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北宋時期,和西夏之間的戰爭可以說影響了北宋的國運,北宋多位帝王針對西夏發動軍事行動,但解決只能是勞民傷財,北宋自始至終也沒有擺脫遼西夏聯合夾擊的困境,本來西夏党項一族對北宋還算是臣服,但是隨著党項族幾代人的經營,終於在李元昊時期徹底和北宋決裂。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李元昊於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稱帝,北宋西夏雙方連最基本的表面和善也做不到了,當時宋仁宗自然是不能接受李元昊稱帝的行為,所以北宋對西夏開啟了經濟封鎖,關閉了北宋西夏邊境的榷場,一度致使西夏境內的糧食、絹帛、布匹、茶葉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

宋仁宗是想不戰而令李元昊屈服,可是李元昊是一個硬茬子,面對北宋的封鎖戰,他在西夏尚有能力的階段,主動對北宋發動了進攻,自李元昊稱帝后,西夏與北宋第一次重大戰役,三川口之戰拉開了大幕。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西夏在制定軍事目標的時候,把目光放在了延州(今陝西延安)、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帶,這一區域是北宋兵力相對薄弱的地方,而且延州周圍的防禦也不強。

《宋史·範雍傳》延州最當賊衝,地闊而砦柵疏,近者百里,遠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無宿將為用,而賊出入於此。

延州北部地勢開闊,自外圍所建立的營寨相對稀疏,戰事必然無法相互救援,同時駐防延州一帶的宋軍並非精銳部隊,沒有悍將統領,這也是讓延州成為西夏的首選軍事目標,誰都知道挑柿子揀軟的捏,至此延州成為西夏打破北宋經濟封鎖的一把鑰匙,李元昊決定以武力令北宋接受自己稱帝的事實。

相對來說,北宋朝堂對於李元昊的反擊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應遲緩,也許是北宋朝臣認為經過封鎖戰法可以迫使李元昊服軟,一切回到雙方之前的地位,也許是邊疆送到朝廷的奏報裡,大多都沒有人認為西夏會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對於李元昊攻打延州的計劃沒有提前預警,可以說整個三川口之戰,李元昊佔據著局勢主動。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西夏軍事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清除延州北部外圍的各處營寨,這是攻打延州至關重要的一部,也就是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

《宋史.外國傳.夏國》夏人攻金明砦,執都監李士彬父子。破安遠、塞門、永平諸砦,圍延州。

而從歷史記載中可以推測出,李元昊是採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騙過了範雍(振武軍節度使、知延州),乃至北宋,李元昊一面私下和範雍聯繫,聲稱自己並不想繼續和北宋對立了,範雍輕易相信,這影響了整體的戰局,畢竟範雍的輕敵,直接導致了北宋一方防備鬆弛。

同時西夏的軍事行動聲稱是去打土門,即蘆子關,在今陝西志丹縣北與靖邊縣交界處。而宋軍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到土門一線去了。

《宋史·範雍傳》會大將石元孫領兵出境,守城者才數百人。

《宋史紀事本末.卷六》既而,元昊盛兵攻保安軍,鄜延副總管劉平石元孫屯慶州,雍以書召之,平與元孫趨土門。

歷史記載是有所出入的,一個是記載大將石元孫本是駐守延州的,是土門遇敵,石元孫才率兵出城的,這導致了延州城防禦的薄弱,一個記載是說石元孫本來就和劉平駐防於慶州,大致在甘肅省慶陽市一帶,是範雍調動劉平等人前去救援土門的。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從記載上來看,範雍的權力是很大的,他有權調動慶州的劉平劉可以看出來,這是在範雍沒有得到北宋朝堂臨時任命的情況下擁有的權力。

話說回來,個人還是相信《宋史》的記載,因為正是當時延州防守的薄弱,才讓範雍急於調遣各處宋軍向延州靠攏,但我也不認為當時守延州的就幾百人,如果是那樣的話,李元昊完全可以在三川口之戰前拿下延州,畢竟西夏號稱是十餘萬人的大軍,不會連幾百人固守的城池都攻不下。

不管怎麼說,西夏調動了宋軍去馳援土門,而西夏騎兵的機動能力就表現出來了,趁宋軍正在趕往土門,李元昊率部突襲金明寨,加之提前讓細作進入了宋軍營寨,李元昊得以擊敗李士彬,奪下金明寨,延州北部防禦洞開,範雍在危機之下,調動延州周圍宋軍馳援延州。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這恰恰給了李元昊圍點打援的好機會,而且千里奔襲馳援延州的各路宋軍主要是步兵,在面對西夏騎兵的圍攻,結果可想而知。

