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又扶智,旬陽縣關口鎮脫貧添底氣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關口鎮將“志智雙扶”貫穿於脫貧攻堅工作始終,用道德評議為群眾轉思想立志氣、用技術培訓讓群眾強技能穩就業、用新機制激發持續脫貧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道德評議催生“勤快人”

“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這種“懶人”思想,是很多人脫貧路上的絆腳石。家住關口鎮江北村的何某就是這樣一位“懶人”。

“整天無所事事,就知道釣魚!”提起過去的何某,江北村支部書記陳興平連連嘆氣、搖頭,“不種地、不打工,整天找不到人。”但誰也沒想到,道德評議卻將何某的“懶病”給“治癒了”。

江北村針對“懶風氣”召開了道德評議會,會上駐村幹部、村幹部、老黨員和村民代表共計20餘人,紛紛發言,將何某的懶惰行為一一列舉出來,這場“吐槽大會”,讓他面紅耳赤,評議結束後,他只說一句:“我錯了,我改!”

“自從那次道德評議過後,他好像整個人都變了,原來家裡啥事兒都不操心,現在家裡也發展了產業,還買了一臺旋耕機,每天給人家幫忙整地,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了。”看著丈夫的轉變,妻子心裡樂開了花。

江北村的道德評議只是關口鎮道德評議活動的一個縮影。針對在脫貧攻堅中出現的內生動力不足現象,關口鎮統籌教育勸導、輿論引導和獎懲激勵,通過說身邊人,講身邊事,讓一些人“紅紅臉,出出汗”,對一些歪風邪氣,不良之風的現象起到警示作用,同時用身邊的先進人物事蹟教育群眾,淳化民風,傳遞社會正能量,讓勤勞光榮、懶惰可恥成為群眾共識。

技術培訓授人以漁助脫貧

“每年的產業培訓我都有參加,能夠學到很多實用的管護技術,有時還給我們發放防蟲害藥品及肥料,政府很貼心!”張嶺村三組張明勇說。

每年春秋冬三季,關口鎮都按時令組織辣椒、菸草、花椒、拐棗等栽植、嫁接、管護實用技術培訓,從起壟種植到鋤草施肥,從田間精細化管理到病蟲害有效防治,每一個環節都現場教學,深受大家歡迎。

家住關口鎮大廟村六組的隆孝彥,是村上出了名的“菸草大戶”,現已發展菸草種植50餘畝。

提起剛開始發展產業,他回憶道:“剛開始發展產業的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行,又加上我本來就是貧困戶,不懂啥技術,心裡挺沒底的,總害怕虧了,多虧鎮上、村上給予我資金和技術上的幫助,才讓我放開手腳,大膽幹。”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老百姓因無法外出務工,選擇在家發展產業,目前我們已經累計開展產業培訓6場,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產業跟蹤指導,促進貧困戶產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效。”關口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鄧茂林說。

為讓群眾掌握脫貧技能,關口鎮每年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培訓活動,並積極聯繫上級人社部門以及在外務工能人,解決群眾就業問題。三年來,共開展農業技術培訓110次3300人,輸送655人參加手足修復師培訓、烹飪培訓、汽車修理等各類培訓,讓有志氣、有技術的群眾有業可就,有班可上,有錢可賺,早日脫貧。

“好機制”激發群眾脫貧幹勁

“終於能在愛心積分超市兌換物品了,幫忙看下我兌換完還剩多少積分!”在泥溝村愛心超市內,六組村民郭昌義提著剛兌換的熱水壺,邊笑邊說。

為全面掌握貧困戶的脫貧進度,關口鎮各村(社區)每季度召開脫貧點評會,由貧困戶對照脫貧攻堅責任清單,逐戶彙報脫貧進展情況,由鎮村幹部逐一進行點評,分“好、中、差”三個類型進行分類排名,對好的進行表揚,中的提出要求,差的給限期整改、強化幫扶。

同時,將愛心超市、脫貧點評會與道德評議相結合,採取愛心積分超市兌換的方式,對各項積極表現分類積分,在分數達到相應標準的情況下,可兌換相應的物品,營造出人人支持脫貧、人人爭先脫貧的良好氛圍。

道德評議與扶貧點評、愛心超市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給貧困群眾提供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幫扶,使貧困戶變“被動接物資”為“主動賺物品”,提振了主動脫貧的精氣神;另一方面使貧困群眾在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營造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等活動中,提升了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全鎮各村(社區)累計召開點評會40場次,愛心超市共兌換出物品5000多件,物品總價超過5萬元,共有500餘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