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战“疫”时刻·武汉】王亚琳

王亚琳,女,80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2020年2月21日,随衡水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进驻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参加救援工作,3月20日胜利完成任务返衡。

【讲述‖我的战“疫”时刻·武汉】王亚琳

3月26日,窗外狂风阵阵,我舒服的躺在被窝里,享受隔离休养的美好时光。今天是从武汉回来的第6天,距离武汉封城过去了2个月。经过了70多天抗击疫情的艰难,时间过得好慢又好快,还好武汉挺过来了,举国迎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曙光。


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武汉疫情刚刚爆发时,我当时并未认识到形势之严峻,直到各个医院迅速建起发热门诊,发热病房,商铺商场关门,小区进出严格执行防控机制,我才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大年初二中午,主任把大家召集到科室里,询问是否有意愿去支援湖北。当时心里是害怕的,想退缩,想着去了可能回不来了,或者被感染后留下后遗症。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我清楚了解重症病毒性肺炎的发展、遗留下肺纤维化后的痛苦,各种结局在脑子里闪过。回家后跟父母商量,妈妈说,职责所在,义不容辞。爸爸说,防护做好,不会有问题。老公说,如果有需要,他也会去。当天晚上,我拼命刷新闻看朋友圈,满眼都是各地支援武汉物资,医疗队逆行的消息,看得让人泪目。我不再害怕,愿意用我所学专业知识保卫武汉人民。就这样,我作为一名支援武汉后备人员,忐忑不安地看着同科室护士兄弟们分批赶往武汉。


2月21日,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集结正定机场,搭乘包机直飞武汉,没错!我终于成为一名抗疫战士。当晚我们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遇到了四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医疗队,期间还得知一个同学已经到达武汉,她跟随的是内蒙古医疗队。陆续走出机场,武汉群众自发组织迎接各个医疗队到来,高声欢呼着迎接我们。这样的场景让我震撼,我很庆幸我能作为其中一员为武汉为祖国贡献力量。


初到武汉,最不适应的是天气。从室温26度的北方到阴雨绵绵的南方,瑟瑟发抖,酒店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电热毯。前期是物资准备和感控培训阶段,当地政府给医疗队发放了生活用品和防控物资,还有爱心人士的捐赠,我们深受感动。防控物资准备齐全后,我们也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我们支援的是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接管一个呼吸内科病区,队员的组成来自多个医院,本是彼此陌生,可到了这里,大家很快变成了一家人,只为一个目的而来:治病救人。

【讲述‖我的战“疫”时刻·武汉】王亚琳


为了减少暴露,节省防护服,我们医生轮流进隔离病房,一次4个小时左右。穿上两三层的防护服隔离衣,浑身捂得严严实实,我觉得喘气都困难,护目镜边流下的不知是水还是汗,敲电脑看不清键盘,看不清屏幕。护士小姐姐们一个个健步如飞,比我利索多了,着实从心里佩服。还好短短几天,我们之间就形成了默契,每个医生都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取长补短,让每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救治。期间,我们团队累计管理患者136人,重症患者20人,危重症患者11人。后期病人数量逐渐减少,很多轻症患者转至方舱医院,或社区隔离点,我也深感欣慰,总算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

【讲述‖我的战“疫”时刻·武汉】王亚琳


我们接手病区的时候,疫情控制的稍稳定了,从支援的武汉医院本地医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已经有40多天没有回过家了,吃住在医院,可以想象在前期武汉人民和医务人员度过了怎样艰难的时期。病区病人大部分是生活能够自理的中年人,也有一部分是无从照料的老年人,有的不认人,连自己吃饭都困难。有的患者亲人在其他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在这样情形下,虽然我见惯了生死,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觉得武汉人民太难了,我没有理由不竭尽全力。


在这期间,我得知另外两个学生时代的好友也跟随医疗队来了武汉,还有一个武汉本地人,她作为非定点医院的医生,也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事隔多年,当年稚嫩的医学生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医生,我们再次相遇居然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不能相约把酒言欢,只能隔着手机互相鼓励,希望胜利的曙光早日到来。随着多个方舱医院休舱,病人都集中到火神山、雷神山等几个定点医院,非定点医院逐渐恢复接诊病人的正常秩序中,我们支援武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人为0。这一天,各个省份多批医疗队返程,他们带着武汉人民的感谢和祝福不舍的离开武汉,武汉人民在窗口送行,到处能听见武汉人民不舍的呼喊声!

【讲述‖我的战“疫”时刻·武汉】王亚琳


3月20日是我们所在的河北医疗队撤离的日子,还有170多名战友将继续坚守雷神山,为抗疫胜利打响最后一枪。返回途中,到处是感谢的声音,山呼海啸,武汉人民的热情和感恩之心让我们动容。回到家乡,各地都是最高礼遇迎接我们回家,我们一个不少的回来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自己何德何能受此礼遇,英雄的称呼担待不起,只是职责所在,此次疫情也帮助我成长起来。我看到华夏儿女惊人的凝聚力,不需要命令,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前线人员抛家舍业,驻守防线。所有志愿者,不计报酬,甘愿奉献。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无数建筑工人分秒必争,挥洒汗水建造。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最终我们取得了这次抗疫战争的阶段性胜利。我们相信,全国人民很快能摘下口罩,自由地呼吸。我们也相信,无论中华民族,到什么时候,遇到怎样的困难,总有人山高路远,不辞千辛万苦为你而来!


讲述人:王亚琳

来源:衡水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