《宋史·劉平傳》平素輕敵,督騎兵晝夜倍道行,至萬安鎮。平先發,步軍繼進,夜至三川口西十里止營,遣騎兵先趨延州爭門。

劉平作為常年駐守於邊塞的宿將,說他輕敵可能也並不完全隊,說到底還是他知道延州情況實屬危機,所以基於快速開進,馳援延州,而且還派先頭騎兵部隊,試圖去進入延州城,很明顯,他是希望讓延州城守軍看到希望,被敵軍圍城時,能夠看到援軍,對於守城將士的士氣是有很大提升的。

《宋史紀事本末.卷六》時鄜延都監黃德和,巡檢万俟政,郭遵分屯外境,雍皆召還為援,平與之合步騎萬餘。

《宋史·劉平傳》詰旦,步兵未至,平與元孫還逆之。行二十里,乃遇步兵,及德和、万俟政、郭遵所將兵悉至,將步騎萬餘結陣東行五里,與敵遇。

三川口位於延州西北,李元昊在探知宋軍馳援的行軍路線後,就在此設伏,而劉平所部是先行抵達三川口附近的,只不過各路宋軍尚未集結。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劉平也是知道西夏軍力強盛的,自己帶領從慶州而來的部隊,加上石元孫的部隊,雙方合軍是不足以和西夏軍相抗的,所以劉平還回師去於其他三路宋軍匯合,集結在一起的宋軍兵力達到萬餘人規模。

但這也暴露了北宋的問題,西夏是大舉進犯,但是範雍能夠調集的宋軍援軍也就萬餘人規模,說實話,這樣的兵力據稱堅守還有機會,但是在廣闊地帶和西夏軍相抗就危險了,同時宋軍還是從不同方向彙集在一起的,要是被李元昊抓住這個時機,各個擊破就更慘了。

但好在在各路宋軍彙集前沒有給西夏抓獲機會,劉平統領萬餘宋軍向延州城靠近,在三川口進入到了西夏的包圍圈,而延州城的守軍可以說完全沒有能力支援三川口戰場,李元昊算是找到了一個痛擊宋軍的絕佳時機,也就是這馳援延州的宋軍。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可以說從一開始這支萬餘規模的援軍就存在問題,因為各路將領本就不互相統屬,各部將士協同作戰能力也不足,加之宋軍各部混亂的旗號系統,使得這支宋軍缺乏和西夏軍打惡仗的能力,說是羊入虎口也不為過了。

在宋軍和西夏軍於三川口相遇後,相互結陣而戰,激戰一日,歷史記載中是宣稱宋軍取得小勝的,“殺獲及溺水死者幾千人”,這個記載無論真假都透露出對宋軍不利的局面。

如果記載是假的,那麼就是北宋一方為戰敗找回些面子,如果是真的,不要忘記的是,兩軍是遭遇戰,而且西夏設伏在先,宋軍並沒有出奇制勝,是正面硬碰硬的戰爭,如果宋軍對西夏軍造成了幾千人的傷亡,那麼宋軍的損失也不會太小。

最主要的是,宋軍兵力上明顯不如西夏,經歷了一天的激戰,銳氣已減,而且對於李元昊,對於西夏來說,沒有退路,因為這是西夏反擊北宋封鎖戰的第一次有力反擊,如果打不贏,那麼北宋的封鎖政策會更加嚴格,那樣的話,除非遼國大力支持西夏,輸送物資補給,不然的話,北宋困死西夏的策略就可以實現了。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所以說在三川口,西夏人多少是玩命的,付出一定傷亡是他們可以接受的,而經歷一天惡戰,早已疲憊不堪的宋軍才處於最危急的關頭。

《宋史.盧政傳》以神衛都頭從劉平與夏人戰延州。虜薄西南隅,兵不得成列,政引數騎挑戰,發伏弩二百射卻之。日且暮,政說平曰:「今處山間,又逼汙澤,宜速退保後山,須明決鬥;不然,彼夜出,乘高蹙我,何以御之?」平不聽,遂敗。

當戰至傍晚的時候,盧政建議退保後山,但是劉平不聽,按照歷史記載來看,劉平統領的宋軍應該處於周圍是山的平原地帶,盧政希望宋軍上山,憑山據守,不然西夏軍從山上衝下來,宋軍幾乎沒有抵抗之力,但是劉平沒有聽。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而這也成為了宋軍戰敗的一個原因,沒有取得地利的宋軍,早已疲憊的宋軍抵擋不了西夏再一次進攻,不知道當時劉平是處於什麼原因不願意依山據守的,只是說作為邊疆宿將的劉平應該不會犯這麼大個錯誤,在如此不利的地帶,等著西夏人進攻,個人猜的可能是他沒有反應時間,或者他是去對全局的掌控了。

