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五月上旬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权威报告指出,地球上800万种物种中,有100万种因人类活动面临灭绝威胁。2015年有三分之一的海洋物种被过度捕捞。


作为一枚吃货,你也许会问,这些数字,和我有毛关系?


嗯,如果翻译一下,按这种物种灭绝速度,也许将来你就再也吃不起甚至吃不到鳗鱼饭、蒸江刀、莼鲈羹、芽姜炙鲥鱼、葱香野生大黄鱼了呢?如果味蕾记忆的鲜美一去不回,他日再面对故里的好山好水,乡愁中会不带几分怨念吗?


会不会一边流泪水,一边流口水?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的报告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气候变化和污染,而过度捕捞是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为一枚吃货,我们不仅应该对食物的口味、自己的体重负责,也应该对食物的来源报以敬畏之心,比如有选择的吃,不吃濒危物种,少吃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大的种类。


这也是海鲜明鉴的宗旨所在,为负责任的吃货们提供一份负责任的可持续水产消费指南。


海鲜明鉴公众号开篇,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数一数这些年被我们吃光(衰退)的江河湖海鲜。打头第一篇,先从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说起。


之所以要从石首鱼开始“吃衰”系列,是因为,它们太具有代表性了!因为肉质鲜嫩,因为鱼鳔(确切的说是干鱼鳔),石首鱼三兄弟——大黄鱼、黄唇鱼、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在近半个世纪几乎惨遭灭门之灾。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


石首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约160种鱼的统称。一般为底栖,肉食性,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偏好昏暗的光线及稍混浊的水。本科鱼大都具有洄游性,产卵期期时才集体游向浅水区,幼鱼常成群聚集在内湾及河口区。以虾、小鱼为食。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500G重大黄鱼的耳石。摄影:李玉强


石首鱼科成员头部有特大的石灰质耳石(otoliths),故本科成为「石首鱼科」。本科多数种能借助腹腔两侧的鼓肌收缩,压迫内脏,使鱼鳔起共鸣室的作用,使声音扩大,生殖季节声音较大、更明显,用以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故英文名意“鼓鱼”「drums」或“鸣鱼”「croakers」。


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大黄鱼(上面的耳石就是这条鱼的) 摄影:李玉强


大黄鱼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北方俗称大黄花鱼。大黄鱼只分布在我国黄海南部至东海,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成鱼通常体长40-50厘米,重0.5-·1公斤。大黄鱼是我国海域最重要的传统经济鱼类之一,曾经的东海四大海产之一(另外三种是小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和带鱼)。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今天的野生大黄鱼,已经成为天价水产的代言人,从去年的上海天价菜单的天价大黄鱼,到宁波一条大黄鱼抵一辆车的新闻,谁能想到40多年前一斤只卖五六分钱的大黄鱼还是需要国家号召购买的“爱国鱼”。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这期间的转变,和历史上对大黄鱼的灭子绝孙式的过度捕捞直接相关。


作为曾经的主要暖温带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大黄鱼有明显的集群越冬、生殖、索饵洄游的习性,从而形成春秋两度鱼汛。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从50年代末期的敲罟作业(利用敲击声波震昏鱼群)到帆船作业,再到大量围捕江外和舟外越冬场的大黄鱼。随着捕捞效率的节节攀升,我国东海的大黄鱼的产量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历史性高峰之后,一路下滑。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自1977年起,浙江的猫头洋、大目洋和福建的官井洋等大黄鱼产卵场已不能形成渔汛,80年代中期起江苏省吕泗洋、浙江省舟山渔场的大黄鱼最主要产卵场岱衢洋和大戢洋等产卵场渔汛也都消失,大黄鱼剩余群体已经消亡殆尽,提早性成熟的补充群体也寥寥无几。大黄鱼产卵场惨遭人为破坏,大黄鱼资源至今仍然处于衰退枯竭状态。今天我们吃到的大黄鱼,绝大多是养殖的。少量捕获的天价野生大黄鱼也大多是增殖放流或从网箱逃逸的养殖个体,野生大黄鱼的种群重建迄今尚未成功。


黄唇鱼


Bahaba flavolabiata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黄唇鱼 手绘图:李玉强


