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一、嚼碎餵食

很多家長在餵食小孩的時候都會把食物嚼碎瞭然後再餵給孩子,特別是奶奶帶孩子。經常嚼碎餵食會影響到孩子鍛鍊自己的咀嚼能力,並且大人的口腔裡存在這很多致病的細菌,小寶寶的抵抗力還很弱,容易病從口入。可能會感染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等傳染病(流感、肺結核、痢疾、腸寄生蟲等)特別是幽門螺桿菌,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口口傳播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家長應該怎麼做,第一要是覺得食物較大不利於寶寶吞食,可藉助研磨工具或者輔食剪刀等把食物進行粉碎,第二添加輔食應該循序漸進,慢慢鍛鍊孩子自己學會咀嚼


二、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對孩子真的很不好。首先,會影響寶寶的脊椎發育,整個過程寶寶的脊椎部分是彎曲的,所有的壓力都會集中到寶寶的尾椎骨上,因為寶寶的脊椎發育並不完善,著樣的姿勢對寶寶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把屎把尿也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助的排尿功能,並且可能嚴重的造成孩子肛脫,肛裂,尿頻等問題。對寶寶的心理發育也會有影響。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家長應該怎麼做,小嬰兒可以穿紙尿褲,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會告訴你想要排便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坐便訓練了,可能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做不好,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


三、吃鹽長力氣

農村的婆婆總是讓我給寶寶輔食加點鹽,這樣才能長力氣。這是完全不科學的,不可取的。嬰兒的腎臟尚未發育完全,母乳或者奶粉中含有的鈉元素足夠嬰兒每日需要。食鹽過多,過量的鈉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就可能引發寶寶的腎臟、心臟功能受損。另外吃鹽過多,會阻礙鈣和鋅的吸收,影響生長髮育。也會使寶寶口腔唾液分泌減少,細菌和病毒附在上呼吸道。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家長應該怎麼做,1歲以內寶寶無需額外添加鹽,吃原汁原味的食物,所需營養完全夠,1-3歲寶寶不額外添加鹽或少吃鹽,個人依舊建議不放鹽。除了食用鹽以外,也要注意"隱形鹽“的攝入,比如醬油、蠔油、生抽、豆瓣醬等


四、動不動就補鈣

很多家長盲目的給孩子補鈣,不僅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會使骨骼提前鈣化,抑制長高。鈣在腸道中積壓過量會抑制鐵,鋅等必需元素的吸收,影響健康發育。過量補鈣會使孩子食慾不振,噁心,便秘,消化不良,還會引發奶鹼綜合症,傷害寶寶腎臟。極少數的孩子過量補鈣會引發“鬼臉綜合徵”,主要表現在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眼睛的距離會很遠。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家長應該怎麼做,1歲以內的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鈣能滿足需求,1歲以後的寶寶,可以從牛奶,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其實孩子真正需要補充的不是鈣,而是能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如果真的懷疑寶寶缺鈣,需要諮詢專業醫生,不要盲目補鈣


五、給寶寶穿太多

現在的小孩子有很多都是年齡比較大的奶奶輩的人在帶,老人自身畏寒怕冷,所以總是覺得自己的小寶寶也會怕冷,所以總是容易給寶寶穿很多。穿多了,衣服不透氣,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容易引發“捂熱綜合症”會造成小寶寶高熱、脫水、缺氧、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和血液循環器官衰竭。孩子穿太多更加容易感冒,並且可能誘發皮膚疾病出現溼疹和皰疹等。

這5種“愛”的行為,反而會寶寶受傷害


家長應該怎麼做,正確的判斷孩子的冷熱情況,摸後背或前腳,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正好。儘量選擇輕便,保暖性好,容易穿脫的衣服。根據氣溫和孩子活動量及時為孩子增減衣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