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周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