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癌細胞並沒有擴散,為什麼還要化療?

相信不少癌症患者會有這樣的困惑:明明做完腫瘤切除手術,身體恢復得不錯,複查後的病理也顯示癌細胞並沒有擴散,卻被醫生告知需要進行放化療,到底是為什麼?有沒有必要?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手術後癌細胞並沒有擴散,為什麼還要化療?

腫瘤切除,不等於治療結束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手術是將腫瘤病灶徹底切除,能讓患者獲得根治的有效途徑。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全對。

通過手術,的確可以切除肉眼可見的成形腫瘤病灶。但惡性腫瘤多為浸潤性生長,存續期間會侵襲、破壞周圍組織,切除病灶後,體內可能會殘留少部分微小腫瘤組織、細胞。

其次,很多惡性腫瘤會通過血管和淋巴擴散轉移至別處,以現在的醫學手段很難徹底檢查出所有隱藏起來的微小病灶,手術的刺激和術後免疫力降低,都可能刺激腫瘤細胞增殖,埋下日後復發的隱患。

更麻煩的是,因為手術的影響,體內的激素與環境出現變化,可能也會激活休眠的靜止病灶。已有研究發現,進行肝臟切除手術後,餘下組織再生過程中出現了某些癌基因過量表達的情況。

如此看來,做完手術並不等於萬事大吉。術後採取放化療,核心是要殺死癌症病人體內潛藏的癌細胞,是降低腫瘤復發風險的重要手段。

手術後癌細胞並沒有擴散,為什麼還要化療?

放化療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術後要不要進行放化療治療、如何進行,醫生往往要結合腫瘤部位、分期、臨床病理報告、病人身體狀況等等做出決定,患者可以與醫生進行溝通,聽從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不過,放化療的確也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造成正常細胞損傷,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如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嗜睡、精神萎靡、周身乏力、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脫髮等常見問題。

此外,隨著化療次數增加,毒副作用也會增強,諸多不良反應往往會讓癌症患者承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也讓即將接受放化療的癌症患者心生恐懼。

這樣做,放化療期間能好受點

為對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減少不良反應,減輕痛苦,加快恢復,以下做法值得嘗試:

增加營養

放化療期間部分癌症患者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食慾不太好,只有保證充足的營養,身體才能有較強的抵抗力並能接受各種治療。

因此,格外需要增加營養彌補消耗,維持正常的身體運轉。飲食上,堅持“三高一多”的飲食原則,儘量吃一些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米麵、大豆及製品、蔬菜水果,同時多飲水,促進排毒。

改善進食環境,飯前洗臉漱口,讓病人和家人一起吃飯等,也是增進食慾的辦法之一。當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則宜採用“間隙療法”,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開肥厚油膩,注意少食多餐。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還可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鍛鍊,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轉移注意力、增加食慾。

手術後癌細胞並沒有擴散,為什麼還要化療?

中藥緩解

針對放化療引起的免疫力低下、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問題,中醫多采取扶正祛邪的方法。

此外,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明,中藥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凋亡、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等途徑來達到抗腫瘤的療效。與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明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

針對抗放化療期間出現的疲勞、乏力、精神不振問題,常採用補氣中藥,黨參、黃芪,具有補氣固表之效。

針對化療藥物導致頭髮稀疏、脫髮的年輕人或女性,可服用黃精,補益精血、養血生髮。

放療導致的口乾、煩躁,可使用玉竹、南北沙參、石斛等養陰生津的藥物皆有利於緩解症狀。

針對放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素有仙草之稱的靈芝,可以固本扶正、滋安補神,減輕副作用影響。此外,31年只鑽研靈芝種植與研究的仙芝樓,曾聯合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究分中心共同研究,靈芝孢子破壁前後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差異實驗。結論指出,靈芝孢子破壁後其有效成分更易於在人體消化環境內釋放。

面對既定事實,焦慮和害怕都於事無補。聽從醫生指導,吃好喝好睡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和主動的態度去面對,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