大黄鱼因为肉质鲜嫩惨遭灭绝式捕捞,而它的巨型“堂兄”虽然肉质粗糙味道寻常,却因为它的鱼鳔而招来杀身之祸,族群垂危。这种悲催的大鱼就是黄唇鱼。


黄唇鱼又名白花鱼、黄鳌鱼、大澳鱼、金钱鳘、金钱𩾃(闽粤)、黄甘(温州),为鲈型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唇鱼属(Bahaba)的中国特有鱼种。黄唇鱼通常生活在我国近海100米以内沿岸浅海的中层。浙江、福建沿海和广东琼州海峡东部全年极少能见到。黄唇鱼主要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主要捕食虾类。黄唇鱼成鱼通常体长有1米以上30公斤重,大者近2米长80公斤重,是中国海域石首鱼科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在世界同科鱼类也仅次于它在太平洋彼岸的远亲——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黄唇鱼的鱼鳔加工后成为金钱鳘鱼肚,是四大海产奢侈品“鲍参肚翅”里面的“肚”中最贵重的那个,动辄被卖出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鱼肚也叫鱼胶、花胶,就是肥大鱼鳔的干制品。因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而在清朝被列为补品,此外也可以被烹饪成各种菜肴。有专家对鱼鳔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认为其确实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还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等等,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花胶并没有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其滋补养颜等功效未必高于鸡蛋白和鲑鱼油。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鱼鳔制成的花胶。图片来源:淘宝网


黄唇鱼鳔做成的金钱肚被如此疯狂追捧的原因,正是因为它被冠以具有“强身健体、扶正固本”等未被科学证实的功效。在金钱刺激之下,渔民对黄唇鱼的过度捕捞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东莞海域是黄唇鱼的主产区之一,2000年代初的资源已经不足40年前的1%。加上黄唇鱼本身较大的体型,在河口及附近水域的集群行为等生物学特性更使得黄唇鱼种群对疯狂的捕捞行为毫无抵抗力。此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填海及发展、污染等因素也威胁着黄唇鱼的繁殖和生存。

敲黑板!

敲黑板!

黄唇鱼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CR),也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买卖黄唇鱼是非法行为。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Totoaba macdonaldi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水族馆里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摄影:Fernando Cavalin.


因为鱼鳔和黄唇鱼的形状相似,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卖到中国冒充黄唇鱼胶。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托头石首鱼属(Totoaba),又名加州犬型黄花鱼或麦氏托头石首鱼,是石首鱼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长达2米,体重可达100公斤。它们的寿命可长达30年,首次性成熟一般在七龄左右。这种鱼分布范围极小,只分布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并且主要集中在该湾的中部和北部海域。与黄唇鱼类似,它们的集群越冬、生殖等行为也方便渔民将它们一网打尽。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曾经是加利福尼亚湾重要的经济物种,历史上大部分被捕捞上来的这种鱼都出口到了市场价格更高的美国。对成鱼的过度捕捞主要发生在其生殖洄游期间,而对于幼鱼来说,加利福尼亚湾内数量众多的虾拖网仍是一大威胁。1942年其产量达到峰值2261吨,但在1975年已经降至58吨。统计数据显示,在1942至2007年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产量已经下降了95%。


除了酷渔滥捕,关键栖息地的破坏是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濒危的另一个主因。自上世纪初美国对科罗拉多河进行分流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在河口区域的产卵场和幼鱼成长区的生态环境被改变,直接导致野生种群补充能力的下降。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尝试增殖放流等辅助手段。



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捕捞还连累了生活在同一片海域的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因为墨西哥渔民所使用的流刺网,不但把下至海底、上至海面的所有鱼类一网打尽,被IUCN也评为极危(CR)的小头鼠海豚也因此身陷囹圄,无法脱身。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鲜:悲催的石首鱼三兄弟

因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酷捕滥捞,小头鼠海豚也遭受连带伤害。来源:wikimedia


虽然早在1976年,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就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禁止国际贸易,早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就将其升级为极度濒危(CR);1993年起墨西哥政府还设立了生物圈保护区,但这一切似乎收效甚微。科学家预言小头鼠海豚只剩下不到10头,灭绝在即,而加湾石首鱼的数量仍在持续减少之中。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与它们在中国的“难兄”黄唇鱼一样,渔民冒着违法的风险疯狂捕杀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主要原因并非为了食用它们的鱼肉,而是剖取它们肥大的鱼鳔。而中国(包括港澳台)正是这些鱼鳔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区别于号称金钱鳘鱼胶的黄唇鱼鳔,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鳔在走私进入中国后被称为大须金钱鳘鱼胶。


这里我们无意介入传统医学与科学关于鱼胶的食疗功效之争,但是作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水产品可持续消费的倡导者,我们呼吁消费者应擦亮眼睛,选购花胶时避免购买来自濒危物种的鱼鳔。同时我们也呼吁出售花胶的负责任商家至少标明花胶的来源(如取自鱼的商品名、学名、产地),以及建立严谨的追溯体系,既避免濒危物种在市场上的流通,也能防止假冒伪劣花胶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伤害消费者健康。这样既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法律的遵守,更是对珍贵野生渔业资源的存续的担当。

转载声明

本文授权转载自海鲜明鉴,如需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