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的市場分析想用波特五力模型,到底咋用?

做品牌營銷之前,前端分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對於市場的分析,市場規模如何,是漲是跌,消費者構成是怎樣的,現階段的核心消費人群是哪些人,未來應該是哪群人,也就是常說的,我的增量市場在哪裡???

如果你身邊有在諮詢公司工作過的朋友,他們寫分析文件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模型,也就是波特五力模型,挺好玩的一個東東,今天就簡要玩一下,怎樣將波特五力模型為我所用!

前端的市場分析想用波特五力模型,到底咋用?

關於波特五力的定義,網上有很多解釋,講的都挺好的(此處就不粘貼複製了),但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對公司現階段所處行業的前景或者對未來即將開展的新的業務較為迷茫,就可以考慮用波特五力模型,幫你在做戰略決策之前,先思考和沉澱一下,三思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舉個栗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一下,大多數人加班都離不開的,網約車行業

前端的市場分析想用波特五力模型,到底咋用?

力之一:替代者的威脅力 Threat of substitute of products

1、出租車、公交車和私家車等傳統出行工具,雖然可以替代網約車出行,但便捷性遠不及網約車

2、由於養成成本,交通擁堵等原因,42%的受訪者表示網約車更符合消費者偏好

因此,結論為:網約車行業替代品的威脅較小


力之二:B端司機的議價力 Determinant of supplier power

1、陸續出臺的合規政策,按照目前的服務供給力,無法滿足需求缺口,區域性競爭對手高成本投入以優惠政策及補貼,爭搶司機資源與市場佔有率

因此,結論為:網約車B端司機,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力之三:現有競品的競爭力 Rivalry among existing firms

1、美團正面出擊“純平臺”網約車模式失利,“純平臺”的模式前有(滴滴),後有(合規政策),很難出現新的寡頭

2、租賃企業(神州,首汽)入局,服務與價格並重,深耕高端出行需求

3、車企轉型;曹操專車作為吉利集團重點發展業務板塊,由製造商轉向服務提供商,堅持自建平臺,把握流量入口,未來計劃基於用戶流量進一步延伸價值鏈

因此結論為:區域性B2C網約車競爭力逐步增強


力之四:潛在競品的進入力 Threat of new entrants

1、2016年後平臺的合規運力以及線下的運營能力逐步凸顯,區域性的“平臺+運力” 品牌,憑藉區域優勢,合規化程度較高

2、像吉利、一汽、寶馬、長城、眾泰、戴姆勒等整車品牌已經紛紛佈局網約車,

因此,結論為:未來,更多主機廠在戰略層面可能會佈局網約車市場


力之五:C端消費者的議價力 Determinant of supplier power

1、用戶其對價格十分敏感,伴隨著安全事件的發生,用戶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對於網約車C端用戶而言,整體選擇餘地相對較少,並且網約車消費者相對分散

因此,結論為:現階段需求方的議價能力較小

前端的市場分析想用波特五力模型,到底咋用?

基於此,以上為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的網約車行業,

總體結論:流量與合規運力並重,如何進一步提升用戶出行體驗,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