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的顶尖天才们要逃离科研教育体系

中国是非常需要人才的社会,中国也是非常排斥人才的社会​!没有了以前科举的快速晋升通道,这个通道就被留洋替代了,没有晋升之路,处处搞平均和枪打出头鸟,天才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为何中国的顶尖天才们要逃离科研教育体系》

最顶尖的天才,都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定要保护起来限制外流的。而中国的现行体制,对这些最顶尖的孩子,却是不够友好的,枪打出头鸟的事情,发展到了对民族未来可能有重大贡献的那一群孩子身上。

对顶尖人才的争夺,是国家大计!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可以看看英美他们的举动。

最近各国对科技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美国对华则又有升级举动:

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查尔斯·利伯)教授,一位纳米界的泰斗式人物!如果你没听说过他,那一定听过这些大神的名字:杨培东、崔屹、戴宏杰、刘杰、段镶锋、黄昱等等,他们都出自Lieber教授门下!

为何中国的顶尖天才们要逃离科研教育体系

Charles M. Lieber(查尔斯·利伯)教授

现年60岁的Lieber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纳米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原子力显微镜、隧道扫描电镜、高温超导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的研究。2000年到2010年间被Thomson Reuters评选为化学领域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排名第一,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

近日,Lieber教授被美国FBI指控涉嫌参与"千人计划",并隐瞒了从中国所获得的百万美元研究经费。周二早些时候在办公室被捕。在短暂出庭后,仍被拘留,等待周四将要举行的拘留听证会。这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打压行动的再升级!

这个限制的背后,就是中国想要引进外流顶尖人才,实际上是受到了限制,在这里我们要看到为何这些人要外流出去!而英国对这些顶尖人才,也采取了实质性的吸引行动:

为何中国的顶尖天才们要逃离科研教育体系

英国也推出了全球精英签证,开始全球抢人了,对非移民国家的英国是不容易的。而中国如何?中国干的事情就是还在核心城市搞人口疏散,对北京和上海这样真的能够吸引核心人才的地方,搞得落户的门槛,比移民欧美还要高!所谓的不限落户的,都是低端人口有吸引的地方,怎样留住高端人口,不能被地方政策所左右。

而这一次,我们更要说的是中国的年轻科研人才的晋升通道的问题。毕竟虽然房子和收入,对很多年轻人是巨大的压力,但对顶尖热爱科学的,这个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真的是有为了科研可以接受清苦的。但真正的问题是上升的通道是被限制的,没有了发展机会,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这里不光是西方的科技更发达的事情,中国科技现在比各国都有经费、有市场、有创业机会了,而且不留学的,也是改行和不学科技,让他们放弃理想和热爱,必须看到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这一次要讨论的是能够引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最顶尖的100个或者1000个孩子,他们的走向特别值得关注,现在他们是逃离中国科研教育体系的!他们是必须到海外进行留学教育的,然后留学到顶尖学术机构的道路已经被美国卡死,那么他们怎么成长才是问题。他们留下的,改行是大多数,搞金融似乎是更不错的选择,总之是逃离了中国科研体系。

美国体制对他们的吸引力在哪里?为何中国的专家,也必须是留学归来的?这个才是问题的核心!除了西方有先进技术以外,中国本土人才的晋升道路问题才更重要。本土培养本土成长的人才,就是出不了头,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顶尖的孩子都要留学,就是本科期间不留学,他们在研究生期间也一定是要留学的。

中国对顶尖孩子的发展,问题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中小学的平准化走极端,从来不考虑怎么让天才的年轻人快速的出头,而是按照学制和教学大纲一刀切,千里马和驽马都一样的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升学。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美国的高中就可以先修大学课程,中国是超纲的内容绝对不许讲,教育部是严禁的!而美国的学校跳级自由,中国对孩子跳级也是严禁的;美国的学校是可以择校的,中国除了中考,基本各种择校的路都堵死了,而且中考的区分度不足,尤其是数理区分度不足,是得语文得天下的。更有甚者的是还搞了所谓的优质生源弥补薄弱校,让好孩子去填坑。如此的差别导致最顶尖的孩子在18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虽然中国的竞赛项目把一些孩子拔高到与美国等在IMO等国际比赛上不分伯仲,但这个是单科的比较,中国竞赛生单科之外整体的单薄是确定的。

然后是上了大学以后,宽严不同,这个四年的差别也很大。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四年是苦学到极限的;中国的大学是"有你玩四年"(university的谐音)。就算天才的孩子在顶尖大学的四年是苦学不玩,大学时代要为留学和考研,也要在应试和英语上花费大功夫,这个是与你同学内卷化的竞争!美国孩子GRE考的是词汇,大学不会在语言上花费过多的功夫的,也没有考研的背政治。同时大学的好学生,能够四处申请读研读博不要考试的,比我们的保研范围大很多,被保研限制校际流动少很多。

