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提到地球上最大、最長的動物

很多人都會想到藍鯨

藍鯨的體長能夠超過30米

體重能夠超過150噸

就算是史前巨獸霸王龍

也無法在體型上跟藍鯨相提並論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然而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

在澳大利亞探索深海峽谷時

意外發現一種神秘生物

以巨大的銀河旋流形狀漂過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長度超過47米

比藍鯨還要長10米左右

被認為是“史上最長的動物”

原來它是一隻——管水母

史上最長的動物

管水母是一種半透明的,線條狀的生物,佔據了開闊的海洋,發出光來引誘潛在的獵物,利用噴射推進力在水中移動。科學家用激光確定了管水母外環的大小,並根據直徑估計它有154英尺長(約47米)。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是一個生命體,相反,它是一種群居生物。

其生存狀態有點類似於珊瑚,由許多更小的生物個體組成,這些組成的個體也被稱作“zooid”(遊動孢子)。這種遊動孢子是形成管水母這個複雜生物體的小成員,不過遊動孢子的本質也是多細胞生物。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所有的遊動孢子都起源於一個最初的受精卵

,後續會通過約1000次的克隆產生更多的遊動孢子,最終形成更復雜的管水母。因此,這些遊動孢子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單獨來看,這些遊動孢子和其他動物一樣具備自我生存結構,不過它們並沒有選擇獨立生存,而是與其他遊動孢子緊密連接,成為了群居動物。

奇特的生存方式

儘管和珊瑚等群居生物有著如此多的相似性,管水母仍然與它們有著兩個重要區別。

一、管水母不同類型的遊動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幫助推進,有的幫助浮力,有的則是消化或無性繁殖。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二、另外不同於其他物種的地方就是,這些特殊的遊動孢子會有固定的排列方式,並且在同一種屬中都是一樣的,但是物種間卻可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個體的定義

當然,這種生物除了長度上非常長,也讓生物學家看到了個體定義的複雜性。因為管水母的每一個遊動孢子都來自最初的受精卵,它們本身就已經是多細胞生命體,並且特性和科學界定義的其他動物一樣。那麼我們該稱遊動孢子是一個生命體,還是整個管水母為一個生命體呢?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人類在漫長的演化史中,演化出了腸胃來消化食物,肺部來進行呼吸,腎臟進行泌尿和過濾廢物。但是,這些都是單細胞的行為,我們通過精妙的方式讓細胞組裝成了我們所需要的器官來工作,而管水母不一樣,它從頭至尾就依靠一個受精卵不斷克隆而來,最終不同的克隆體有了不同的功能。

“因此,是管水母自己將自己變成了器官。”布朗大學的Stefan Siebert表示,他是這次研究團隊的一員。這就好比說,你的肝臟宣佈獨立稱:“我”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只是“我”哪裡都去不了。

管水母的個體定義問題,需要對動物演化研究得足夠透徹,才能解釋的清楚,現在只能說管水母應該算得上“個體中的個體”

無論官方是否認為它是一種單一的生物,這仍然是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團隊的一個巨大發現。該小組使用一臺水下潛水器,在181個小時內共完成了20次下潛,潛到近15000英尺(2.8英里)的深度,一路上創造了許多第一。這次探險隊在澳大利亞首次採集到了巨型水螅,並在西澳大利亞州首次觀察到了塔寧章魚,一種生物發光的烏賊。

當然,這也不是該研究團隊

第一次下海探索珍奇物種了

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附近

有著許多沒有人勘探的海底峽谷

在這片水下既有生機勃勃的珊瑚群

也有著已經死去的灰白珊瑚墳墓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除了長度驚人的管水母

未來還有更多海洋動物

將向我們展示

地球生命的神奇和絕妙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來源:@環球科學

白粥:長得白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拉進了黑名單

每次聽到別個喊娃娃“小眼鏡”,老母親就忍不住冒火!

病毒蔓延有好凶?看完這個視頻jio杆都在打閃閃!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科學家發現“史上最長動物”,47米體長遠超藍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