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孩子眼中是一種休息,大人眼中是一種勞累

過年在孩子眼中是一種休息,大人眼中是一種勞累

“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便平常。”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的感覺是越來越淡,這已經日漸成為大多數人的同感。和往年一樣,2012年的春節依舊在平凡中繼續向前推進。重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新千年第一個元旦感懷》,不覺從內心對過年有了新的改觀。

孩提時候過年,最大的盼望就是吃餃子、穿新衣、放鞭炮。這種感覺甚至一直持續到讀師範前。即便是剛畢業走向社會的最初幾年裡,過年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極好的休息。回到家裡無須做什麼,一切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年三十這一天,最大的享受便是伴著父母準備年夜飯的嘈雜聲,靜觀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了。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楚的記得,初一到初四,我們全家人連續觀看《還珠格格》的情景,那時候,一家人整天沉浸在團聚的氛圍裡。平日裡,母親獨自一人守候著老家,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我在外求學。或許,一年下來,只有這幾天才是我們一家人真正最團聚最幸福的時候了。

如是,過年便在我腦海中的印象逐漸由過去的“吃、穿、放”轉變成了一種良好的休息方式。這種感覺甚至一直持續到結婚前。婚後方知柴米貴。結婚後,對過年的這些感覺一去不復返。總結這幾年對春節的“過法”,只有一個字:累。你看,年前就開始忙。甚至一進臘月就開始打算置辦年貨。一路走過發現,臘月裡的每一天,好像每個人都是那麼行色匆匆。這在沒有結婚之前是從來感覺不到的。終於熬到了年三十,才發現,以前最享受的春節聯歡晚會基本與我告別。準備年夜飯,發短信、打電話拜年,在不知不覺的忙碌間,零點的鐘聲就如約而至了。至於年後的時間,更是怎一個忙字了得?初一大拜年,初二便開始走親戚串門子,酒場趕了一場又一場,甚至喝得酩酊大醉都是常有之事,日子就這樣又在忙忙碌碌之間迎來了上班的開始,從而開啟了新一年的工作。於是,一上班,又是一個忙碌的輪迴。

回味這幾年的春節,在平凡而瑣碎中略有感悟,於是突發奇想:如果大家都在春節前互相串串門,送送年貨;年後,全家人誰也不出動,一家人圍著火爐,就著初一的餃子,和著初二的面,啦啦往昔歲月,規劃全年的基本打算,享受家庭的幸福,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哪知近日串門,在酒桌上偶聽長輩們談及,在南方的某個城市,的確有這種過法,不覺愈加佩服自己,心中繼續感慨:這樣的春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啊。

過年是一種休息,而不是一種勞累;過年更是一種家庭層面上的親情大聚會。如今,在城裡過年,不止年輕人發出過年沒感覺的感慨,我覺得對小孩子而言更是一種殘酷的煎熬。比如我女兒,和我小時候過年比較,我發現,城裡過年的模式,已經很難找到我那時候在鄉下過年的年味了。看電影,逛超市,去公園,其他的寥寥無幾。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滋味,就這樣在這一代一代的流傳中不知不覺變淡了。於是,我想:女兒長到我這把年紀的時候,回憶過年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關鍵在一個‘應’字,這個‘應’字由誰來掌管,由誰來決定呢?我不能知道,反正不由我自己來決定。既然不由我自己來決定,那麼——由它去吧。”陶淵明的詩、季羨林老先生的話再次在耳邊響起。節後開始上班標誌著2012年的春節已經畫上了句號,面對已經開始的一年的工作,2012,而立之年的我要對你說:過年是一個新的起點,他激勵我們繼續懷著一顆平常心,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