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名著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阅读指导

一、主要的故事情节


官渡之战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北方曹操势力壮大令袁绍不安,故举兵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但将士用命;袁军兵强粮足,但军心涣散,且绍优柔寡断而多疑,不用许攸之计。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操用许攸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见《三国演义》第 30 回)


赤壁之战

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后,虎视江东。为抗衡曹操,孙刘联盟,委任周瑜督军五万,与曹军对峙赤壁。联军依据长江天险,并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见《三国演义》第 48、49 回)


彝陵之战(火烧连营)

为替关羽报仇,刘备挥军攻打东吴,连连告捷。孙权命陆逊总督东吴军马,陆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陆趁机调动各路军马火烧蜀军营寨七百里,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关羽大意失荆州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曹操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但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使东吴无可奈何,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称病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趁机用白衣渡江之计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俘虏并杀害。(见《三国演义》第 76、77 回)


马谡失街亭

为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战,并立下军令状。却因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又违背了孔明的嘱咐,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见《三国演义》第 95、96 回)


关羽温酒斩华雄

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路诸侯集结讨伐董卓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连杀数将。关羽立下军令状,愿去斩华雄的首级。出征前,曹操敬关羽一杯热酒,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便拍马出阵。当他提华雄人头进帐时,那杯酒还微微烫手。(见《三国演义》第 5 回)


七擒孟获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用反间计诈降计等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蛮于是安定,使蜀汉朝廷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曹魏政权。(《三国演义》第 87-90 回)


二、知识识记


1.《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三国演义》中一次骄兵致败的战役:马谡失街亭之战、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战


3.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智谋故事(几次主要的计策)


例一:“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任务。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最终获得超过十万支的箭。(见《三国演义》第 46 回)


例二:“空城计”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 2500 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司马懿率领 15 万军队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立即传令将旌旗隐藏,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 20 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琴于城上,焚香操琴演奏。司马懿见此情景,以为有埋伏,便退了兵。(见《三国演义》第 95 回)


例三:“反间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去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导致蔡瑁和张允被杀。


例四:“苦肉计”

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两人故意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4.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外交故事。


例一:“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三国演义》第 43 回)


例二:单刀赴会

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三国演义》第 66 回)


三、典故成语


1.“煮酒论英雄”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喝酒,并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后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把匙箸掉在地下,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警惕。


2.“身在曹营心在汉”

答案(不唯一)可参照“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26、27 回)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前,周瑜安排好火攻的各项事宜,带众将视察江边时,见江上风吹战旗,触动心事,便吐血倒地,诸葛亮闻讯前去探望,并写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出周瑜心病。后诸葛亮还设坛祭风,助周瑜完成赤壁火攻。(《三国演义》48、49 回)


4.“桃园结义”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发到涿县,引出刘备、张飞、关羽,他们聚在一起各抒己志,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来到一个桃园,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三人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5.“三顾茅庐”

刘备到卧龙冈欲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在。数日后,刘备冒雪再次来访,却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开导才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在家睡觉,三人冒着严寒等到诸葛亮睡醒,终于请出诸葛亮。(《三国演义》37、38 回)


6.“鞠躬尽瘁”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完成其遗愿,积极准备北伐魏国。第三次出兵北伐之时,他再次上《后出师表》给刘禅,分析局势、说明蜀魏势不两立、北伐势在必行之后,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作结,表现了诸葛亮誓死为蜀汉的忠贞气节。(《三国演义》第 97 回)


7.“乐不思蜀”

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故意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三国演义》第 119 回)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一、刘备(字玄德)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桃园三结义(第一回):义薄云天的忠义思想


2、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胸怀大志,韬光养晦,有才智谋略


3、三顾茅庐、隆中对(第三十八回):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敬才爱才


4、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惟贤惟德,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


5、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仁政爱民


二、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隆中对,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有远大抱负,高瞻远瞩,励精图治


2、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妙算华容道(第五十回)巧说周瑜(第四十四回)智辞鲁肃(第五十二回)智取汉中(第七十二回)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智取三城(第九十二回)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才能


3、七擒孟获(第九十回):关心人民疾苦,注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4、制造木牛流马(第150回):重视农业生产


5、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忠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娴熟韬略,善于治军,赏罚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关羽(字云长)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武艺超群,神勇威猛


2、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神勇威猛,胆识过人


3、关公约三事(第二十五回):神勇威猛,武功高强


4、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斩车胄(第二十一回)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武勇神威,武艺高强,有胆识,才智过人,自信


5、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谋略过人


6、义释曹操(第五十回):义释黄汉升(第五十三回)义重于山,舍生取义,忠义思想浓厚


7、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四、张飞(字翼德)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是鲁莽。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大闹长板桥(第四十二回):勇猛,有谋略


2、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粗中有细,爱才惜才


3、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粗中有细,有一定见识和谋略


4、怒鞭督邮(第二十一回):正气凛然,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五、曹操(字孟德)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多谋略,多机变,野心勃勃,老谋深算


2、重视谋事许攸(第三十回):智人善用,爱才敬才


3、疑杀吕伯奢(第四回)怒杀伏皇后(第六十六回):阴险狡诈,好弄权术,心狠手辣,残忍暴戾


4、宴长江曹操赋诗(第四十八回):文学修养高


5、刺杀董卓(第四回):有军事才能,眼光独特


六、赵云(字子龙)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单骑救主(第四十一回):义高人胆大,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


2、力斩五将(第九十二回):骁勇善战,英勇神武


3、计取桂阳(第五十二回):忠心耿耿,光明磊落,生活态度严肃


4、张飞遇害(第八十一回):处事谨慎,考虑周到,从大处着眼


七、吕布(字奉先)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濮阳大破曹操(第十一回)辕门射戟(第十六回):武艺高强,艺高人大胆,神勇


2、认董卓为父(第三回):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没有忠义之心


3、白门楼吕布殒命(第十九回):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目光短浅


八、周瑜(字公谨)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赤壁之战(第四十九回)三气周瑜(第五十六回):气量小,嫉贤妒能


2、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回五回):机智敏捷,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足智多谋


3、苦肉计(痛打黄盖)(第四十六回):举贤任能,任用贤才


九、孙权(字仲谋)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二):小说内容梳理

性格: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


1、孙刘联盟,统一战线的决策者:英明,有谋略


2、重用鲁肃,周瑜: 知人善用,从谏如流


相关练习:


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7、《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你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喜欢人物:(略)


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例: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0、《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 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三国演义》;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三国演义》。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献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1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 ;张飞。


20、“丹凤眼,卧蚕眉, 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一 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种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2、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2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 ——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2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29、“勉从虎穴暂栖身, 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3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31、“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之口。


32、周瑜,字公瑾,东吴水陆大都督(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33、“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


34、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它所称赞的人物是( )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A、诸葛亮 B、黄忠 C、关羽 D、张飞


答案:C


35、《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他的英名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播。这位德才、胆识、谋略都高过同辈的真英雄是( )


A、关羽 B、张飞 C、赵云 D、马超


答案:C


36、《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 )

A、赵云 诸葛亮 关羽 B、赵云 张飞 关羽

C、刘备 赵云 关羽 D、刘备 关羽 张飞


答案: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