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本文僅僅發表個人對中西醫的個人觀點,不吹捧不貶低任何一方,引戰勿擾。本人非醫學專業背景人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具權威性,其中如有失當處還請多多包涵。

4月24日,以嶺藥業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藥品“連花清瘟”正式獲得厄瓜多爾衛生部簽發的“天然藥物”批文。此前,該產品已在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和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獲得註冊許可,也是我國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的官方用藥選擇之一。就在前段時間,遠在海外的留學生們陸續收到了大使館發放的健康包,其中口罩和連花清瘟是標配。一瞬間,連花清瘟火遍全球,在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老外藥店門口排隊搶購的景象。


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根據新聞資料,目前准許連花清瘟上市的幾個國家/地區:中國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巴西,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莫桑比克,羅馬尼亞,泰國,厄瓜多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區的藥品註冊身份上,連花清瘟被冠以了“食品補充劑”和“天然健康產品”。雖然國內一些患者的臨床表現反映了連花清瘟的抗病毒功效,但是作為外來的中草藥,在海外上市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一些人對中醫的偏見和惡意詆譭更是讓本就處於國際弱勢的中成藥雪上加霜,而這也正是眾多中藥在國際上面臨的困境。

1.中藥湯劑往往較為難喝,且組成成分複雜,一些藥的有效性及潛在副作用缺乏現代醫學驗證

對於老外來說,喝一副難以下肚的中成藥的同時還要跟他普及中國的古代哲學思想,自然是非常困難的。他們需要的是短平快,一劑藥下去得立馬管用,而中醫的治療中包含了複雜的哲學辯證思想,強調的是天人合一的整體性觀念,很多小病在中醫看來是整個機體運作失常,因此拒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造成很多人覺得生病去看中醫吃中藥麻煩。

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2. 中醫辨證施治,用藥千人千方,難以標準量化,治療效果難把握

中醫治療講究的是一個證,其中這個證包含了人體的不同階段,疾病發展的不同過程,陰陽氣血的不同變化等,而“望” “聞“ ”問“ ”切“ 四字正是反映了這種辯證論治的思想。但也正因為此,其治療方法難以被現代醫學標準所接受,由於缺少對照試驗組,千人千方的這種做法讓人很難判斷誰是吃中藥好的,誰又是自愈的。同時由於辯證治療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醫生的判斷和病人的反饋都會影響到診療的效果。

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3. 中醫理論太過複雜深奧,能刻苦學幾十年下來出師的寥寥無幾,醫生的稀缺也限制了中醫藥走出國際

相比於西醫學生7-8年的學制(含臨床),中醫學生在5+4(5年本4年碩博)後還需要做長達十年的臨床才能有些心得在手,光這一關怕是就能勸退不少同學,更不用說後期還考驗個人對於經驗的把握和運用,讓人覺得學中醫得有些天賦才行。。入門容易,精細比登天還難是對中醫治療的普遍印象,這也就造成了無法大量培養中醫生,名醫更是萬里挑一了,國際上缺乏影響力。

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還是偏向於中醫的。儘管個人的經歷在現代醫學標準中並不能算作藥物療效,但是必須意識到中醫作為傳承幾千年的傳統醫學,誕生於那個時候的東西必然更多依據於經驗而不是現代科學。經驗主義的東西就該被一棍子打死嗎?你可以說中醫不符合現代醫學的衡量標準,但是萬萬不能說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科學標準就都是迷信跳大神就應該被取締。

誠然,目前多數的疾病治療方案是無法脫離現代醫學體系的,每個病,每種藥的有效成分都需要掰開揉碎了進行分子層面的剖析,而其中所重點依賴的就是測量器械精度的提升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進度。對於一些頑固,人類現有水平下不明原因的疾病現代醫學則進入了瓶頸期,很多時候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在治療研究上取得突破。而此時中醫的介入治療相當於從另一個側面切中要害,一招制勝。

中醫,西醫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搞清楚了這個就會明白中西結合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中醫我們不應當生搬硬套現有的科學體系來做評價,更多的應是借用現代科技輔助中醫在用藥上做到更精準,同時做好中藥的副作用研究(參見過量小柴胡傷肝)。對於中醫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療效的不穩定,當然這不一定是理論的問題,由於中藥多數是草藥,採集方法,使用配比等都會影響到療效,但是療效差會同時打擊醫生和患者的信心,從而導致看中醫的人就更少了。所以當前擺在面前的問題是中醫如何在現代與時俱進,發揚自己。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中成藥連花清瘟和清肺排毒湯都對輕型患者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阻止其進一步發展為重症,配合上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在28省市的1262名患者試驗中,無一例患者由輕轉重。

連花清瘟獲得多國上市許可,中醫走向國際為何這麼難?


目前市面上存在著宣傳小偏方,養生等披著中醫外衣行騙的一夥人,這些東西才是真正應該被取締的“偽科學”,是應當嚴厲打擊的,這些亂象的出現極大的損害了中醫在海內外的聲譽,可以說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造成的誤會也不少,也正是這些“汙名化”讓中醫在很多人眼裡成了故弄玄虛的代名詞,因此中醫的去偽存真也是未來中醫發展所必須要做的。

中醫和西醫一樣在治病上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與其對立爭吵,不如優勢互補讓百姓看病更加容易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