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生育陷阱"傷害孩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段時間在某社交軟件上某電影解讀視頻火了,而在這部電影的開頭,就是一個法庭之上,一個瘦弱的小男孩站在原告席位上,和法官有了以下對話:

法官:"知道你為什麼上庭嗎?"

贊恩:"知道。"

法官:"為什麼?"

贊恩:"因為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法官:"為什麼要起訴你父母呢?"

贊恩:"因為他們生了我。"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這部電影叫做《何以為家》就是以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控告中拉開了序幕,電影中的小男孩以"生了我"為理由對其親生父母提出控告,這不僅震驚了影片中的眾人,還死死的掐住了觀眾的好奇心,畢竟在傳統的觀念中父母的生育之恩是要我們用一生來報答的而不是控告的。

而當我觀看了整部電影之後,似乎能明白為什麼小男孩會如此怨恨自己的父母,但在同時,也是為其父母感到遺憾。

看到了這部電影中,小男孩贊恩出生之後的糟糕生活狀況,以及其父母所展現出了目光短淺,讓我不禁又想起了曾研讀過的一本書——《貧窮的本質》,讓人感嘆目光深淺對於選擇的起到的重要性和決定性影響。

而今天我們就通過這兩個作品的聯繫,來警戒各位家長,別再讓"生育陷阱"傷害了孩子。

一:來自原生家庭的束縛

《何以為家》導演採用現實與回憶相互交織的敘事方式先將影片的矛盾和爭議的結果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影片的法庭上看著瘦小懦弱的贊恩說出的話確實那麼的決絕——他希望所有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的父母都不能擁有孩子。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而這足以吊足了觀眾的好奇心,隨後的回憶鏡頭像大家慢慢的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贊恩的生活環境是怎麼樣的呢?

岌岌可危的小樓,一個一樣就可以望到頭的小房子,卻住著贊恩一家九口人!

因為生育間隔期太短,已經本身的營養不足,贊恩與其兄弟姐妹在出生後都沒有奶水的哺育,都是靠著喝糖水長大,如此貧瘠的撫養方式導致12歲的贊恩嚴重的營養不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

而因為弟弟妹妹需要人照顧,他自己還是個孩子,卻被迫著長大,不負責任的父母將生活的重任過早的施壓在其單薄的脊樑上,硬生生的催熟成一個小大人。

在得知妹妹第一次來生理期後,渾然不知的妹妹還是在贊恩的教導下懂得采取應急措施,而贊恩卻表現的很是煩躁,因為他知道,只要父母知道了妹妹生理成熟,就會將其嫁出去,於是告誡妹妹隱瞞這件事情。

不過還是被父母發現了這件事,當看到贊恩的父母不顧反對將自己才11歲的女兒嫁給一個叫阿薩德的男人當妻子,最後卻因為難產而身亡時,我也不禁發出了和贊恩一樣的悲憤質問:"為什麼?為什麼要生這麼多的孩子,難道就是將孩子看作工具麼?"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然而當看到被告席上贊恩的父母因為律師的質疑而崩潰,哭喊著說:"如果殺人放火能讓孩子們活下去,我早就幹了。"

有聽到贊恩的父親說:"有沒有想過也許這一切並不是我們的錯?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有什麼錯?"的反駁後,我又陷入了沉思。

對啊,這也許不能將錯都歸結於贊恩的父母身上,在電影后也有體現,贊恩的父母將女兒嫁出去,是為了她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也減輕家中的負擔,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或者去世的時候,他們也崩潰難過,這都可以體現出,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只是因為受到環境的限制所作出了無奈之舉罷了,這不是簡單的一兩個人的觀念問題,而是這個大社會背景所造成。

這不禁讓人想到《貧窮的本質》裡的一句話:窮人之所以貧窮,正是因為窮。

他們一直被貧困陷阱所束縛,從出生到長大,從成年到死亡,一生在貧困中掙扎。他們本身的窮,似乎成了一種原罪,加諸他們身上,讓他們一直窮下去。

貧窮導致了更加貧窮。多麼現實而殘酷的結論。

二:眼界高低的重要性

在《貧窮的本質》這部書中,作者通過羅列大量的事例,解釋說明了為什麼有的國家地區或者精確到個人會存在貧窮的現象。

這其實起到關鍵主導作用的就是人的眼界和選擇。

這本書從頭到尾探討的問題,是:窮人為什麼貧窮?

書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概念,叫做"貧窮陷阱"。

作者將貧窮陷阱詳細分拆成了很多類。

比如,在營養方面。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有大量證據表明,兒童在童年時期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其成年後的賺錢能力。

在肯尼亞有一個實驗表明,兒童時期持續得到抗蠕蟲藥片2年的孩子,長大後掙的錢比只得到1年抗蠕蟲藥片的孩子多20%。

原因是蠕蟲會造成貧血和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會導致學習成績變差,成年後經濟地位就更低。

更無奈的是,營養不良的問題,在窮人家的小孩出生前就開始了。

又比如說在營養方面

比如科特迪瓦和贊比亞,全國50%以上的人口都被瘧疾影響。瘧疾在兒童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即便幸運地存活下來,身體和大腦發育也都會受影響。

研究表明,這些瘧疾肆虐的國家,人均收入只有無瘧疾國家的1/3。

無論是營養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其實都有一些簡單的、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在營養和健康方面,醫療衛生組織都有相對應的研發成果,政府也會繼續相關的政策支持,進行醫療方面的優惠補給,再者還有很多可以採取防範有效措施,比如瘧疾的預防,甚至只需要一頂蚊帳。

而窮人受到固有認知、習慣、價值觀念,導致貧窮陷阱的形成並且造成阻礙。

窮人缺少營養,但他們自己並不覺得。

窮人需要健康,但他們自己並不覺得。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比起各種預防藥和物品,他們更願意把錢存起來拿去買一臺電視機。

對於這種目光短淺的選擇,作者寫了一句殘酷的話:窮人的首要選擇顯然是,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乏味。

就算窮人們理解到了營養和健康的重要性,他們也不會為了幾十年後自己的子女能多賺一點錢而延遲滿足自己當下的慾望。

三:別讓生育陷阱傷害孩子

贊恩的人生悲慘,以至於他痛恨質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生下來自己,其實就是由於自身承擔了其父母所做出的目光短淺的無奈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仍有很多經濟落後的家庭,會在孩子達到一定年齡後便勸其輟學選擇外出打工獲取經濟收益,這都是過分注重眼前明顯化利益誘惑而做出的不明智選擇,從而造成了孩子精神世界上的貧瘠,以及處事能力的薄弱。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遭到"生育陷阱"所帶來的傷害。


當《何以為家》碰上《貧窮的本質》:別再讓

我們身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要採取更加高遠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發展。

首先我們家長要學會對局勢進行審視,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並且提盒對孩子自身情況,對其提供正面積極地建議和引導。

教育是本質,家長要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道理。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