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經學 | 敬鬼神而遠之

淞雲經學 | 敬鬼神而遠之


“務民”,即事民,乃以先王之道教化民眾。“民之義”,即人之義,《禮記•禮運》有云:“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按此說,夫子所言“務民之義”,即以十義之人倫教化民眾。


所謂“敬鬼神而遠之”,包鹹解釋說:“敬鬼神而不黷。”按包氏語,勿輕慢鬼神,宜以禮敬事而遠之。據《禮記•表記》記載,夏人之政重君上、尊王命,敬奉鬼神而不將其納入政教,此政措近於人倫而易使民忠;殷人之政尊崇鬼神,君上親率萬民敬事鬼神,將鬼神置於首位而禮義次之,此政措可尊而不可親;周人之政則尊禮義、尚仁政,以人為本,敬奉鬼神而不將其納入政教,此政措近於人倫而易使民忠。由此可知,周治國之道與夏近似,其務民之義皆近於人倫,且敬鬼神而遠之。今夫子謂樊遲以人倫、禮教為務民之本,乃從周之言。


鄭玄解釋說:“遠鬼神而近人,謂外宗廟,內朝廷。”按鄭氏語,夫子倡尊王命、尊周禮、重人倫之禮教為治國之本,宗廟祭祀則次之。是以仁政當以民為本,從政者須知之,而鬼神屬未知之事,故祭祀之事應後為之,此可謂“知”。鄭氏此解可備一說。程頤亦有云:“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矣。”按程子語,春秋末期,人雖信鬼神,然不能正信之,故多惑於鬼神;反之,不信者又不能存敬,故不以鬼神為首,敬鬼神而遠之,方可謂“知”。


庚子暮春淞雲識於沽上文心齋


淞雲經學 | 敬鬼神而遠之


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淞雲經學 | 敬鬼神而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