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公司簡介

1993年4月成立,做軟件的。

當時的理想是“把互聯網帶入中國。”深耕中國電信基礎網絡運營支撐系統,為大型企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提供大型軟件產品與定製化服務。

創始人田溯寧,丁健(現金沙江創投總監)是美國留學生,回國後承建括中國電信ChinaNet、中國聯通CUNet、中國移動CMNet、中國網通CNCNet等六大全國骨幹網工程在內的近千項大型互聯網項目,被譽為寬帶基礎信息建設的建築師。

1998年收購杭州德康,收購聯創之後,在進軍軟件行業,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通訊領域的軟件集成商,軟件研發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信可以和聯創合併實現了平穩交接過渡。

關於亞信的公司發展我們從亞信從納斯達克上市又退市開始說起吧。

亞信2000年上市,2014年退市完成私有化,上市退市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亞信最初上市時的股價最初只有4美元,趁著3G來臨有了大的發展,最高股價31美金,並且在巔峰時期收購聯創。

隨著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通訊行業遇到低谷,2011、2012年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整個電信行業低迷股價下滑,公司經營人員離職潮湧現,紛紛加入互聯網公司。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CEO提出做產業互聯網,做創新就需要有大的投資,但是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要求較多,於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亞信在2014年退市。不過,從納斯達克退市後亞信也一直有從A股或香港上市的規劃,目前運作的也差不多了。

亞信目前的人員規模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業務模式

亞信核心業務是圍繞國內三大通訊運營商的日常經營提供業務支撐系統,如CRM、PRM、OCS等系統軟件,市場份額大約中國移動(54%)中國聯通(72%)中國電信(54%)。

三大運營商每天產生的話費費賬單,網上營業廳開發,營業廳營業使用的操作系統,簡單的說三大運營商在亞信軟件的平臺上運作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業務需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亞信的業務領域已經由運營商市場拓展到金融、政府、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形成了大數據、網絡安全、電信軟件、運營服務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把“互聯網帶入中國“的願景是早就實現了,現在亞信的觸角伸向了丹麥、匈牙利、印度等多個國家。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組織架構

亞信科技的組織架構並不複雜,CEO下設移動事業部cmc,聯通coc,電信ctc,廣電csc,根據三大運營商大客戶設置事業部和運營部,另設置獨立的研發中心處理產品研發通訊bos軟件,商業發展中心,質量管控中心,人力行政審計法律,經營管理等。

這些部門到現在來看並沒有太大的變動,整個管理的體系是圍繞著業務群來設置的。

在亞信與客戶打交道的部門叫做交付中心,銷售人員負責拿前端拿下訂單,交付部門負責項目的資源調配(管人管錢),整個交付負責成本核算利潤控制,研發中心負責處理技術提供(出人出產品),3位相互配套(相當於華為的交付鐵三角各司其職,發揮各家最擅長的部分。

所以整個亞信團隊的交付能力還是很強的。

亞信科技後期成立了幾家獨立核算的子公司,亞信國際,亞信在線,亞信軟件,亞信數據,亞信安全,後面國際和數據業績不好,這塊目前已經撤銷,龍頭業務的還是亞信軟件,人員規模在8-9千人。

無論是大數據還是產業互聯網,田溯寧帶來的產業互聯網概念已經被業內接受,但是贏利點還沒有找到。

亞信數據由於政策限制(國家不允許)和行業特點(對信息安全要求高)還沒有形成像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業務,目前僅能處理基礎設施的搭建,但是沒有太大的發展。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另外,亞信華東區的研發中心在南京,杭州支撐年華東區的(上海沒有研發中心)和全國的業務。

核心產品billing(計費和出賬)的核心技術,南京研發中心負責C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就是營業廳業務)。

上海這邊是服務團隊,服務於上海移動,上海聯通。圍繞著每一個大的客戶就有一大批人,支持上海移動的部門就有將近150人,負責項目開發,不需要研發中心支持,現場團隊就搞定了。

人再多的話就需要研發中心來支持。上海交付團隊中一般的人平時還是做軟件開發業務的,除了不叫研發中心,實際都是在做軟件開發。

企業文化

創始人田溯寧,丁健兩位大老闆都有很強的技術背景,整個公司的氛圍是美國上市公司的氛圍,企業文化很偏歐美系,注重溝通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亞信既能體驗歐美公司的管理文化,但同時又不像歐美公司動不動就裁員的殘酷經營邏輯,在這裡的工作感受就是這是一家上市公司,有點像國企又有歐美企業的管理文化。