更大的差别是天才孩子们在大学以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美国大学毕业到博士毕业,虽然有多年毕不了业的很多人,但牛人是三四年可以拿到博士的,我外公拿到最难拿的德国博士都只有三年多。中国限死了是必须硕士三年,博士三年,这个又是两年的差别。中国为何要六年,背后还有就是中国的博士,基本都可以六年毕业,不会美国那样都一个七八年也毕业不了的,这个均贫富搞到了学术上,那么你的高度就被平均了,就矮化了。

这样我们看到中国与外国的顶尖孩子,拿到博士至少是差了两年,如果还有中小学的跳级,会差更多。总体平均的两年差别是极为巨大的,因为你能够学习的最好的时光也就是30岁以前,多了两年时间个体可能还问题不大,群体平均就是不得了的差别了。

中国与外国还有的差别就是在博士在读期间的论文发表,中国的博士大多数时候就是给老师打工的导师会占有学生的劳动成果!外国的惯例则是博士的工作是第一作者,老板是放在最后的,而且最后的评奖,如果是一系列的工作,肯定是老板的,如果是一个工作就是顶尖的,那么奖励肯定是博士在前面。西方的博士论文,有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则是要受到老板的盘剥。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一般18岁上大学,22岁读博,28岁博士毕业,再两年博士后,30岁以前的时光就是这样交代了。而在西方则是大学毕业可能是20岁,读博士的时候就可以顶级行列了,24岁博士毕业就可以到顶尖的研究单位独当一面了!中国则是你学生再牛,也是有老板在前面的。

我们科大校友曹原在22岁做出世界排第一的工作,是难以产生在中国的体制之下的。而世界最顶级的学者,我们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等等,主要的工作都是20多岁的,而现在数学界一流数学家的标配,更是要在21岁左右做出世界级的成果,中国都没有给年轻人这样的机会。

再进一步的是我们博士毕业后的发展,也是论资排辈的。再牛的博士一般也要两年博士后,然后还未必可以评上副教授。而美国的做法则是最牛的博士毕业就可以找助理教授的工作,名校的博士后,水平好的基本都可以找到助理教授职位。助理教授的名称可能欺骗了很多国人,因为这个助理教授是可以带博士的,对应到中国,这个叫做博导!只不过助理教授一般给六年合同,不是终身的,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还有几个级别。在中国做科研,你要熬到一个博导,需要博士毕业以后,还要十年能够当上已经不错了!也就是你28岁博士毕业,30岁博士后出站,到40岁以前能够成为博导,已经是在中国科研领域成功的人生了。

因此中外对顶尖天才的政策性差别。导致的结果就是顶尖的孩子一定要出国。你22岁大学毕业出国,快的孩子26岁可以拿到博士,28岁博士后出站,可以当上助理教授带博士了。助理教授当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国了。你回国前在美国可以带博士,回来当然也可以带博士,一般回到国内还要升一级才好,再挂上科研院所或高校院系的相关行政职务,也就是在30岁左右就是国内的教授、博导、系主任了。类似的可以举例:陈章良就是28岁当上北大教授,各个出口转内销的青年千人,也都差不多,比你在国内发展好太多了。出国真的变成了镀金!

把现行政策留学变镀金的结果看清楚,意味着年轻人肯定要留学的!而美国搞的手段,限制你出去学习最先进的技术,那么被限制的领域,优秀的年轻人如何成长立即就出现了问题。出问题的结果,就是年轻人改行不学!所以别说中国的顶尖孩子不学科研学金融,中国搞科研没有晋升的路的结果,就是很多热爱的年轻人改行的。我们可以看到海外有不少搞科研的华人,其实以中国现在的发达,就算你移民到美国去当大学教授,依然是一个收入不够高的行业,大家在那里能够坚持,关键是有出路!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非要留学的骑在不留学的科研人员之上,应当是部分恢复当年科举后给考中了的人的晋升通道。当时科举后的点翰林,翰林是可以快速晋升的,十年后当宰相都经常有的事情。而在科研界,对最顶尖的天才孩子,应当及早给予特别的机会。

每年其实每个专业,给特别顶尖的学子特别的道路,可以不受学制的约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不要让他们论资排辈,直接可以如西方体制,迅速到教授带博士这样的地位,类似美国的助理教授制度,能够晋升,比多给待遇更为重要。否则这些年轻人就要逃离了,剩下的是逃不走的,变得平庸化。

因此中国要留住顶尖人才,科研领域的深化改革需求是很大很多的,这样的改革,确实是触动原有论资排辈的很多人的利益,阻力会非常大,也是一个深水区,但这个深水区过不去,人才外流的大趋势不能够有效遏制,中国的科技永远不可能赶超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中华崛起,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防止失联,加:dgk4476入群,或者备用号:a13941439241,备注是经济群还是拼娃群)

为何中国的顶尖天才们要逃离科研教育体系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digview,名称的含义是挖掘dig和视角view的组合。主要是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关注教育,关注各种社会问题,主张孩子应当奋斗,探索未知是快乐的!快乐教育不是好吃懒做的不学!请大家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