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有了“第二个海思”?难怪突然携手STM半导体

近日,有媒体报道,华为与意法半导体(STM)正在推进联合设计芯片产品。但是据卫士蓝人力资本查阅STM过去两年芯片产品信息后发现,STM实际上已“退出”移动ARM SoC芯片制造市场。从2018年初至今,STM没有再推出过一款移动基于ARM架构的SoC芯片。

如此,则海思和STM的移动芯片联合设计,意义何在?


华为有了“第二个海思”?难怪突然携手STM半导体


深度爆料

确实有可合作领域。意法半导体除了以上优势领域,还是一家全球领先的MCU和汽车模拟、MEMS器件厂商,汽车芯片领域的实力选手,特斯拉、宝安都是其合作的伙伴。4月14日,STM中国推出了两款汽车芯片(L9788和L9963)。”而近年来,华为正在车联网领域发力。若华为与意法半导体携手,未来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感应等方面的芯片技术革新方面一定会带来新的变化。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事实上,华为选择意法半导体合作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多位业内消息人士表示:“华为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很早就有,此次合作主要想获得EDA芯片设计技术。”

所谓的EDA,其实是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简称。通过EDA,工程师能将芯片的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和IC版图的整个过程,通过EAD技术自动完成。在芯片设计领域,尤其是当前纳米级晶圆设计,EDA设计工具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占据全球90%以上的EDA设计市场的三大公司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均已宣布停止与华为合作。即便目前华为与国内企业有合作,但是技术很难支撑华为的设计。寻找新的EDA合作伙伴对于华为而言势在必行。上述业内专业人士表示,STM虽然没有在移动芯片方面有新动作和产品,但其仍能应用EDA设计工具。也就是STM要做芯片设计,并不受美国技术限制影响。

华为有了“第二个海思”?难怪突然携手STM半导体


华为海思的芯片设计受制于美国技术禁令,因此绕道STM联合设计,这样就能用他们的工具。比如由STM应用EDA芯片设计工具做前期线路设计,后期由海思接手,再通过代工厂完成。华为这招曲线救国没毛病!

为了“第二个海思?”2016年一位知乎网友透露,海思其实有自己的EDA研发团队。虽然目前不能确定消息是否可信,但受制于人历来不是任正非的风格。想当初迫于现实,地下工作者海思一夜转正大快人心,这是华为居安思危,十年磨一剑的产物。而如今面对同样的问题,海思是否有EDA的备份呢?或者即使有,只是火候未到,目前还需要借助意法半导体的EDA经验和技术来助力呢?

未来可期!

华为与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可谓互惠互利。随着华为麒麟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EDA技术对于华为也就越来越重要。若美国在5月继续收紧对华为的技术限制,与STM合作的优势就会更加凸显。而意大利和法国目前都是新冠疫情的重灾区经济受到重创是必然,趁势借助华为这个大客户发力中国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华为有了“第二个海思”?难怪突然携手STM半导体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芯片设计都是采用美国的EDA工具,国内也有的EDA企业,但只能设计14nm的芯片,而高端的芯片都是采用7nm的。

对此,卫士蓝人力资本业务副总武素菊表示,制约国内EDA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高端专业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国内做EDA研发的人大约有1500人,其中约有1200人在国际EDA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工作,真正为本土EDA做研发的人员,只有300人左右。而国内最大的EDA企业拥有150个人,国内还有还有一些小的EDA公司,以及高校与研究所,总共只有300人。但是全球最大的EDA公司,研发人员大约有7000人,其中5000多人做EDA工具。可见,要发展国内EDA产业,引进以及培养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大家对于华为此举的目的有何看法?你认为咱中国的EDA有希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