在這裡權力下放的現象很普遍,比如華北區設置區域總經理+工程總監,負責預期內的日常管理和財務核算,對集團公司負責,有較大的人事支配權,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增減部門,組織變動比較靈活。

前文提到的交付中心體系的人出來後基本上對項目管理是非常瞭解的,如果是剛畢業到亞信,先開始寫文檔參與開發,1-2年後會傑出客戶的需求,再過一段時間會做一些小的項目,前輩會指導你做事情,更資深之後會達到和客戶計劃部門負責項目,陪著授權和客戶做產品介紹,其實是非常鍛鍊人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2012,2013年,亞信出現離職高峰,阿里巴巴差不多快要把南京整個研發中心的人“全鍋端”。

大家普遍反映阿里的管理沒有亞信嚴格,有idea就可以去做去試錯,但是因為亞信的客戶屬於全國規模的三大供應商,對文檔的能力要求都很高,但是從軟件及技術提升相對滯後些。

其實這也好理解,正因為大企業管理能力強,很難做試錯的嘗試導致了技術無法進行快速創新。

重技術+重文檔+自由與嚴苛並濟。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環境

總部在北京西二旗的中關村軟件園二期的亞信大廈。

亞信上海辦公室位置在漕河涇軟件園清江路欽州北路,上海南站附近,目前周邊已經發展成為很繁華的居民區。

由於辦公形式多樣,遇到客戶要求比較緊急情況就需要去客戶現場工作,所以辦公環境以實際情況為主,不如自己的辦公環境比較自由舒適。通常來說都是比較商務的辦公環境,當然沒有辦法和互聯網公司或者是金融公司相比,沒有這麼現代隨意自由風的。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人才儲備

坦白說亞信的人才儲備沒有當年那麼優秀了,以前頂級學校畢業生,海龜,現在吸引不到了。

在實施現場會找外包員工,幹了一兩年幹了不錯就轉正。

但是作為剛畢業的人去實習,還是有收穫。

想法多,想做成績,比較激進,待兩年就夠了,學學管理流程,2-5年更多的是對業務的積累。但是通訊行業夕陽產業,不需要浪費那麼多時間。

一旦超過5年7年,就可以養老了,整個的薪資水平可能落後些,但是相對獎金福利考勤的靈活性還是不錯的。

現在新人進去,就很難買房了。公司有無息貸款的福利,如果申請不到,按部就班,基本上是不可能買房了。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薪資架構

薪資架構一般是12薪+績效獎金+項目獎金(月度崗位獎)。

但我們還是需要要分時間段來看亞信的薪資水平:2010年前亞信的薪資水平還是很不錯的。過了 2010年後,慢慢的下滑到業內屬於2-3流的水平。

在2005年的時候市場水平是6-8k,亞信能給到8k左右,屬於一線水平,但是問題在於每年普調比較慢。有漲500的,也有1-2k的。

除非有重大貢獻,華東區工程總監曾表示,如果在崗位上做好崗位工作就是及格3分;

做出高於本崗位的成績,是4分,良好;高於崗位並影響了團隊就是5分。

於是乎在這樣的標準下,大家普遍都是3分。合格的話13薪肯定有,3分以上就是3個月年終獎。

在08年-09年前,一年16薪在行業內也是很不錯的,如果參與項目,還有項目獎金,如果表現優秀還會有股票,想當年在美國上市,如果能分到股票那價值也是很客觀的。

下圖是老王從亞信官網截取的圖,只有採訪了才知道這都是騙人的啊!!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項目獎金是佔員工總收入蠻大的一部分,獎金分配原則一般是:項目帶隊人及模塊負責人會多分一點,團隊成員一般3-4個也會分到。由於亞信人員結構要麼是在職5-7年,-10年的老員工,要麼是1-2年司齡的人員,能拿到獎金的少說也是在職4-5年的。當然不同項目的獎金數也是有差異的。

所以,我們仍需要考慮的是大環境的變化,在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一個會做Web 開發的能給到2萬以上,聽起來比亞信的高級經理的工資聽起來都高。有可能總數沒高多少,但是給人的感受卻是不好的。當時新成立亞信數據也按照市場價格來招人,就會發生真正為公司立下功勞的人拿到的錢少,而拿著高薪的新人卻做不出成績,無法帶來效益。

總之收入是越來越委屈人了。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福利

國企福利,例如商業保險(含配偶和子女),年度體檢,出差補貼等等,加班超過九點打車可以報銷,30塊錢的餐費。

比較中規中矩。

出差有出差補貼,一天75(萬年沒變了),交通餐飲實報實銷,在2006-07可能75還不錯,但是到現在2018年了75一頓飯可能都不夠。





績效➕晉升

低級別員工主要看自己的工作表現。

整個公司是在08年底建立了band等級,band6,7,8,9,band10專家的等級,技術線管理線,網上晉升都需要有答辯的流程,從6-7可能容易些,7-8就難了,8屬於較高級別的檔次了。

