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就如同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荀彧的关系一样。

而他们的结局也几乎一样,那年朱元璋26岁,李善长已经过了40岁,李善长走进了朱元璋的军营,他们相谈三天三夜。

在之后的日子里,朱元璋南征北战,李善长运筹帷幄,两人一人主内,一人主外,十分默契。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在建国之后,朱元璋赐给了李善长一张丹书铁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铁卷保命。

在天下太平之后,李善长也很懂得保护自己,当年胡惟庸联系众人,对抗朱元璋的时候,想极力拉拢李善长。

但是李善长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任何人在朱元璋面前,都不是对手。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胡惟庸也是一个人才,他笼络不了李善长,但他笼络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李存义没日没夜的笼络李善长,李善长实在不耐烦了,说了句,等我死了之后你们做什么都可以。

李善长没有想到的事就是这句话在多年之后要了她的命,并拉上他的族人做陪葬。

胡惟庸案之后,李善长便请辞,回家种田,朱元璋也大笔一挥准了。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李善长回到老家后,看着老家的房子简直都不能住人了,刮个大风,就好像能把它吹倒。

于是他想到了汤和,他写了封信,让汤和给他调了300个士兵帮助他修房子。

其实本来嘛,300个士兵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何况指挥权还在汤和手里,可千不该万不该离现场,不应该这时候借兵。

朱元璋是何其多疑的人,你这个时候调兵你想干什么?

事情还没有结束,李善长的心腹丁斌犯了事,这个时候李善长不老老实实在家,反而一封奏折上奏朱元璋,为丁斌求情。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终于对李善长起了杀心,朱元璋命令所有司法部门查李善长,有问题要上没问题,制造问题也要上。

其实在这个时候,李善长就已经明白了自己是必死无疑。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他很平静,乃至锦衣卫到他房来抓人时,他也很从容的跟锦衣卫走了。

锦衣卫抓着李善长回京之后,朱元璋坐在大堂之上,望着这个昔日的老部下,李善长跪在地上望着这个今日的君王。

小生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感觉,看到这里的时候小生感觉李善长的命运跟荀彧几乎一样,但不同的是荀彧坚持的与曹操所坚持的,完全是另一种道路。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而李善长从未谋反,朱元璋很明显也知道,李善长从未谋反,但是他还是不得已将刀架在了这个好朋友的脖子上。

其实在李善长被带走的时候,他也没有跟他的家人交代一句,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的,这个人做事要么不做,要不么绝。

李善长这个人是非常好的,当年为了属下触犯刘伯温,如今为了属下在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上奏朱元璋。

李善长被赐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微微一笑,啥也不好使他必须死

但是在朱元璋面前他又非死不可,历史的结局总是惊人的相似,小生其实特别不明白,两个人从一开始奋斗,成立公司,公司做大了做强了,为了拿到完完整整的股份,就要把另一个人彻底干掉,彻底干死,其实得到那么多真的有必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