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唐詩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時間推移,歲月變遷,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許多古詩詞的經典意象發生了轉變,石頭變成了玻璃,蠟燭變成了燈,行舟變成了輪船。

小墨髮現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孩子讀唐詩時缺乏代入感。

死記硬背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可以追溯到作者當時的寫作狀態,就能喚醒鮮活的記憶,感受到他們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今天,小墨就來和你聊聊孩子應該如何讀古詩。

一、現代人如何讀古詩

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要在事實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追溯到它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經歷,從而拉近自己與古人的距離。

以杜甫的《登高》為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一個很優美的句子,美在哪裡?

首先,它對仗工整,這種格律美本身就構成了詩意。

但句子光優美還不夠,我們要回到它的創作背景中,才能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

《登高》是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的作品。唐朝人口的頂峰約有5300萬,而一個安史之亂,就抹去了⅔的人口。

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結合了時代背景,你再讀這句話,就會明白這個好句子背後的慘痛代價。

明白了背景,那麼詩人的個人狀況又是如何?

杜甫在寫《登高》之前就已病魔纏身,這都可以從他的詩句中找到例證,從“臨餐吐更甚”“我多長卿病……肺枯渴太甚”再嚴重到“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詩人就是在這種多病的狀態中寫下令人唏噓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們現在讀古詩詞好像只是抱著一種欣賞玩味的態度,但其實只要你真正的讀懂了它,你體驗到的就不僅僅是語言上的美感,還有和古人情感相連的震撼。

二、古詩詞要讀的多而全,才能融會貫通

提起唐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事實上《全唐詩》再加上後人的增補修定,已有五六萬首的量,可見唐詩的經典化比例是很低的。

唐朝的鼎盛繁華,令無數人心生夢迴唐朝的念頭,但如果我們只讀經典,恐怕只能管中窺豹,回到一個臆想中的唐朝。

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而通過《全唐詩》,我們才有可能重新認識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唐代社會。

通過大而全的瞭解後,我們就會發現,每個詩人的形象都會變得生動飽滿,豐富多面。

比如大家都聽過陳子昂寫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意境悲涼令人動容。

蜘蛛小墨丨現代人該如何讀唐詩?

卻不一定知道他也寫過“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這種為報私仇殺人的行為被他寫得頗有幾分豪情,但在今天看來,這無疑是偏激犯法的行為。

其實,當我們意識到,陳子昂不只有《登幽州臺歌》的那一面,這個古人的形象就變得豐滿起來,更貼近一個真實的人。

古詩詞作為經典,固然有它嚴肅的一面,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輕鬆活潑地去解讀它。

比如杜牧經典的七言律詩《清明》,可以改編成五言詩“清明時節雨,路人慾斷魂”,還可以改成楚辭“清明時節兮,雨紛紛。路上行人兮,欲斷魂”。

和古詩“玩”起來,就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就不再是一個陳舊的,呆板的東西。

其實,小墨為你講唐詩的讀法,就是為了拉近你與唐詩的距離,讓今天的讀者感受到千百年前古人的經歷,創造力,並在靈魂深處和他們進行對話。


畢竟,這樣的閱讀才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