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也許大多數父母都不曾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竟然會傷害到孩子,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竟然來源於自己的“情感綁架”。

我的媽媽雖然很愛我,但我總覺得她的愛像是一種“情感綁架”,讓我產生深深的無力感,所以我並不是很贊同她愛我的方式。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我一直跟著媽媽生活。我雖然能體會到媽媽的不容易,但母女之間難免會有小矛盾和爭執的時候,我喜歡就事論事,認為自己對的時候我犟得很,但知道自己錯的時候我都會很誠懇地道歉。

但媽媽不一樣,她喜歡打“感情牌”,像“你現在敢這麼逆著我?我辛辛苦苦養了個白眼狼啊,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能記得我一點好?我養條狗尚且還能朝我搖搖尾巴,養你就是浪費大米!”

“孝順孝順,孝就是順,懂嗎?你必須得好好聽我的話,否則你就是對不起我!”

“要不是因為你,我現在用得著過得這麼辛苦嗎?”……

諸如此類的話,我已經聽到爛熟於心。

雖然這可能只是媽媽一時的氣話,但我卻聽得懂話裡的潛臺詞。

處於愛媽媽的天性,我慢慢形成了“都是因為我,才讓媽媽這麼痛苦”的想法,於是常常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媽媽。

比如為了讓媽媽不要氣壞了身子,常常在認為覺得自己沒錯的情況下,委屈且違心地道歉。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我想,很多父母會犯這個常見的錯誤——對孩子情感綁架,情感綁架本質上是家長利用孩子的愧疚感控制孩子,讓孩子最終屈服於自己。

一、每一個討好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控制型的家長

控制型的家長往往利用孩子的“愧疚感”來控制孩子。

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從小到大環繞在孩子耳邊的都是一些帶有怨氣的話,通過不斷強調自己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付出,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虧欠父母”的愧疚中,以此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愛父母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讓父母開心,孩子常常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聽從父母的安排,於是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做什麼事都先處處考慮他人,常常忽視自己的想法,不敢遵從自己的內心。

孩子就是在控制型家長一直以來的“情感綁架”中,一步步變成討好型人格的,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健康嗎?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二、在愧疚感中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

1、 變成討好者

在長期的愧疚感中成長的孩子,可能會成為所有親戚朋友眼中“懂事的孩子”,然而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這種“懂事”是多麼辛苦和無奈。

這樣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首先都習慣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就算這件事情根本不是他的錯,他也會找到一些可以怪在自己身上的點,壓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容易缺乏自己的底線,過度討好對方,很容易在感情中吃虧。

2、 變成叛逆者

在愧疚感中長大的孩子,過度壓抑自己之後往往會成為另一種極端——變成叛逆者。假如是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斷壓抑自己去迎合父母,而父母絲毫看不到孩子的委屈,處處對孩子不滿意。孩子很可能心裡會覺得:“不管我怎麼做,你都不滿意,那我幹嘛還要這麼累,這麼傻地委屈自己?”

出於報復的心態,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叛逆者,處處和父母作對,父母讓好好學習,他偏不,父母希望他身體健康,他偏要糟踐自己的身體。

這兩種孩子,看起來是完全想法的,但實質上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沒有建立起獨立的人格。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們應該怎樣避免讓孩子揹負上愧疚的包袱呢?

三、避免孩子背上“愧疚感”的包袱,家長這麼做

1、底線法

高中的時候,我的舍友黃萍在宿舍夜談的時候向我們訴說過自己的煩惱。高中的學習除了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黃萍想要利用網上的有效且方便的學習資源,於是想買一部手機,但又不敢跟父母開口。

“是家裡比較拮据嗎?”舍友們問。

“不是的,家裡的經濟條件還可以。可問題是,每次向父母要錢,我都會產生深深的愧疚感,因為從他們的言語能感覺到,他們又為我出了一次學,他們很心疼這個錢。這讓我心理壓力特別大,總覺得花錢很不懂事,而且萬一花了這個錢,我的成績沒有提高,父母的錢就白花了。”黃萍無奈地說道。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像黃萍父母這樣給孩子帶來“愧疚感”,因為他們習慣於一邊拿出錢滿足孩子的需求,一邊覺得自己很虧空,於是不斷地跟孩子說賺錢很辛苦,企圖讓孩子回報這筆辛苦錢。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這麼做,這麼做只會增加孩子的“愧疚感”,家長們不妨嘗試一下底線法。

顧名思義就是向孩子坦誠說出自己的底線,比如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經濟能力有限,買手機的話只能給你一半的錢,剩下的你自己去賺。”

父母如果能如實地說出自己的底線,心理就不會有匱乏感,沒有匱乏感自然就不會傳給孩子愧疚感。

2、不要總想著回報

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應該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不應該試圖在孩子身上撈回什麼。只有父母心甘情願為子女付出,孩子才不會為大人感到愧疚。

就比如當孩子說想去參加夏令營,需要一筆費用的時候,家長不妨說:“雖然媽媽經濟能力有限,但會盡量給你這筆費用,不夠的你要自己兼職賺錢哦,你去夏令營要玩的盡興!”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3、注意措辭

像“要不是因為你,我現在用得著過得這麼辛苦嗎?”有時候只是家長們的氣話,也許很多家長都感到委屈,我確實辛辛苦苦把孩子帶大,那些話有時候就是宣洩一下自己而已,孩子就這麼“玻璃心”嗎?說一下都不行?不說的話,孩子也許都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

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話也許說出口的時候一時得到宣洩,但實際上卻沒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加重孩子的愧疚感,這將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

所以,家長們就算內心真的有覺得孩子虧欠自己的想法,也請注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愛不應該成為一種“情感綁架”,“情感綁架”只會讓孩子揹負著愧疚感生活,活得壓抑、矛盾,不快樂且不盡興,父母們請儘早停止這種傷人的愛。

為何愛會傷人?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