晉升是,底層的晉升還是沒有的,連續kpi考評,專利這些在較高的檔次是有些要求的。內部對這個和薪資還沒有掛鉤,先平再掛鉤,所以早期評上高級的人還是沒有看中這些,後期掛鉤後每年漲薪幅度很大。

績效考核是從上向下的模式,指標從上往下一層層推進,年初制定每季度測評一次,調整目標機構。

關於績效評分:

5分最高優秀;

3分以上良好;

3分以下需要改進;

2分以下會被面臨淘汰的。

分數定好之後會有績效溝通。

指標包括有實際工作,比如項目工作內容60%,管理能力10%個人技術提升10%(更多是周圍人對個人的認可),企業文化認同5%,信息安全,10%(一票否決)。

打分也是360°,總體來說這一塊績效還是不錯的,從員工角度說,我知道今年的目標是什麼,我做到什麼程度拿到什麼分數,可能不會再獎金數不會有太大的反映,但是至少目標導向是清晰的。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食宿通勤

跟著項目走。

北京總部有班車,但是比較擠。

亞信全國都有辦公室,每個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後勤服務。比如集體訂餐等。

考勤➕加班

據老王瞭解到亞信考勤是多樣化的,大部門員工沒有考勤。研發不靈活考勤,與客戶緊密結合的工作崗位,沒有考勤,大部分的人是做現場支持,所以就會很難回來及時考勤。當然現在有了釘釘就不同了。

而且不同工種上下班時間不一樣,有的晚上工作很晚,電信行業晚上上線,忙完之後到晚上2-3點,這樣考勤時間也不好算,大家也怨聲載道的,最後打卡就不了了之至。

但是請假需要告知,靈活性很高。不會扣除工資,週末有緊急的事情要處理,也不會給加班費。

整體靈活以完成工作為導向的。

由於電信行業利潤低在福利部分提到亞信出差有75 的補貼,可以把75塊錢當做辛苦費,因為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出差的,出差都去比較辛苦現場像內蒙啊。

比如在內蒙簽了單子,就算做好了異地開發,最終還是要去到現場實施要2-3個月。如果週期長的話會有一年到一年半之久,如果週期很長公司在後勤安排方面就會採用多樣化的方式,比如住酒店,租房子,搭建臨時公場。

類似這種項目,無論現場還是遠程,都要和客戶需求來走。工作生活平衡對於普通開發做員工來說基本上不太可能,一開始不太適應需要7*24小時待命,很多同事也很痛苦。公司不考勤,但是遇到事情必須隨叫隨到,然後要完善A-B Backup 角色設置。

但是做到管理層後,工作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維護好客戶關係,團隊組建好,有後備,管理者的主要角色在協調上了。

像下圖的福利也是官方給到的,具體到時候能夠實現多少就難說了,所以入坑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培訓

內部有亞信學院,學院會請外部講師來培訓管理或技術的課程,也有內部講師的課程,內部講師是可以得到財物獎勵的,當然授課的課題要有市場才行。如果有意向,可以做課程申請。

如果是小範圍的分享會課程,這個就不屬於亞信學院管理了,如果區域負責人資金豐富可以給到share person 一些小錢啦。

聽過亞信學院的培訓的同事反映培訓質量一般吧,參加的外部管理培訓受益比較大,內部講師的培訓效果一般,可能是培訓機會。

也有在線培訓,視頻,ppt都會放在內部網站上,有些內容還是強制要求的,這些都是08年之後建立起來的。

亞信科技:國內電信領域龍頭企業也不適合長留?





推薦崗位➕適合入職人群

最差的崗位是:現場技術支持

最優的崗位‍是:研發類

適合:沒有經驗的新人,有養老心態的員工

不適合:對技術有追求的專業人士,有激情有奮鬥意向





老王有話說

亞信還是一個可以去工作的地方,但不適合長期呆下去,這兩年整個經濟環境也不是很好工作機會也沒那麼多,如果作為職場新人加入亞信還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裡面出來的人,說公司壞話的比較少,亞信運營模式還是比較成熟的。

亞信作為電信領域的龍頭老大,不會被動搖,核心業務也沒有收到衝擊。在這裡能夠培養你的溝通能力,維持客戶關係的能力,以及低調務實的工作態度。

公司:亞信科技

福利:★★★★☆

環境:★★★★

薪資:★★★

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