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完美人物——常山赵子龙

《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每当读起《三国演义》我总能想起那个忠孝仁义武力超群的赵云,他的名字震铄古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笑谈间称呼为虎威将军,常胜将军。三国名将层出不穷宛若一个展示自我的历史大舞台,你方唱罢我方唱。他在这时闪亮登场,为我们后世留下传说,为我们心中留下男儿楷模。他是我们史书上的骄傲,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完美人物——常山赵子龙

汉末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头扎黄巾,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军起义了。也就在这个时期赵云被常山郡太守推举,他率领追随者加入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当公孙瓒问起他:为何不加入袁绍时?他字正腔圆,大义凌然:天下大乱,不知谁为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我们只是想要追随能够施以仁政的地方,并不是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将军您。此等胸怀又是何人所能及的。心系天下想要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此等心意又是何人所能指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过如此了。自此他追随公孙瓒四处征讨,军功累累。

《三国演义》里的完美人物——常山赵子龙

后来他因兄长去世而向公孙瓒请辞归乡,是为孝。即便刘备依依不舍也无可奈何。直到刘备被曹操打败后依附袁绍,他们二人在邺城相见,至此他追随刘备一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是为义。此时刘备在群雄逐鹿中并未崭露头角,力量十分单薄,迫于曹操的实力,携民众逃亡,不慎刘备与妻子甘夫人和幼子刘婵走散,他在百万军中杀的七进七出,烟尘滚滚,毫不在乎自己的性命,是为忠。再后来刘备悍然不顾丞相劝告发动夷陵之战,在开始打下城池要分土地于部下时,是他直言不讳;现在国贼未除,天下未曾安定,况且这里的百姓刚经历过战祸急需土地安定下来,要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民心啊!是为仁。如此忠孝仁义之人难道不该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吗,我想应该会的。

《三国演义》里的完美人物——常山赵子龙

不仅如此他自从跟随刘备之后,一直兢兢业业,从未负过刘备,而就是这样他也一直未曾真正进入到刘备集团的核心,可他又何曾有一句怨言。在攻破桂阳时他不贪恋桂阳太守之嫂的美色,洁身自好。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他立即劝阻,当以大局为重,联吴伐魏。这样的眼界和局量在当时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刘备死后他一直恪守君臣之道力保刘婵,即使年老体衰,他依然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至死也要保住摇摇欲坠的蜀国。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义薄云天,尽忠职守,仁德宽厚,忠孝节烈。一个值得我们很多人敬仰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