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近日,广东各地陆续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地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加快发展积蓄动能。其中以汕尾表现尤为坚挺,当地GDP达到228.11亿元,同比增长1.9%,好于预期,实现逆势增长。

在正增长的背后,汕尾主动作为,危中见机,抓住有利时机早谋划早部署,通过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深入推动“店小二”式服务,持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把疫情损失追回来,变“两难”为“两全”。

锚定“开门红”谋在先

从数据来看,一季度汕尾经济运行比较均衡平稳,三大产业门类都保持正增长,其中一产同比增长2.7%,二产增长1.7%,三产增长1.8%。

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与此相比,全省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下滑15.1%。

动力源来自迅猛发展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8.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此外,纺织服装、服饰业也增长较快,达到了15.9%。

值得注意的是,汕尾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22亿元,同比增长7.1%,这也表明经济增长的成色很足。

这份成绩单有历史积淀。去年汕尾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6.7%,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0.6个和0.5个百分点,与深圳并列全省第六位。一季度的表现延续了汕尾近几年较好的发展势头。

持续向好的防疫形势为汕尾较早打开时间窗口。当地自2月2日起持续保持确诊病例零新增,2月28日实现存量病例清零,为更快更早推进复工复产创造了条件。

机遇稍纵即逝,汕尾见势早、谋在先,很早锚定正增长目标。早在2月24日的全市电视电话会议上便提出,要着眼于“全年红”,努力实现“开门红”。3月9日,汕尾市委召开全会对防疫常态化条件下的全年工作作出部署,为“拼经济”争得先机与主动。

发出“项目为王”强信号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汕尾尤以固定资产投资表现抢眼,一季度同比增长9.9%。

数据背后,汕尾正以超常规的力度,抓紧推进项目建设。

为此,当地打响了发力引进、推进项目的发令枪,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特地将今年定为“项目双进”会战年。

在项目引进上,汕尾今年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一号工程”。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前往深圳拜访比亚迪与中广核,围绕加快项目落地向企业问难问需,并对企业提出的诉求“照单全收”。

在项目推进上,当地提出“新建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出形象、竣工项目圈句号、投产项目抓达产”的要求,紧紧盯住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和达产率四项指标,要求“全程跟踪、全年亮牌、年底亮剑”。

在3月26日汕尾召开的“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动员会上,20位企业家坐上观众席第一排,这在汕尾历年来举行的高规格大会上尚属首次。

而在确诊病例清零仅一周后,汕尾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视频连线各县(市、区),对231亿元的62个重点项目进行“云开工”,再次发出坚定推动项目落地的强信号。

聚焦企业生命周期

提供“链式服务”

开年以来,“店小二”成为汕尾重塑营商环境的高频词。

在2月12日部署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时,汕尾市委常委会首次提出,要为企业当好“店小二”、下好“及时雨”。

所谓“店小二”,指的是旧时茶楼、酒肆、旅馆接待顾客的伙计,以服务贴心而著称。如今常用于比喻政府要及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企业安心舒心发展。

这种“店小二”式的服务正在汕尾全面铺开。

围绕推进复工复产,汕尾创造性提出“市县领导挂驻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专班+驻企指导员”服务机制,推行“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指导员”“一企一策”机制。

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招工难问题,汕尾在“粤商通”上开通企业招聘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在线面试,为用工企业和个人应聘提供零接触、24小时线上服务。

类似的服务并不简单是一时一事的应急之举。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汕尾相继提出加强企业用工、政策帮扶和生产配套“三服务”,优化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服务”,形成“压实责任”“加快进度”“精准服务”“政策帮扶”组合拳。

以结果论英雄的目标导向,推动汕尾加快锻造“狮子型”干部队伍,“兵贵神速”“事不过夜”“马上就办”正在成为当地干部口中的热词。

南方日报记者 南小渭

陈欣欣 骆骁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