《宋史·劉平傳》日暮,戰士上首功及所獲馬,平曰“戰方急,爾各志之,皆當重賞汝”語未已,敵以輕兵薄戰,官軍引卻二十步。

當時在宋軍擊退西夏軍的進攻後,顯然宋軍內部瀰漫著勝利者的氣息,大多數認為已經擊敗西夏軍了,不然不會放鬆警惕,還炫耀戰功了,但是記載裡有能看到劉平說的話,是知道戰事並未結束的,那麼是不是劉平已經失去對宋軍的掌控能力了。

畢竟這是多路宋軍臨時拼湊的援軍,不是歸劉平管轄的部隊,將士們沉浸於擊敗西夏的勝利氛圍中,劉平對全軍的掌控力出現一個空窗期,所以才沒有採取盧政退保後山的計劃。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而這也成為了宋軍失敗的直接原因,不惜代價的西夏軍再一次發動了對宋軍的進攻,這一次宋軍瞬間崩潰。

《宋史·劉平傳》黃德和居陣後,望見軍卻,率麾下走保西南山,眾從之,皆潰。

《宋史紀事本末.卷六》平遣軍校杖劒遮留得千餘人,轉闘三日,賊退還水東,平率餘眾保西南山,立七柵自固,夜,四鼓賊環營呼曰,如許殘兵不降,何待平旦,賊酋舉鞭麾騎,自山四出合擊,絶官軍為二,平遂與元孫等皆沒於賊。

面對西夏這次進攻,後方的黃德和直接帶著部隊跑了,而且是一路難逃跑到了甘泉,都沒進延州城,可謂是玩了命的撤退。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戰場之上,一人的逃跑會引起幾人甚至數十人的逃跑,而一支軍隊的逃跑,完全可以瓦解一支部隊的軍心,經過一天奮戰的宋軍見狀發生大規模潰敗,劉平想攔也攔不住,這集結了一千多人,臨時搭建了七座營寨固守,但是很快被西夏人攻破了,至此救援延州的軍事計劃失利,除南逃的黃德和所部外,其他各路宋軍幾乎全軍覆滅。主將劉平石元孫被西夏抓獲。這兩人一個病死在西夏,一個回到北宋也是遭受羞辱,算是鬱鬱而終吧。

《宋史·範雍傳》雍閉門堅守,會夜大雪,賊解去,城得不陷。

但是李元昊也並未拿下延州,記載中是因為大雪而撤軍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北宋其他宋軍開始威脅西夏腹地了。

《宋史.王仲寶傳》元昊寇延州,仲寶將兵至賀蘭谷,以分兵勢,敗蕃將羅逋於長雞嶺。

《宋史.張岊傳》元昊犯鄜延,詔麟府進兵。岊以都教練使從折繼閔破浪黃、黨兒兩族,射殺數十人。

王仲寶、折繼閔、張岊等人都在三川口之戰時期從不同方向攻略西夏,所以李元昊是在惡劣天氣下,面對後方遭遇宋軍威脅時,選擇退軍的,並不是簡單的一場大雪就令西夏人撤軍了。

回顧三川口之戰,宋軍前期是陷入了西夏的圈套,調虎離山,被吸引去救援土門,這給李元昊率部偷襲金明寨,圍攻延州創造了條件,而後有提前設伏,等待各路馳援的宋軍,最終在三川口重創了劉平統領的萬餘宋軍。

三川口之戰,李元昊聲東擊西調動宋軍,劉平或對宋軍失去掌控能力

而北宋的反應上,可能是因為戰事發展太快,沒有給其足夠的反應時間,除了調遣幾路宋軍襲擾西夏之外,北宋的應對策略主要是寄希望於範雍的調度和邊疆將士的奮戰了,希望以此可以擊退西夏擾邊,只要擊退了李元昊這次試圖破局的侵擾,北宋可以繼續實施封鎖經濟的策略,那麼李元昊臣服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但面對兵力強盛的西夏大軍,單靠範雍劉平的地方勢力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北宋朝堂的大力支持,當然三川口戰事發展過快,前後大概一個月的時間,讓北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調集資源支持延州戰事也是不太現實,但這也能說明,北宋對西夏事實經濟封鎖策略後,缺乏相應的軍事應對機制,或許北宋大多出朝臣都認為,西夏無力發動大規模擾邊行動吧。

此後的幾年間,雙方又爆發了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李元昊先後獲勝,這都影響著北宋對西夏的策略,逐漸有強行令其臣服轉變為媾和策略了,到後來多少是花錢買和平,西夏可以說是成為北宋軍事上的一個痛點了。

參考資料《宋史.仁宗本紀》《宋史·範雍傳》《宋史·劉平傳》《宋史.盧政傳》《宋史.王仲寶傳》《宋史.外國傳.夏國》《宋史紀事本末.卷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