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纠纷即将发生,他巧妙发言解除危局

韩哀侯手下有两个大臣。一个是相国韩廆(字侠累),另一个是大夫严遂。从职位上来讲,韩廆(字侠累)更高。但是韩哀侯对严遂过分宠幸和袒护。两个人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无法化解。

外交纠纷即将发生,他巧妙发言解除危局

战国策

一次两人上朝。严遂在朝堂上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廆。相国非常生气,也反身斥骂。严遂可能脾气很暴躁,居然拔出剑要刺死韩廆。其他大臣一见事情搞大了,连忙好说歹说给劝下来。

严遂回家后心里一阵后怕,担心韩廆派人刺杀。于是一溜烟就逃跑了。他虽然逃跑,对韩廆还是念念不忘,想要报复。他听说聂政是个鼎鼎有名的游侠。于是就刻意笼络,终于成功说服聂政替他卖命。

聂政来到韩国之后,直接跑到韩廆的府上。韩府的守卫不认识聂政,以为他是韩相国的客人。聂政一直走进大厅,走到韩廆的座前,乘其不备,拔出身上的佩剑,一剑就把韩廆刺死。

韩廆是当时韩国的相国,身居高位。一个如此重要的人被杀,当然是举国震惊啊。韩侯大怒。派人严查此事的来龙去脉。一来二去就查到严遂及其同党身上。

严遂知道已经东窗事发,只好四处逃亡。其中有个叫阳竖的人也参与其中。

韩侯听说阳竖逃跑的时候,经过东周。东周国君不仅没驱逐他,还让他休整了十四天。等休整完毕后,还用四匹马的车子送他离开。

韩国就派人指责东周。

东周是个小国,军队实力不足。东周国君很害怕,担心引起外交纠纷。

到这里,我就给大家出个思考题:东周国君应该怎么回应韩国使者的指责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想想韩国使者会怎么说。韩国使者应该会问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招待犯罪分子?你为什么不抓住他?你和犯罪分子是不是同谋?

东周国君有几种选择。

第一种,老实承认:我不知道阳竖参与谋杀韩国相国。我错了。

如果这么回答,那就麻烦了。因为东周好歹也算是周王室的一部分。东周国君这么承认,显得过分低三下四,太没有面子。韩国如果听到这个回答,就会这么说:既然你承认错误,我们国家军队正好需要粮草...........东周国君只能闻弦歌而知雅意,老老实实地交钱交粮。

第二种,顽强抵赖:我什么时候收留犯罪分子了?你有证据吗?把视频,音频发出来我看看。

韩国一听,不言而喻会勃然大怒:好啊,你居然敢抵赖,你好大的胆子。我把你给灭了!接着韩国先向各个国家宣扬东周国君的罪行,以显示自身讨伐的合理性。然后派兵讨伐东周,攻下东周的城池作为惩罚。

第三种,假装不知道:阳竖怎么了?他是严遂的部下,我看在严遂是你们韩国大夫的面子上才招待的。

韩国肯定不会被蒙蔽。古代虽然消息传递不便,但是东周招待阳竖半个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韩相国被谋杀的消息早已传出。所以韩国使者还是会质疑东周,让东周国君讨个没趣。东周国君最终会丢掉面子。

薛定谔的回答还有很多。但是回答的机会只有一次,不像我们现代人玩游戏。选择不对可以取档重来。东周国君只有一次机会。他必须选择最好的回答。

这个回答必须能推卸责任,能保住面子,不能引起外交纠纷,不能引起战争,不会损失任何利益。

你们想得出来吗?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我是想不出的。我相信读者你们肯定也不能。所以我直接公布东周国君的回答。

东周国君对韩国使者是这么说的:我知道阳竖参与严遂的犯罪。我之所以留下阳竖这个杀人犯,就是等你们韩国派人来抓他。但是阳竖呆了这么久,你们都没派人过来。我东周是个小国,不能干涉你们的事情,只好让人家白白离开。

我们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不过我要再多说几句。在历史上,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会相互仇杀。可是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是犯罪行为。所以我坚持称呼严遂,阳竖,聂政为犯罪分子。严遂是主犯,阳竖聂政是从犯。东周收留阳竖。东周国君知道这事的话,就犯了包庇罪。东周国君不知道的话,就是无罪的。

说完这些,我们就此结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