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业如何自救,保住心态不崩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公司在裁员。

有的人被裁员,失业没了工作,没了收入,立刻感到经济上的压力,可能还需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或者嫌弃指责。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呢?

失业 = 失去职业身份认同

对策 = 允许自己哀伤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认同。所谓自我认同,就是当某个人邀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时候,你会说的话,或者是你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

自我认同里面就包括了不同的身份认同,比如:

名字认同,我的名字是张三

性别认同,我是男人

国籍认同,我是中国人

民族认同,我是汉族

子女认同,我是张二的儿子

伴侣认同,我是小花的男朋友

对于成年人而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认同,比如张三的职业是法外狂徒,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是罗翔教授的下属。

失业,带来的一个改变是,一个人,比如张三,失去了他的职业认同,不再是法外狂徒了。如果他非常热爱法外狂徒这个职业身份,可能会非常忧伤。哪怕他不那么喜欢法外狂徒这个工作,甚至非常讨厌做法外狂徒,天天被花式判刑,已经考虑辞职很久了,失去职业身份之后,他依然会感觉到一丝哀伤。不管对于职业身份认同喜欢与否,失去了就是失去了,都是会感到哀伤的。

所以,失业后感觉哀伤(or茫然、麻木、不适应……),是人之常情。不需要因此感觉自己多愁善感。

面对失业带来的哀伤,合理的态度是允许自己适度地哀伤,安心待在哀伤过程当中,比如,允许自己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充分地哀伤后,这种感觉就会淡去。

被解雇 = 自我评价创伤

对策 = 进行反思,实事求是

被解雇后,很多人会想:我不够好/我是个失败的员工/我不是个好员工/我被淘汰了……如果你有这些思维,可能提示你,在这次解雇事件中,你的自我评价/自尊受到了打击/创伤。

某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正常,至少是常见的反应。因为人都需要理解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对于被解雇这个事件,我们也会自然地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我被解雇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我们下意识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比如在疫情之下被解雇,得出了我不够好/我是个失败的员工/我不是个好员工/我被淘汰了,就好像有点不太恰当。

不要轻信下意识的判断,可以尝试花一些时间认真地反思。

这次被解雇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

疫情导致了公司的业务量下降,公司不再需要这么多员工;

疫情持续时间不明朗,公司对于未来经营的期待不乐观,裁员压缩用人成本;

公司业务量减少,营利下降,请不起这么多员工;

公司的现金流不充足,无法依靠现金储备度过疫情持续的这段时间;

我自己的工作重要性不如别人的工作;

对于同样的工作,我的个人能力不如别的同事;

……

尝试看到不同的可能性。看到了不同可能性之后,就看到了其实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公司裁掉我”这个事件。

然后可以试着给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有哪一些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自己能够控制的;哪一些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自己无法控制的。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应该主动负责,寻求解决,比如,确实是自己能力上存在不足,那就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比如疫情带来的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就随缘顺变。

还可以可以尝试给两个部分附加权重,比如自己能控制的部分,30%,那就代表这次被裁员,自己需要负30%的责任。剩下的70%的责任就不需要归到自己身上。

被裁员了家人不理解、嫌弃

对策 = 主动沟通,争取理解接纳

失业了,本身就挺难受的。如果家人不理解还嫌弃,就更加难受了。

不过,为什么家人就一定要理解呢?人与人之间,不理解是自然的,相互理解反而是努力沟通争取得来的结果。阿凡达里面的纳美人,发辫里面藏着自己的神经,跟其它生物联结就能相互理解。可惜人类没有进化出这样的器官,要相互理解只能用语言好好沟通了。

家人不是亲身经历裁员的人,不知道其中细节,也可能不知道被裁员的人本身就很难受了。所以,想要获取理解,还是要主动沟通的。

在沟通中,努力让家人理解接纳自己,自己也可以努力理解接纳家人。比如,家人对于自己的失业是如何看待的呢?家人面对自己的失业心情如何呢?

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发现彼此的共同之处,比如自己失业了,没了收入感觉很为家庭的未来担忧,家人可能也是因为少了你的收入而为家庭的未来感到担忧,发现彼此同一心思,反而可能相互支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这种全球性的事件,是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此期间,照顾好自己,在“危机”中寻找转危为机的方法,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的功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