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社會評論1》楊文醫生之死應反思什麼?

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在本月24日夜晚被病人家屬孫文斌無辜殺害一案被媒體披露後,讓人感到十分震驚和悲痛。孫文斌手段之殘忍前所未聞,實屬十惡不赦,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生活、社會評論1》楊文醫生之死應反思什麼?


這起兇殺案,一方面要強烈譴責兇手目無法律,藐視生命,亂殺無辜。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反思,防止類似案件再次發生。

從報道的情況來看,孫文斌本是一名不安定的危險分子,他打過工,餵過豬,離過婚, 又下了崗。感到一切都不順,本來就性格偏執、狂躁,其母親年事已高,又身患絕症病,病情加重,送進醫院時,在急診科一呆就是20多天。醫療費用不能用醫保費報銷,可能數額一定不小,他家經濟條件估計也不是很好。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在他心中矛盾越積越深,火越燒越旺,最後導致他鬼迷心竅,鋌而走險,釀成慘案。

《生活、社會評論1》楊文醫生之死應反思什麼?


兇殺案的發生,民航總醫院是有責任的。本來早就發現孫某氏家屬性情急躁,又吵又鬧,為何不予以重視,加強急診科醫生的安保措施?為何事前不組織專家為孫某氏會診,等到出事了就慌了,趕緊請專家來進行。豈不是縱容了“不鬧服務不好,鬧事就可以得到好的醫療服務”?為何不早點在腫瘤科給騰個床位,讓孫某氏得到專業治療?哪怕在走道加個床也行呀!20多天時間裡,腫瘤科就沒有一個病人出院, 騰不出一個床位來?鬼才相信!可能是腫瘤科權衡經濟利益後,故意讓孫某氏在急診室就診吧?這個問題也許是導致孫文斌作案的重要原因!因為孫某氏是“轉超人員”,享受的是居民醫保。到年底了,腫瘤科怕她的住院費用到當地醫保局報銷不了,又要受醫院經濟利益考核的“雙重”壓力,怕影響了全科的工資、獎金髮放,才推辭說沒有病床,讓孫某氏成為“燙手山芋”,遲遲進不了病房住院治療。孫文斌估計也略知一二,越想越氣 ,最後把所有的怒火都發洩到了不幸的楊文醫生身上。

《生活、社會評論1》楊文醫生之死應反思什麼?


醫患關係為何越來越緊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是經濟利益惹的禍。醫院本來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地方,可不知從何時起,卻像商場一樣,成了賺錢的地方。醫院蓋大樓、買醫療設備、給醫護人員發放高額工資獎金、各種福利待遇都要從病人身上獲取,看病成了商業行為,醫生看病首先想到的是利益最大化,大處方、大檢查、重複檢查,亂檢查隨之而來。醫生與藥品供應商相互勾結,拿提成,拿回扣,亂用藥,已司空見慣,屢見不鮮。怎麼會贏得廣大患者的信任,醫患關係豈能不緊張?

國家建立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的是“以收定支,略有結餘”的政策。一方面防止像從前公費醫療“一人看病,全家吃藥”那樣的醫療浪費。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參保病人基本醫療。這樣的話就必須對患者住院費用採取“總額控制、定額結算,收支平衡”。否則,就會成為無底洞,收不敷出。可醫院在利益的驅動下,對各業務科室進行經濟創收考核,並與工資、獎金掛鉤。導致醫護人員總是把給醫保病人住院看病有利可圖作為出發點,想法設法賺錢。因各地醫保政策大都對醫保患者住院時間有天數限制,有的醫生還未等醫保病人痊癒,就崔他們出院,確保醫保報銷有錢賺,並讓醫保病人過段時間再來住院,繼續治療。可醫保病人再入院又要支付一次起付線費用。但醫生不管這個,只要有錢賺,而且利潤越大越好,自己的工資獎金越高。對醫院來說,醫保金就像“唐生肉”,他們挖空心思,想辦法賺取。對住院有可能不能報銷醫保費用的病人,找個理由不收進病房住院,只好到急診科治療。這種治療只能個人掏腰包,不能從醫保機構報銷。人們怎麼會相信醫院、醫生?“白衣天使”的形象豈能不受損?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改革現行做法,醫療衛生去掉商業行為,公立醫院回到公益性服務上來,所有費用由當地財政保障,實行“收支兩條線”。公民享受的是基本醫療,如果自己的經濟條件好,需要得到更好的服務,就可自費到私立醫院去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