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港引航站引航資質獲批 引領濱州口岸開放新時代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4月22日訊(記者 盧志強 王衛 通訊員 趙延剛 呂中傑)2020年是建設富強濱州的關鍵之年,也將是濱州經濟建設由“起勢”轉為“成勢”的關鍵一年。4月15日,濱州市港口航運重點工作喜傳捷報,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同意濱州港引航站為進出濱州港的船舶提供引航服務,標誌著濱州真正擁有了打開融入世界“海上大門”的鑰匙,結束了濱州港不能直接靠泊外籍船舶的歷史。

引航工作是口岸開放的必備條件之一,也是水上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國家主權、保證船舶航行安全、維護港口航行秩序、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船舶引航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10號)要求,外國籍船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在我國引航區內航行或者靠泊、離泊、移泊(順岸相鄰兩個泊位之間的平行移動除外)以及靠離引航區外繫泊點、裝卸站應當申請引航。濱州港引航站引航資質的獲批,將有效提高濱州市口岸開放水平,保障港口航運安全,在日益增長的全球經濟貿易活動中,把世界引進濱州,把濱州引向世界。

“十年磨一劍”,濱州港引航站建設強力推進

2010年10月,經濱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濱州港引航站正式設站成立;同年12月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將濱州港提升為地區性重要港口。隨即,濱州市做出了舉全市之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向北向海向未來”全力打造建設濱州港和發展臨港經濟的戰略部署,濱州港引航站也迎來了籌建工作高潮。2016年,市港航管理部門決定招聘資深遠洋船長並自行成功培養了3名引航員。2019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濱州港一類口岸開放要求,濱州港引航站建設再次提速。先後完成了在中國海事綜合服務平臺設立賬戶和資質申報前期工作。期間,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多次赴省交通運輸廳和國家交通運輸部彙報爭取,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關注和支持。同年,中國引航協會會長陳建華專程赴濱州港調研引航站建設工作,高度讚揚了濱州為引航工作做出的努力。2020年4月15日《交通運輸部關於濱州港引航站引航資質許可的批覆》(交水函[2020]274號)正式同意濱州港引航站為進出濱州港水域的船舶提供引航服務,濱州港作為省內唯一一個不能直通外籍船舶港口的歷史由此結束。

逐夢“富強濱州”,引領濱州港闊步邁向億噸大港

“城因港興”,綜觀世界百年來的城市經濟發展史,荷蘭鹿特丹、日本東京、美國紐約……發展最快的城市,多和港口緊密相連。據統計,全世界經濟總量的80%聚集在海、江、河岸線100公里以內的地區。作為山東海上北大門,濱州處於“兩區一圈”疊加地帶。濱州港作為濟南省會城市群惟一海港和最便捷出海通道,目前已投入使用泊位34個,其中濱州港海港港區4個、套爾河港區28個、大口河港區2個。2019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882萬噸,同比增長超過20%,進出口船舶近20000多艘次。今年一季度,港口吞吐量830.84萬噸,貨物週轉量4645.23萬噸公里,疫情期間實現“逆勢增長”。根據濱州港總體規劃,濱州港主要港區為海港港區、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等3個港區和徒駭河等小型港點,形成“以海港港區為核心,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和徒駭河等地方小型港點為補充”的港口總體發展格局。規劃可建設生產經營性泊位293個,其中海港港區可規劃建設2萬~10萬噸級泊位108個,套爾河港區可規劃建設3000~1萬噸級泊位174個。

引航資質正式獲批是濱州市在向海而興、向海圖強追夢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將進一步助推濱州發揮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的作用,強力肩負山東海上北大門的重任。同時在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完善渤海灣西南岸口岸開放佈局和運輸結構等方面意義重大。隨著外籍貨輪的到來,濱州市將更加融入經濟全球化,“海洋經濟”將會進入新的階段,發展路徑將由“背靠大海、面向內陸”逐步轉變為“面向大海、走向世界”。濱州將直接參與世界資源配置和市場分工,實現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零距離“親密接觸”,從而打通濱州與世界直接交往的通道,進一步拓展港產城融合發展、要素流動、資源集聚的空間,來自國際國內的生產要素也可直接快速地向濱州港集聚,濱州港將以更便捷的渠道、更高效的速度聯通五洲、走向世界,成為吸引各類生產要素的強磁場。

資質批覆後,濱州市引航工作蓄勢待發,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將指導濱州港引航站以“戰的姿態”迅速開展試運營工作,朝著正式運營的年度目標奮力攻堅,為濱州市口岸全面對外開放提供“硬核”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