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纽约,疫情之下的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 草坪被修剪成爱心形状,向所有勇敢度过疫情危机的纽约人,特别是第一线工作人员致敬!

新冠病毒持续蔓延,一些国家的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现时间或更早;意大利总理表示重启经济首先要保障健康安全;西班牙首相再提延长紧急状态期限;英国数千名医护人员被告知重新检测;日本一幼儿园内8名幼儿确诊新冠肺炎;土耳其3474名医护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3月17日是纽约市最黑暗的时刻,纽约州长呼吁退休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回来并加入对抗新冠病毒中”。就在州长呼吁不到24小时,有1000名退休医生和私人执业医生返回医院,加入抗新冠行列!全美志愿支援纽约的医护者早已经超过9万人,这其中来自外州的医护工作者达到至少2.8万。而我们却没有太多机会听到他们的故事,这一个多月来,他们一直争分夺秒的在一线。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今天,部分外州来到纽约市支援的医疗人员拾起行囊,轮完在野战医院的最后一个班次后,离开酒店踏上回家的路途。而纽约市警察今早站成人墙欢送英雄回家!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图片源自纽约邮报,版权归原作者

近日,纽约州参议员提议政府要为无力负担房款的房主提供还款帮助。提出此法案的是国会女议员凯瑟琳·赖斯(Kathleen Rice)和州参议员托德·卡明斯基(Todd Kaminsky),该法案将在大流行结束后,帮助经济拮据的房主偿还房贷。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法国和中国的研究报告称,抽烟人士感染新冠的几率要低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尼古丁的作用,科学家还在研究中,现在有些前线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贴尼古丁贴片了。

湾区人民心情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湾区7家亚裔商店一夜遭砸,神秘男子流窜作案,熊猫快餐员工被攻击。

新冠疫情引发歧视亚裔风潮,自3月中旬以来警局已经收到了1100多起针对亚裔的歧视事件。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图片来源 网络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昨天清晨,一名神秘男子蓄意砸碎了南湾至少七家由亚裔所经营店面的窗户,这些商店大都在圣何塞的Berryessa附近。

这些被破坏的商店的包括奶茶店、7Leaves咖啡店、Pho Y越南粉馆和Lee’s三明治等七家商店。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全球疫情丨硅谷中国人”即本公众号发表了年轻女作家香奈儿·米勒在纽约通过Instagram 给十万粉丝读书的直播及我自己读书的历史。世界读书日,得真理而自由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Red Olive: 家里的兰花,从去年没有病毒的秋天就开花了,一直开到有病毒的春天,还会继续开下去.....朋友收到了一个月前定的3000套防护服,做捐赠。因为先前的资金,已经买了别的防护物资捐给了医院,这次资金不足,发了一条在群里,资金几个小时内就到位了!失望和希望,像一对双胞胎,在疫情期间,肩并肩,来来回回在面前晃动。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湾区的午餐时间,东华医院的前线医护人员都可以免费领到一份从凯悦汇送出的午餐。医护人员先看好菜单,然后排队入内自己挑选。午餐有腊肠糯米饭, 排骨饭等。负责制作这些午餐的凯悦汇东主黄建表示,“每星期送餐240份给东华医院,30份给中央警察局,连续送七个星期”!(消息来源 Angel 刘美伶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RC先生在旧金山航海国家历史公园公共海滩游泳、拳击、冲凉……只要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活动都是可以的。


说慈

我走了,旧金山交给你们照顾了。

昨天说了这话,有些读者来问:你去哪儿?纽约?真的?为什么?

邱彰律师更是不屑:纽约有什么吸引你的?冷死了。我住了八年,从布鲁克林住到曼哈顿再住到Bronx,真的,又贵又乱又热又冷。我在华尔街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那么好的工资我都可以不要,我要来加州哂太阳。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张慈:这是我在纽约晒太阳的地方,布莱恩公园 (Bryant Park), 它在第五大道纽约市公共图书总馆的背后,位于第五大道和美洲大道(第六大道)之间即及曼哈顿中城的第40至42街之间。

布莱恩公园的东半部被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NYPL)占用。西半部有草坪,有荫宽阔凉的人行道和旋转木马之类的设施,完全位于一个藏有书架的地下结构上方。它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常住的酒店Andaz Hotel 在公园对面,正对图书馆。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Andaz 第五大道安达士酒店 - 凯悦集团

我每次去纽约,都在布莱恩公园与女友洪云见面,一起晒太阳、聊天,然后走路去39街上的“朵颐”川菜馆吃饭。她在纽约把儿子养大,然后搬去了佛罗里达,但仍认定纽约是她心中永远最爱,无城可替代。

某年我在54街与1大道交叉的一幢公寓里住了三个月,一双黄球鞋走曼哈顿,多次坐于布莱恩公园正西边那条街的咖啡馆里,与在纽约做钢铁回收生意的January 每天一起吃早餐,时有晨光,时有清风细雨,我俩讨论《You Can’t Go Home Again 》,喝牛奶,吃煮熟的燕麦片加新鲜草莓,不觉秋意临身,物我两忘。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该公园举办过几项活动,我只观看过一项,即去年著名美国高空特技团体“飞翔瓦伦达家族”(Flying Wallendas)的兄妹二人于6月23日晚在时代广场高空走钢丝的表演。

