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引言: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這是《水滸傳》中對武松的描述,武松是清河縣人,父母早亡與哥哥相依為命。在書中武大郎是個苦命的人,費盡力氣將兄弟拉扯大。與武松不同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猙獰,陰差陽錯下娶了貌美如花的潘金蓮,對他來說卻並非一件好事。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武大郎與潘金蓮劇照

在小說中武大郎“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短”,潘金蓮則是妖豔放蕩。因為《水滸傳》流傳之廣,讓潘金蓮成了家喻戶曉的風流女子,永遠的被釘在道德恥辱柱上。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些都來源於小說素材,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只不過對這兩人的描述卻極不嚴謹,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潘、武二人又是怎樣的呢?上個世紀在河北出土的武大郎陵墓,在經過考古專家開館後鑑定後,為我們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一、清廉公正、相貌堂堂

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剛剛解放,許多百姓還生活在窮苦邊緣,為了維持生存很多人開始挖墳掘墓找尋財寶。在河北省清河縣武家後人發現了“武大郎”的棺槨,只見其中有兩具屍骸,再到後來族人經過一番修整,根據祖上記載重新為墓穴撰寫了碑文。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墓中出土的碑文

碑文上明確的寫道:“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碑文上的內容為後人研究提供了證據。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武植

真實的“武大郎”名為武植,清河縣人士,不僅不是個矮矬窮,經過現代技術測定,真實的武大郎身高至少一米八以上,武植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不過好在他聰明好學,後來考中進士,被朝廷選派為陽穀縣令。

治理一縣期間,武植平易近人深得地方百姓愛戴,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武植這樣的好官可不多,要不然也不會起義不斷。

二、品貌雙全,賢良淑德

不只是武大郎被人惡意醜化,真實的潘金蓮也不是像小說中的那樣不堪。歷史上的潘金蓮才貌雙絕,父親是朝中官員,家中還有不少產業,實打實的富家小姐,而她確確實實是武植的妻子,武植早些年家境潦倒在潘家做工,潘金蓮見武植聰明好學、老實本分,長久相處以來不顧家人反對決定嫁給當時還一無是處的武植。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武植與潘金蓮夫婦

此後夫唱婦隨,資助武植進京趕考,到後來兩人兒女雙全十分恩愛,一度是當時人人羨慕的佳話。可是不知道為何就成了小說中遺臭萬年的女子。

三、交友不慎、敗壞名聲

這對人人羨慕的夫婦為何會被小說故意醜化呢?還是因為武植交友不慎麼。當初武植讀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同窗黃堂,兩人一同趕考不幸的是黃堂落榜失意而歸。幾年之後黃堂家中發生變故,房屋被毀無處安身,於是跑去向武植借錢修房子。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武植祠

看到昔日好友前來,武植派人細心招待,好吃好喝的伺候了一個多月。然而因為公務繁忙,兩人見面的機會並不多,黃堂以為武植是看不上自己,故意不見面,於是一氣之下跑了回去。一路上逢人便說武植壞話,四處散播武、潘二人謠言,在正所謂“壞事傳千里”,在那個年代茶餘飯後嚼舌根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當黃堂回到家之後卻發現自己的房子已經煥然一新。原來武植早已派人修繕,只不過打算等到修好之後在告訴黃堂,看到這黃堂羞憤難擋,自責之下以死謝罪,然而留言卻已經傳開了。

後來這事就被寫進了《水滸傳》中廣為流傳,讓這兩人蒙受千古冤情。好在施耐庵的後人決定為兩人平反昭雪,公開向武、潘後人道歉。雖然這兩人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萬不能當做真實歷史看待,這也要求我們要秉持公正,不要被誤導。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考古專家開館後,揭露一個600多年的騙局

武植祠

這裡還有一個疑惑的地方,武植究竟是不是水滸中的“武大郎”還存在爭議。《水滸傳》大致成書於元朝時期,施耐庵死於洪武三年,然而武植中舉是明永樂年間,也就是說施耐庵根本不會了解到武植的信息。不過無論如何《水滸傳》中最重要的是描述了梁山好漢們不懼強權,勇於反抗的精神。這本書無愧於名著,但是也僅限於小說藝術範疇,史料研究意義較少。

參考資料:

《水滸傳》

《清河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