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每年封箱,都是戲班的大事,又稱"封箱大吉"。由班主組織全體演員唱喜歌,這個傳統,在德雲社堅持的最好。全體演員都上臺,站成一排唱起來,臺詞是:

一上臺來且留神兒,

一邊財神兒,一邊喜神兒,

財神手拿著搖錢樹(呃),

喜神手託著(那)聚寶盆兒……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財神大家都知道,喜神卻是某些行當裡面特有的。

比如在京劇舞臺上,如果需要一個小嬰兒的角色,不能真抱著娃娃上臺表演,一來哭鬧起來攪了戲文,二來誰家孩子也不捨得當道具。折中辦法,往往用一個布娃娃來替代真人,反正也沒有臺詞動作。

這個娃娃小偶人,就是"喜神",又叫"彩娃子"或"大師兄"。別看只是個假娃娃,實際地位卻尊貴得很,僅次於梨園祖師爺,是過去戲班子裡的吉祥物,又被尊為"戲神"。表演的時候,根據劇情需要,"喜神大師哥"可以做各種配合,但是到了臺下,則要畢恭畢敬,放置於後臺顯著位置,便於祭拜供奉。

"喜神"的材質多為硬木雕刻,經過細緻的加工上漆刷油,防止乾裂損壞,便於長久保存。一個戲班,按例只能供奉一尊,多了不行。"喜神"在一些劇目中是必須出演的角色,比如《四郎探母》公主與四郎的小阿哥、《長坂坡》裡子龍將軍懷中的阿斗、《二進宮》李豔妃懷裡的幼主。

"喜神"的禁忌頗多,這裡簡單說說。完成演出任務後,"喜神"後臺歸位,都是慎重收藏於箱櫃中,放置時候,必須得將其臉朝下,不得仰面。這裡就有個緣故,因為是吉祥物保護神,戲班子的人見面就要行禮,所以臉朝下,避免頻繁行禮。另外更有神異傳說,喜神如果面朝上放置,就會突然不翼而飛,為了防止喜神離去,只好委屈它趴著。

在戲園中演戲,在本家後臺,一定會設置梨園祖師爺的神龕,眾人須對神龕行禮,祈求演出順利。若是應了堂會,在別人家演戲,沒有祖師神龕,怎麼辦呢,演員們皆對著衣箱一揖,據說就是因為有喜神在箱中坐鎮,臨時替代祖師爺的功能。所以,戲班的大衣箱是不可以隨便坐上去的,因為那是"喜神"神位所在,壓在屁股下面是大不敬。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關於"喜神"的來歷,還有不同的說法:

其一,是說舊時戲班出演,一般應堂會都是紅白喜壽事,生日、滿月等為孩童喜慶事而辦的居多,所以戲班對小孩子特別尊敬,名之為喜神;

另一種,說是曾經有個人學戲,很是愚笨總沒有進步,某日突然夢到有一個小孩子前來教戲,居然茅塞頓開,一日千里,於是尊崇小孩為喜神;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第三種說法,與唐皇有關。

話說,某年三月十八日,是唐太宗壽辰,唐皇最愛曲藝,自己也是個中行家和鐵桿票友,內廷為了討主子喜,張羅了一臺慶壽好戲熱鬧熱鬧,安排梨園子弟來演戲。具體負責操辦的官員,就是有著"房謀杜斷"之稱的著名宰相房玄齡。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喜神”的來歷,傳說跟唐太宗和房玄齡有關

房玄齡當時的職務,是禮部尚書兼右丞相,分管文教禮儀方面的工作。恰好這天也是家裡的喜事,房老先生晚來得子,是幼子的滿月。老房已經七十多歲了,家裡熱熱鬧鬧的一頓席宴,多喝了幾杯,竟然耽誤了皇帝陛下的壽辰安排。

內廷諸事具備,大家翹首以盼,卻不見主事官員到來。大家就搞些鑼鼓器樂來烘托氣氛,後來這通鑼鼓經也流傳下來,就是正戲開場之前的"鬧臺"。結果鬧臺鑼鼓經之後,還不見房玄齡到來,三通鬧臺響過,皇帝都來了,房玄齡還沒到。他不來,所有的儀式都沒有辦法開始,唐皇問明情由,下令用御轎去接房玄齡,一方面表示對老臣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給房玄齡一點顏色看。

御轎到了宰相府,下人一傳話,房玄齡哎呀一聲,才想起還要主持皇帝慶典,不敢耽擱片刻,也不知咋想的,竟然忙不迭抱著兒子,登上轎子直奔皇宮。好歹趕到後場,房玄齡定定神就要上臺,突然意識到自己懷裡還有寶寶,就順手把孩子遞給身邊的一位女演員。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這時候房夫人也追著轎子趕來,她是有誥身的夫人,內官不敢阻攔,直接讓她跑了進去。房夫人可不是來找房大人的,她是來找孩子的。慌慌張張,看見房玄齡在臺上唱祝詞,懷裡空無一物,就想候著在上場門,問問孩子在哪裡。沒成想心裡焦急,身子露出讓李世民看到了。

房夫人也是吃過見過的,心理素質極好,當時也從上場門跑出來,到御前下跪叩頭祝壽,然後又從下場門出去了。皇帝沒見過還有這樣的安排,就問隨侍的內官,這是啥意思。內官也很尷尬,靈機一動就回說,這是女優人"跳加官"(意思是加場的主持人)。

主持畢,正戲開鑼。頭一場是喜慶戲"八仙賀壽",八位演員齊齊上場,這裡有一位是扮演何仙姑的演員,無巧不巧,剛才房玄齡把兒子就是遞到她手裡了。就要上臺了,何仙姑就把手裡的孩子臨時放到大衣箱裡,自己上臺了。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房玄齡主持完畢,從下場門繞回來,就找兒子,到處不見。後來瞥見衣箱一角有襁褓,趕緊打開看,孩子已然憋悶氣絕多時,不由得老淚縱橫,趕來的房夫人見此情景也是肝腸寸斷。因是皇帝壽誕,二老不敢放聲,只是低聲抽泣。這皇帝看著臺上的戲文,耳邊竟有悲聲傳來,細細聽來似乎在後臺某處,於是叫停戲劇,起身到後臺去看。

皇上挑簾進後臺,演員們一見龍顏,紛紛跪下朝拜,房氏夫妻也下跪行禮。李世民看到懷中孩兒,問明情由,心中不忍。都說死者為大,滿月的孩童死於吉慶之日,當即賜封為"喜神",讓他做梨園行的大師哥。

故事至此結束,或有野史傳聞成分,但是包含的文化因素卻是有的。更有演員為了紀念此事,不敢輕慢喜神,恭敬有加,需要喜神出演時,都拿一塊手絹或者直接用水袖擋臉,以示對孩童的敬重和懷念。

京劇“喜神”藏在大衣箱,更有諸多禁忌,還有一段心酸的傳說故事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頭條號"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圖文資料均來自互聯網公共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