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一片冰心在“玉壺”

委員風采|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胡建造是個典型的打滿全場的人。在國內疫情嚴峻時,作為意大利米蘭華人華僑工商會常務副會長,他忙著聯繫國外的華人華僑向國內捐贈防疫物資;在國外疫情嚴重時,作為松江區溫州商會執行會長,他忙著聯繫國內的同鄉為國外的華人華僑募集防疫物資。

2020年3月27日,由胡建造牽頭募捐的13萬個口罩從松江寄往意大利,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向疫情嚴重的意大利速寄口罩,為當地的華人華僑捐贈防疫物資。“我們需要防疫物資的時候,遠在意大利的華人華僑積極籌措口罩等寄往國內,現在他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也應該幫幫他們。”胡建造說。

與此同時,作為松江區政協常委的胡建造,根據自身的經歷和情況調研,迅速提交了一份《關於協助支持海外僑胞僑團購買防疫物資的建議》,為海外華人華僑購買防疫物資難尋求支持。

海內外打拼,創業松江

胡建造出生於溫州文成縣玉壺鎮,玉壺鎮是著名的僑鄉,受父輩們的耳濡目染,胡建造從小就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與大多數溫州商人一樣,胡建造能闖、能吃苦、善於抱團。初涉江湖,不滿20歲的他就開始出外闖蕩,先後在上海、杭州等地經商。經過不懈的努力,胡建造在國內闖出一番成果,但是他想要尋求更大更廣的舞臺。1995年,胡建造毅然放棄國內的事業,飛往意大利,在米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在國外拼搏了7年後,2002年,胡建造將事業重心重新轉向國內。“是祖國培養了我,我必須回報祖國。”胡建造說。

松江成了胡建造的創業福地和事業發展的搖籃。2003年初,胡建造籌集了1億元收購了松江區中山中路人民路路口的申越廣場;2007年,胡建造又盤下了中山中路的杏花樓; 2008年,胡建造創建了上海胡氏投資有限公司,以商業為主,從事多元化投資經營,如今公司下屬有10家控股或參股公司,主要涉及商業地產、金融投資、股權基金、國際貿易等,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情繫中山中路,商旅融合

在中山中路經營了近20年,胡建造對這裡以及松江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中山中路商業街的日益衰落,讓胡建造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中山中路商業街是松江集商業、文化、旅遊等一體的極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但在高端商業和網商的衝擊下,中山中路商業街顯得老態龍鍾,存在佈局混亂、經營雷同,缺乏經營特色、商品特色和服務特色等問題,尤其是缺乏松江歷史文化元素。

2018年,胡建造提交了《關於繁榮松江中山中路商業街的提案》,胡建造認為一個城市的中心商業街是一個城市繁榮、經營發達的重要象徵,是市民休閒的必選地和遊客打卡的網紅地,它應該具備行業多、功能全,店鋪多、品種廣,環境好、服務好等鮮明特點。

在提案中,胡建造建議中山中路商業街要商旅結合,圍繞“中山一條街,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主題,把旅遊資源和商業元素結合起來。尤其要增添松江歷史文化元素,開設松江名菜館、名點心店、非物質文化食品館、非物質文化工藝品展示館、松江名企名特產品展銷館等,以松江特色吸引遊客和松江市民。

這一提案得到了區經委、區文旅局、岳陽街道等多個部門的答覆,相關部門表示將整合各方資源,大力發掘、提煉松江本土歷史文化元素,探索將松江的人文風情帶到中山中路商業街,使其空間富有文化內涵和品位,賦予中山中路商業街更多“尋根松江”的“書香氣質”,從而營造出功能與藝術不分彼此的商業街環境。

當好責任委員,履職在路上

作為松江區政協委員,在10多年的履職路上,胡建造始終堅持建務實之言、獻創新之策。“就民生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是一份使命,我每年都會花不少時間認真準備,深入調研,積極參與其中。”

2019年,上海市九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胡建造從中得到啟發,作為“上海之根”的松江,理應審時度勢,抓住這一機遇。於是,他與政協委員何鳳萍一起提出了《關於大力發展松江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建議》,提出以“松江文化”特色,打造夜間燈光、夜間購物、夜間娛樂、夜間觀賞、夜間學習、夜間旅遊、夜間體育等“ 7個夜經濟系統”,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展示松江城市發展水平,通過“夜經濟”把遊客留下來。

一份份提案背後,是胡建造對松江這座城市的關心和熱愛。“我在松江生活工作了這麼多年,為松江經濟社會的發展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既是份內事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