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中國傳統村落——興隆灣村


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簡 介

興隆灣村轄屬呂梁市柳林縣西王家溝鄉,位於呂梁山區,北與臨縣磧口古鎮相鄰,西南靠柳林縣孟門古鎮,處於西王家溝鄉、孟門鎮及臨縣磧口鎮的“三角文化經濟帶”,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目前有四合院五處,樓上樓下院3處,廈簷院4處,古窯洞156孔,瓦房42間。其中4處院落和抗戰時期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登記在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由於年久失修,這些建築大多瀕臨損毀,急需修復。其中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建築為清代遺構,坐北向南,上下院佈局,佔地面積735平方米,基本保存完整。

興隆灣村歷史上隸屬磧口鎮,民國35年(1946年)劃歸離石縣。磧口之名,最早見於書《隋書》,是山西面對匈奴的防禦要塞。道光七年《永寧州志》記載:“州西少一百二十里,曰孟門鎮,北周大象元年於次設定和縣,隋置孟門關,其地勢顯固,磧口距孟門只有13公里,且兼在黃河岸邊,均為重要的“軍事重鎮”。

清明乾隆秋水河沖毀侯臺鎮,距侯臺鎮2km的磧口鎮開始興盛。磧口在清朝乾隆年間,得益於大同磧險關,以及晉商的的輝煌,成為“晉商西大門,黃河大碼頭”。時有州縣之分,就是說磧口一半屬於永寧州,一半屬於臨縣。

民國初年,臨縣行政區劃為五區36所,磧口一帶屬於香爐所,管轄112個村莊,其中包括今柳林一些鎮。

民國14年,臨縣設四個區,三區為磧口;離石縣分為五個區,四區為磧口,區所都駐紮在磧口黑龍廟。

民國35年,臨縣、臨南縣合併為臨縣;離石和離東縣合併為離石。將磧口劃歸臨縣,成為磧口鎮,一直到今。

民國27年(1938年) 2月,日本侵略者佔領離石城之後,到處燒殺搶掠,全村老小到處躲藏日本人。屆時興隆灣村有地下黨的秘密組織(1924-1926年第一次國內革命失敗以後由賀昌負責組建起來的第七區秘密組織的延續),從事薄一波犧盟會革命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40年1月3日成立了離石抗日民主政府,抗日縣政府中共離石縣委,駐紮在今柳林縣孟門鎮石安村。1942年冬至1943年春,晉綏抗日根據地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實行“精兵簡政”,中共離石縣委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遷於今柳林縣王家溝鄉興隆灣村,同時駐紮的還有離石縣抗日武裝組織和抗日群眾組織。

1945年9月9日,離石全縣解放,興隆灣駐紮的所有抗日民主的黨政機構全部搬遷至離石。

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古村神韻——興隆灣村

文字、圖片資料均由興隆灣村委提供,

抖氣河景區整理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