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2世紀造像:阿育王施土

犍陀羅2世紀造像:阿育王施土

2世紀 阿育王施土

尺寸:髙65cm


阿育王成為佛教轉輪法王之後,阿育王施土因緣的故事就被納入了佛傳故事。


東漢支婁迦讖翻譯《雜譬喻經》的時候,就記載了這件事:“昔阿育王曾作小兒時,道遇佛,不勝歡喜,以少沙土至心奉佛,由此之福故得為聖王。”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阿育王傳》雲:“佛言:我若涅盤百年之後,此小兒者當作轉輪聖王四分之一,於花氏城作政法王,號阿恕伽。分我舍利而作八萬四千寶塔,饒益眾生。”《賢愚經》則記載得更為詳細:一天清晨,世尊和弟子阿難入城乞食,看見一群小孩正在道上嬉戲,他們各自聚攏起地上的泥土,堆砌成宮殿、房舍以及倉庫等,又在中間放了一些泥土,當作金銀財寶五穀之類。其中有一個小孩遠遠地望見佛陀走過來,見到佛的相好光明,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不由歡喜踴躍,生起供養之心,於是取出“倉庫”中的“穀子”,捧於手中,想用此物來供養佛。由於他個子太小夠不到,就對另一個小孩說:“我踩在你肩上,用這些谷來供養佛!”那小孩也十分歡喜,答道:“可以!”於是第一個小孩登上他肩頭,把“穀子”供養佛。佛就放低手中缽盂,低頭接受小孩供養的土,接受後交給阿難說:“回頭你拿這些泥土塗抹我的房屋。”佛和阿難乞食完畢,回到祇桓精舍,阿難就用泥土塗抹佛居住的房屋,整齊地塗抹了一面牆壁,這些泥土剛好用完。阿難塗抹牆壁之後,整理衣服,才把具體情況向佛稟告。佛告訴阿難說:“剛才那個小孩,以歡喜心佈施泥土給我,足夠塗抹我所住房屋的一面牆壁。因為這個功德,在我涅盤百年以後,他將轉生成為國王,名字叫阿輸迦(阿育王),而另一個小孩會轉生作他的大臣。他們兩人共同統領閻浮提的一切國土,興盛顯揚三寶,廣設供養,分佈佛舍利遍及整個閻浮提,還將為我建造八萬四千座塔。”


該故事在犍陀羅藝術中有很多作品,傳入東亞後也成為廣為流傳的藝術主題。


本品中佛陀立於正中,左手提衣袍,右手持缽;阿育王前世小兒身在左下角,雙手捧沙土奉於佛陀,人物的大小對比被誇張到極限。故事雕像下方做成龕式一佛二脅侍的典型樣式。由人物的面部和體態的特徵,衣紋雕刻手法看,因屬於犍陀羅公元二至三世紀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