就在布莱恩公园两条街的地方,我和几千名观众一起见证了那扣人心悬的一刻。25层楼高的钢绳上,我看见瓦伦达兄妹迎面相逢,哥哥蹲下去,妹妹从他的头上跨过去(千万观众屏住呼吸,一颗心提到嗓子眼)跨过去了!她与他往相反的方向继续走,走完了1,300英尺(约396公尺)长的钢索。好险,没掉下来。2017年妹妹在表演中掉下来,脸上的全部骨头摔碎。

今年,除了纽约疫以外,整个世界都感染了病毒。我以前一直向往去都灵 Turin,我们预计去欧洲和非洲旅游半年,七月搬到纽约定居。现在已经快五月了,我们连门都没有出过,但七月初搬去纽约的计划,是不会变的。

克里斯:我和你几乎没有一样事情是具备共同兴趣的,但搬到纽约去,让我们以后的时间花在新英格兰、科德角Cape Cod,我是很向往的。

每次搬家,我经验性地手脚冰凉、想吐、炸裂性头疼、想“杀人”…… 生活是一种挑战,搬家是挑战中的挑战。就像有些美不胜收的鲜花却发出粪便一样的味道,明明知道搬完家之后会迎来崭新的生活和趣味,我还是痛恨搬家。就好比一个在梦境中的人,海水突然在他双脚前停下。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我昨天刚从旧金山疲惫不堪搬到东湾,今天已经住在浴满金色阳光的屋子里,邱彰就在楼上,我随时可以上去和她一起探讨写作,吃黄焖鸡喝姜二片水。

写疫情笔记不是写绝望,但每天闻着恶心的消毒水,这独特的时期显得特别漫长。我喜欢一切有香味的东西,喜欢大都市,连上海都算不上大都市。只有把上海、北京、东京、罗马、伦敦、巴黎、布拉格、巴塞罗那、里约热内卢…… 等全球大城市绑在一起的,被称作“大苹果”的魔都纽约,才叫大都市。它散发着臭味与香气,混杂着笨人与精英,集聚了万幢大厦与高楼,出生与死在它怀中只证明了尼采的万物轮回,而已!

它的热它的冷,它的烦躁它的贵,都有一张藏在脸后面的脸,那就是:世界文化中心 Where Everything Happens。最大最痛苦的事,9.11发生在纽约,而不是别的城市。最诡异最痛苦的事,新冠病毒死人最多在纽约,因为就像大多数人都想克服一些困难, overcome something,纽约也必须在历史的进程中克服些什么,Overcoming something!

同人一样,纽约的存在最重要的是经验,不是表现。这也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感受的能力。最伟大的礼物,真正使人与众不同的是能力,是Ability to feel,就是感受的能力!但是,有独特的感受能力还不行,还要写出来。我,就是那个帮纽约书写它感受的人。

1988年,我离开北京奔向美国,上海作家陆星儿专程上京与我会面,她为我写了一篇专访: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我答:为纽约。

写作,让我们了解自己,注意到自己之外的世界,明白自己心中要去的地方。尼采的永恒轮回观点是,万物都会重现;他认为每件事和毎个人生,将无限地重复。我猜想自己,上半生是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的哀牢山寨子里的野孩子,下半生可能是用英文在纽约开专栏的作家。

*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陆星儿,我出国不久她就去世了。生活的意外突变,总是超出心计。三十二年了,我一直走在去纽约的路上,我庆幸自己还有两个月,就终于可以到达New York了!

家庭新闻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大米和卢卡斯他们搬到纽约去的第一个月,是住在布鲁克林一个Airbnb里面。那个Airbnb有两层,上面是卧室和客厅,下面是图书室,四面墙壁都是儿童书籍,还有火炉。大米欣喜若狂,天天都在儿童图书室里看书。她很好奇这个民宿的主人是谁?结果一打听,居然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他本人住在 Mountain View, 把纽约的房子出租。

一个月后,他们租到了哈德逊河边的一个公寓,是在曼哈顿靠近恵特尼博物馆(Highline Starter )的地方,河边的房子。这栋楼是1838年建成的,主人是一个97岁的女作家,她是1958年买下来的,一直住在里面,她也做雕塑,每个时代,纽约时报都会给她一个整版的报道,相当于是一个legend, 象征着纽约的艺术历史和文化进步。

现在这楼是纽约的艺术家和作家的聚会的地方,每周都有诗歌朗诵和艺术创作讨论,很多纽约名流都去参加,包括流行音乐天后玛丹娜,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乔伊斯·欧茨,好莱坞大姐大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楼上也将房间租给人住。

现在大米就和这个97岁的女作家住在一起,当然里面的聚会因疫情再也没有了,只有老女作家、大米、卢卡斯和一条狗。


今日笑话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当你的“欺骗餐”变成了“欺骗人生”。


美国疫情笔记:中国女作家为什么去美国?

玫瑰是红色的,四月是灰色的,下次你离开家是英姿飒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