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休息時用的傢俱,不但體現了智慧並且還實用

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知道用動物的皮毛來做床。他們會在山洞裡鋪上稻草,上面鋪上動物的皮毛,這樣既保暖又防潮。

古代人休息時用的傢俱,不但體現了智慧並且還實用

古代普通的平民家庭是睡不起床的,基本上都在茅草或者木頭板上睡覺。更是用不起蠶絲或者鴨絨,他們一般都用麻布做被料,裡面填充一些稻草或者棉花,(在古代是沒有棉花的,宋朝才開始在中國有所波動,真正全面推廣的時候是明朝)有些人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為了保暖,會在寒冷的冬日裡炒一鍋黃沙,利用黃沙的溫熱來取暖,這個原理相當於現在的暖寶寶。

而有錢人就比較講究啦!有用羽毛填充的蠶絲布料,得到的就是又軟又輕了蠶絲被,和現代社會相比,當時人用的可都是真材實料的,今天由於工業的發展,人們已經很少能擁有真正的東西了,其實古代和今天的社會一樣,有錢人就可以用得好一點,窮人家就不可能用的到好的東西。

古代人休息時用的傢俱,不但體現了智慧並且還實用

古代的四種床

三國時期是中國低矮傢俱的形成期,人們多以席地坐臥為主。戰國到東漢之間沒有椅凳,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即使坐具又是臥具。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詞,榻大多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當時專指坐具,但在後來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種搬運方便,可提供臨時休息的傢俱而大量使用。

羅漢床

羅漢床是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的一種床。大的羅漢床可供坐臥,它的作用就像我們現在的沙發,古代一般都把它陳設於廳堂待客。羅漢床外觀典雅氣派,形態莊重,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傢俱。

架子床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床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幾何圖案。也有正面多加兩根立柱,我們稱為六柱架子床。也有巧手的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架子床是明清兩代很流行的一種床。

古代人休息時用的傢俱,不但體現了智慧並且還實用

拔步床

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我們稱它為拔步床,拔步就是要邁上一步才能上了床,從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臺上,拔步床多在南方使用,因南方溫暖而多蚊蠅,床架的作用是為了掛 蚊帳 。上海潘氏墓、河北阜城廖氏墓及蘇州虎丘王氏墓出土的傢俱模型都屬於這一類。北方則不同,因天氣寒冷,人一般多睡暖 炕 ,即使用床,為使室內寬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和後方安上較矮的床圍子就行了。這種床式整體佈局所造成的環境空間猶如房中又套了一座小房屋。拔步床下有 地坪 ,帶門 欄杆 ,大有“床中床、罩中罩”的意思。

拔步床體現了古代傢俱的內斂特性,古人說“光廳暗房”,講究私密性;整個拔步床就是一個古代建築的微縮版,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古人的精神所在,是封閉的、獨立的和“不足為外人道”的,這和西方現代傢俱中床的直白和開敞是截然不同的。

古代人休息時用的傢俱,不但體現了智慧並且還實用

最高級別待客的臥具

中國古代臥具形式有四種,前兩種還有坐之功能,後兩種只作為臥具共睡眠之用。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國人待客的等級觀,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上或炕上,它和羅漢床的主要功能反而不是睡臥,而是待客。

在當代生活中,床無論對於富人和窮人都不會有著太大的差別,床最重要的功能還是為睡眠提供安身之處。舒適、實用、設計上乘,這已經可以令人們滿意。但是,有時回顧歷史,正如《床的哲學》所不無感慨地說的,那種四柱大床,那些床架上的精美雕飾和華麗的厚簾子,都已成為了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