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八天內兩度落子北京:近40億元購入兩幅住宅用地

恆大集團八日內在北京拿下了兩宗地塊,累計斥資39.9億元。

4月23日,恆大斥資18.5億元拿下了位於北京房山區良鄉鎮的1宗住宅用地,地塊名稱為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FS04-0100-6056等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B11零售商業用地,用地面積約為56727.74平方米,建築控制規模約為133882平方米,土地出讓起始價為13.9億元。恆大拿下該宗地塊的溢價率為33.09%,綜合樓面價10560元/平方米。

根據土地出讓文件內容顯示,該宗地為限競房用地,採用“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的出讓方式,宗地中商品住房銷售均價不超過35344元/平方米,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38878元/平方米,住宅容積率2.0和2.5。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恆大在繼4月16日北京密雲經濟開發區拿地之後再次在北京競得地塊。

4月16日,恆大集團以21.4億元拿下密雲經濟開發區三期A1地塊,溢價率15.68%,樓面價11093元/平方米。

資料顯示,地塊名稱北京市密雲區密雲經濟開發區三期A1地塊MY00-0302-6010等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A33基礎教育用地。地塊位於北京市密雲新城0302街區,建設用地面積121600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92922平方米,用地性質為R2二類居住用地、A33基礎教育用地,起始價18.5億元,目前地塊周邊暫無新房在售。

由於密雲區屬於非熱點區域,因此報名參拍的企業並不多,當日土拍現場僅有恆大、首開+住總+路勁聯合體兩家拿地主體舉牌報價。

據土地出讓文件顯示,密雲區的這宗出讓土地設定土地合理上限價格,當競買報價達到土地合理上限價格時,則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轉為現場競報企業自持商品住房面積比例程序。同時,本次出讓宗地設定有企業自持商品住房面積預設比例,當現場競報自持面積比例達到設定的預設比例時,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

2013年,恆大首次在北京拿地。

2013年7月,恆大以35.6億元的總價將北京昌平沙河地塊收入囊中。截至2013年末,恆大在北京市場上總共收穫三宗地塊,總斥資達到額127億元。

2014年,恆大拿下北京市廣營自住房項目與大興黃村地塊;2015年,恆大在經過43的競拍後,以15.7億元並居住面積全部配建自住房的方式獲得該地塊,自住房銷售均價為17500元/平方米,溢價率達到41.4%。但此後,恆大就再沒有在北京的公開市場上拿地。2016年,恆大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了位於順義區中央別墅區的恆大麗宮項目。

在中國恆大(03333.HK)2019年的業績會上,恆大提出了“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具體來說,高增長即充分利用恆大的土地儲備及網上賣房的巨大優勢,實現銷售高速增長;控規模是指控制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2020年到2022年,總土地儲備計劃平均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左右;降負債即確保負債總額和負債率大幅下降,目標是力爭2020年到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

按照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計劃,未來三年希望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總土地儲備控制在2億平方米左右,每年新增土地儲備4000萬平方米左右,通過減少土地儲備從而實現控規模降負債。

恆大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在業績會上算了一筆賬。“在土地儲備方面,我們如果減少了2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公司每年大概可以在規模增長和控制土地儲備方面能夠有2000億左右的現金餘額,計劃每年減少1500億元的有息負債,今年力爭減少2000億元,通過這樣的有序的控制規模,加大銷售,減少負債。使我們在2022年實現公司的總負債規模降到4000億元以下,負債率降到同行業中低下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