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边的故事(父亲的教育)

炉火边的故事(父亲的教育)

炉火边的故事

谢雪冬

近些年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孩子跳楼的消息,心里很是难过。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是父母的爱少了,还是学业过重,亦或是生活压力过大……这些问题的回答似乎都是否定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好像在父亲教育我们的经历中找到了答案。我们家生活在农村,父亲是个勤劳的农民。他很少跟我们说教,只知道埋头干活,以至于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兄妹五个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父亲干活速度很快,也要求严格,我们跟着父亲的背后割稻子,稍慢了些,便会遭到父亲的怒喝:这么慢,以后还能有饭吃。于是我们偷懒的心赶紧熄灭,跟着父亲快速的割下去。父亲每天都起得很早,早早地去地里照看了庄稼一遍,便叫我们起来,有的去放牛,有的打扫庭院,有的到菜地里摘菜,每个人都不能偷懒。在父亲的督促下,我们五个兄弟姐妹,虽不成大器,但都勤劳规矩,作为父母来说,虽不是大富大贵,能衣食无忧过一辈子就行了。

父亲从来没有说教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他只是默默的做着。父亲是一个很爱书的人。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他都帮我收好,从来不让我们乱扔。看着我们乱扔书,就训斥我们,读书人都不爱书怎么行。更有一次,被父亲批得狠狠的。我到同学家,看见他们用一些没用的课本擦屁股。我也认为是个好办法,于是拿了一本小学的语文课本放在厕所里做擦屁股纸。不想被父亲发现了,他的脸一下阴沉下来,小心地把书捡起来。父亲把书当做自己最心爱之物,很少批评我的父亲狠狠地批评我一顿,让我把余下的书页弄好,他又重新放回他放书的地方。

父亲虽是农民,但一直对我们读书要求严格。他所要求的读书,从来不是考什么大学。他常教育我们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个人只有肚子里有墨水这辈子才能走得稳走得顺畅。原来我不明白,但后来发现大哥和二哥成长的足迹验证了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父亲对于我们的学习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区别对待,对于读书有天资的二哥和我,他总是要求严格些。而对于不爱学习的大哥和三哥他便早早让他们做插秧,犁地,挑粮等大件的农活。于是我和二哥成了人民教师,而他们成了种地的好手,日子过得安逸快乐。

炉火边的故事(父亲的教育)

说起我们做人的规矩,虽有后来自己的感悟,但更多离不开小时候父亲在炉火边给我们讲的故事。乡村到了九、十月,农活都干得差不多了,天冷了,大人们闲了,孩子们都不大出去玩了。很多人家便聚在一起打牌喝酒逗乐子,而我们家是决不允许的。到了每天傍晚,父亲便在灶台边烧起了一堆柴火。吃过晚饭,母亲和大姐靠着火边做些针线活。我靠着火边写写作业,看看闲书。我喜欢呆在火边可不是喜欢写作业,而是喜欢听父亲讲故事。父亲最喜欢在炉火边给我们讲故事了。他的故事里有忠君爱国的杨家将、岳飞传,有好人有好报,恶人遭报应的乡野传说,还有历代贤臣、君王的故事,也有孝顺父母,子孙发达的真实例子……在没有电视、手机等网络媒体的时代,父亲年年在炉火边跟我们讲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规矩。于是我们后面的人生路上总感觉有了栏杆,有了扶手,很少摔跤,更不会掉进万丈深渊。

父亲老了,炉火边的故事少了,父亲与我们的交流也少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他很少说话,孙辈的成长得失他基本视而不见。家里来客人了,他也不张罗,他让兄长们去挑大梁。他在精神上已经退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每天他都是静静地坐着,安享他的晚年。只是偶尔看见家里的农具有谁乱扔了,怕摔了孩子,就颤颤巍巍地去捡起来。家里的院子新箍了一口井,兄长们天天忙乎着他们所谓的大事,忽略了给井罩个盖子。为这事父亲跟他们说了多次,可他们总是说等等,等有时间再说。父亲没有办法,只有拿一口破锅砸了两个洞,栓上铁丝,一个简单的铁井盖就做好了。后来几天,大哥的孙子不见了,大家吓得赶紧四处找,结果在后院柴草棚找到了。如果父亲的井盖没做好,想必这次事情在他们心里没有那么简单。

炉火边的故事(父亲的教育)

这就是父亲的教育,简单、朴实、无华,正如灶台前的炉火那般微小而明亮。我原来一直不明白那就是教育,直到有一天听了村口的大伯和父亲的聊天,我才明白父亲的用心。那天天气很好,那两个近八十的老人坐在宽敞的院子里,看着远方,他们沉默了很久。村口的老伯说:"说起这一辈子,你脾气大,又不讨好人,老了也不管孩子们的事。凭什么你家的日子过得比我顺心,你家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有孝心,不公平……"父亲没有回答,也许父亲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我也困惑了很久,我知道,这位老伯心细如发,人缘好,十里八方的人都说他和气,对孩子特好。老了也常拖着有病的身体做些小工为孩子们攒点钱,那是当地好父亲的榜样。可不曾想,他中年一个孩子入狱,死了。临到老了,剩下的几个孩子为了父母的那点钱,大打出手,把他老伴给活活气死了。夕阳的余晖照射在两位老人身上,那么的平静,安详……我明白了那两位老人晚年的区别:教育好孩子才是晚年最好的财富。

父亲的教育也让我明白了:言传身教,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