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安西军,《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所属第八团的原型。在《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短短16分钟的影片,却看得许多人热泪盈眶。全军覆没的安西军,写尽了大唐荣耀。

"安西军",一支在中国历史上既辉煌又悲壮的铁军,它在创造过举世的辉煌之后,悲壮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安西军"背后的故事。

"安西军"的由来,最艰难的地方成就骁勇善战军人

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辖下部队即称安西军。

"安西军"是大唐帝国的精锐部队,其兵力最盛时为两万四千余人。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为进一步拓展西域。皇帝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次年龟兹都城被攻下,唐军主力追歼残敌,郭孝恪负责留守,但因大意被该国国相那利引兵袭击而亡,郭孝恪成为了第一位战死的安西都护。郭孝恪虽亡,但这次战争唐军大胜,不仅攻灭了龟兹,还擒杀了焉耆国王,逼服了于阗等国,威震西域。安西都护府也迁到了龟兹城,同时唐军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地修城、驻军,安西四镇就此形成。

历史中的"安西军"到底有多牛?

初唐时期,安西都护府的两任都护都是将军出身,虽然长期只有数千兵力镇戍,但安西军战斗力极强。郭孝恪所任都护时,时常以两三千人的兵力深入焉耆等地作战,也屡战屡胜。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与大食古乌孙扶植傀儡政权阿了达为拔汗那国王,并击败了正牌国王遏波之,后者向安西都护府求救。时任安西都护府巡察张孝嵩对都护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随后得到安西军指挥权,统率万余精兵长途进击。安西军向西挺进上千里,一路攻克上百个据点,并在当年十一月攻克阿了达都城。此后,张孝嵩传檄诸国,大食、康居等八国莫敢与之争锋,安西军声威大震。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以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一万安西军进讨小勃律(今克什米)。

诗人岑参当时就在安西军中,对高仙芝所部,著有诗词描述"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安西军得令后潜行百余日,过疏勒,翻葱岭,越播密川,突然出现在了天险连云堡城下,城内敌军根本没想到唐军如此迅速,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使安西军取得"杀五千人,生擒千人,馀并走散,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的战果。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中原军队久废军事,缺乏战斗力,难与安禄山的军队抗衡。为了平定叛乱,数万安西军精锐被派往中原,只有数千人戍守西域。

安西军精兵投入到平叛战场上后,立即显示出了强大战斗力。在收复长安一战中,叛军以精骑冲击唐军,使唐军主力不得列阵。这时李嗣业"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之后,安西军"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此战,安西军与友军配合,"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之后,安西军又收复了东都洛阳。

大唐漠北最后的安西军,最后的荣誉,所有军兵连升七级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中原军队久废军事,缺乏战斗力,难与安禄山的军队抗衡。为了平定叛乱,数万安西军精锐被派往中原,只有数千人戍守西域。

当时吐番觊觎西域已久,趁着唐朝边防兵力抽调,内部大乱,出兵攻占大唐连接西域的甘肃地区,掐断了西域与中原的唯一联系。

东望是长安,西看是唐土,中间是敌军,这便是当时安西军的处境。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公元766年,数千孤军开始独守西域。

为了在当地宣示大唐主权,舞军民士气,"安西军"铸币"大唐建中"。

大唐建中的钱币铸字,是要告诉更多的人,这里还是大唐领土,我们仍是大唐子民。

而古代的钱币铸字,一般都是"国号/年号"加"通宝"之类的用词,唯有"大唐建中"铸币是例外,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铸有国号加年号的钱币。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郭昕联合李元忠派遣使者绕道回朝奏事。

公元781年,即建中二年,西域秘使才与长安联系上。

本以为"安西"、"北庭"早已失守的德宗皇帝,满朝文武这才知道,西域还没丢,将士们仍在戍守大唐边境,闻者无不沧然落泪。

德宗皇帝对安西军进行了隆重嘉奖,封李元忠为 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所有军兵连升七级,这在大唐帝国是前所未有的封赏,这也是安西军最后的荣誉。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孤悬西域抗敌42年后,永不投降,最后的安西军全军覆没,白发苍苍的将士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

公元790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沦陷,残兵从城里逃出,变成流民。此时西域只剩龟兹和西州。

龟兹和西州,两城互为犄角,互相运送军费,共同地域强敌。

公元791年,西州沦陷。这便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影片的开头故事,最后一次运送军费,就发生这两城之间。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公元808年,吐蕃军队举倾国之兵进攻安西都护的门户重镇龟兹,最后大唐将士全部战死,安西都护府灭亡,西域被吐蕃占领。

安西四镇已经孤悬异地42年,精壮的安西军早已战死阵亡,此时郭昕所率领几千名安西军,是由一群须发皆白,以及安西军遗孀妇孺组成的安西军,虽然他们已经不再矫健,但颤抖的双手依然举起了刀枪……

在整整半个世纪里,安西军为大唐守卫边境,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

中与吐蕃展开了持久战,最后的安西军全部将士以身殉国。孤悬西域的安西军,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

《长安十二时辰》里,第八团在烽遂堡与敌军鏖战,220人在援兵不至,弹尽粮绝的困境下,只有9人存活下来。

孤军抗敌半个世纪,全军覆没,解读大唐帝国最精锐部队——安西军

最后郭昕在战斗中战死,以身殉国,安西军与大都护郭昕用铁和血,诠释了他们对大唐帝国最后的忠诚。

在历史上,"安西军"被誉为大唐帝国军队的荣耀,而大都护郭昕也被后世誉为勇猛作战和爱国之躯的"铁血郡王"。

至此,安西军,结束了悲壮的历史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