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轉自:《天南地北莊河人》

回家的路

文圖/張乾雷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三十幾歲,為了全身心迴歸到家庭,捨棄原本十分熟悉的工作,心裡難免會有幾分留戀和不捨。本該是為了事業甘願割捨牽掛,毫無顧及一往無前的年紀,為著家庭的溫馨情願抹殺掉所有拼搏和進取的決心,卻需幾分勇氣和決斷。去年,我扔下了奮鬥十多年的事業,回到這座令我時刻牽掛的小城,投入到八年來都未曾全身心沉浸過的家庭的溫暖中。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在過去八年的時間裡,我往復於莊河與大連之間,與妻兒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這段路程上的每一道風景,於我而言都是那麼的熟悉。我曾無數次透過車窗,面對著這些閃現的風景思索生活,思考將來。這條漫長的路呀,它牽引著我也禁錮著我,使我不肯有絲毫掙脫的奢望,也不可能有逃脫的氣力。就在這條往復的路上,起初我乘坐客車,繼而自駕,最後變成了高鐵。往復的速度在不斷地加快,可是心的嚮往,與歸途的迫切卻變得越來越漫長。大城市的孤獨使人無限傷懷,感傷於萬家燈火下家人間漫無目的地閒談;孩子的嘻笑吵鬧……平淡的生活,因為不可得而變得彌足珍貴。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為了儘快擺脫當時的生活,且又不至於物質的生活受到大的衝擊,我斷續地謀劃了八個年頭。說是謀劃,其實不過是在猶豫與彷徨中做反覆的考量。迴歸家庭只需一個轉念一個決斷即可輕易實現,只是它被許多難以割捨的因由所羈絆,以至於八年的猶豫和琢磨,都不曾狠下決心,真正踏上回家的路。我常常勸慰自己說,這是身不由己,著實還曾為此而自哀自憐,甚至也曾慨然於自己的偉大無私。尤其在人生意義與生活意義之間進行思索比較時,回家的願望像曠野盡頭的篝火般,忽明忽暗,即有溫暖卻又不可得。像我這般容易陷於抉擇困難的人,即使有一片光明的事業,想必也會變得灰暗。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兒子出生後,迅速回歸家庭的想法變得越發強勁了,就像一塊極強的磁石吸引著我這塊頑鐵。兒子剛滿52天,剛送走了母親,一轉身妻子和我便把孩子送回了岳母家。因為工作原因,我無法幫忙照看孩子,而妻子一個人顯然是無能為力的。沒想到,這次的託付,竟把孩子託付給岳母整整照看了三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時。那時我們一家仨口,時常是兵分三路,在大連上班的我只有週末才能回家,妻子在莊河上班,只有輪休才能回去照看孩子,兒子就只有在姥姥家靜靜地等著我們的出現。就在每一次別離時,我開始深刻地思考關於生活規劃的問題,也開始努力朝著計劃前行。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每一次,妻子和我總是趁孩子睡熟時才能出門,否則他就要嚎啕不止,令人難以割捨。我們經常在夜晚踏上回程,第二天清早又急不可待地詢問他醒來時有沒有哭。妻子的不捨化作一汪晶瑩的淚,而我就在這一汪淚眼的籠罩下,盼望著五天的工作期快點結束吧!我懂得了,孩子是一個家庭無法割捨核心,他牢牢地吸引著我,使我永遠圍繞著他的向心力。


有一次,我和妻子去北京參加活動,兒子燒的很重,不得已狠心將他託付給了岳母。臨行前,為了不使我們掛念,岳母還不住安慰我們,叫我們放心。可是,就在我們到達北京尚不足三個小時,一個緊急的電話,我們便迅速又折回了大連。孩子因嚴重高燒而驚厥,住進了兒童醫院。岳母臉色蒼白的把孩子交給我們時,他卻活蹦亂跳的使我們誤以為這是一場假戲。岳母說,孩子一定是想念你們了,現在見了你們,病就好了一大半。那一次,我們一家仨口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從此,不管出多遠的門,我們也會把他帶在身邊。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去年年末,我終於下定決心踏上回家的路,去重拾家的溫馨。在遞交辭職報告的一刻,我甚至沒有半點的踟躕,對於朋友們的勸阻和惋惜也只是淡然一笑,家庭的召喚,父愛的責任是那樣的迫切,使我無從再繼續猶豫了。為了家的溫情和孩子的一聲呼喚,許多執著索取的東西都可以輕易的放下。

作者簡介

為了生活,有的人離開了家。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張乾雷:遼寧省朝陽市人,現居莊河。畢業於遼寧科技學院冶金工程技術專業,現就職於大連鈺霖電機有限公司。平時愛好讀書、寫作,作品曾先後在《大連日報》《朝陽日報》《莊河報》發表。曾獲《大連日報》“喜迎十九大”徵文優秀作品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