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引言

世界板塊上,中東國傢俱有含量豐富的石油。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為代表,依靠石油、天然氣、礦石等資源年入上千億美金的外匯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富得流油”。然而,和其他中東國家不同,伊朗儘管在石油含量上位居全球第四,卻一直沒有孕育出像迪拜那樣的知名城市,甚至國內人均生產總值還達不到阿聯酋的一半。

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受諸多因素影響,不僅與外匯收入有關,也和國內工業體系和經濟建設直接掛鉤,相對於阿聯酋的豪富、沙特的王室,提起伊朗,似乎我們只能在腦海中想到一個印象——被美國連年制裁的國家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同樣擁有豐富含量的石油,同樣位於中東,同樣屬於宗教國家。對比起來,伊朗社會貧困、治安管理混亂、局部戰爭連連,對外國際地位低下。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的伊朗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撂倒,錢到底去了哪裡?

一、來自美國的經濟制裁

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一直有制霸全球的野心,通過石油鎖定美元價值也是其長期政策之一。但作為全球石油含量排名前四的國家,伊朗卻有一個堅決反美的領袖叫霍梅尼,他在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和美國斷交,之後不再單獨向美國出口石油。

一直以來美國通過鎖定石油的美元交易,使得世界上其他想得到大量石油的國家都得捧星條旗的臭腳,然而伊朗偏偏獨樹一幟,處於最關鍵的隘口,卻突破界限,直接以歐元向歐盟國家出口石油,還以人民幣將石油交易給中國。

這已經威脅到美國的政治利益

長期以來,每當美國抬高石油價格,伊朗就趁機向其他國家低價出售石油,而每當美國降低石油價位,伊朗就進行煽動,抬高石油價格,種種事端每年都要上演,令美國煩不勝煩。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憤怒之下,美國強制對世界宣稱制裁政策,一旦任何國家違反規定向伊朗購買石油,都將受到美國的制裁。以全球第一的軍事能量壓陣,至此,日本、韓國、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對伊朗石油敬而遠之。數十年來,伊朗出口石油數量低至每天30萬桶,上層因此頻頻將矛盾向下轉移,國內民眾苦不堪言。

二、宗教勢力傾軋

眾所周知,中東國家都屬於宗教性國家,伊朗國內由什葉派執政,而其餘中東地區由遜尼派統治。為了維持國內的勢力穩固,伊朗不得不進行軍事擴張,將矛盾向外轉移。

宗教領袖霍梅尼掌權之初,就對外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爭,每年耗資五百億美元,其極速消耗著伊朗的國庫。戰爭結束之後,國庫虧空、外債奇高的伊朗只能依靠連綿不斷的戰爭來補充內耗,不斷煽動和支持伊拉克、黎巴嫩等地的什葉派教徒起事。

在敘利亞內戰中,伊朗出兵橫插一腳,前線投入十萬兵力和鉅額戰爭援助,幫助阿薩德什葉派勢力政權,以此維護自己教派在中東的統治地位。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若只是戰爭消耗就算了,窮也是整個國家一起窮,如同敘利亞等國家一樣,連綿戰火,民不聊生。偏偏伊朗還是個做足表面功夫的國家,其軍備實力常年位於世界前列,政府和其他達官顯貴也是衣冠楚楚春風滿面,更有教派上層以權力之便分隔國家財富,舉止冠冕堂皇。

於是整個伊朗變得極其矛盾,階層割裂嚴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這樣的社會景象,民眾受錮於宗教觀念,女性無法出社會務工;社會崇尚封建婚姻制度,一夫多妻搶佔社會資源,生育率低下;局部混亂死傷慘重,民眾苦不堪言。

三、舊日伊朗的輝煌

其實,伊朗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在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革命掌權之前,還處於巴列維時代的伊朗社會充滿活力。1963年“白色革命”之後,伊朗由民主制度佔據主流,婦女與男性平權,婚姻制度現代,宗教勢力遭到邊緣化。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與美國關係親密,支持美國的石油政策,在美國互惠互利的幫助下,迅速建立了現代化軍隊和完整經濟體系,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先進國家。那時的伊朗,處於國家發展“黃金十年”。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當時的伊朗雖然也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但大多像如今的發達國家一樣,只有地域差別,大城市的發展程度領先於小城市,而不像現在這樣整個國家都呈金字塔形。社會和平,經濟發達,外部發展環境平穩,內部人民支持,於是伊朗社會生育率提高,死亡率顯著下降,國民幸福感較高。

國庫內伊朗對外債權達到幾百個億,國庫儲蓄也有4000億美元。可以說,每一個上了年紀的伊朗人都不會忘記那個年代。那個年代人們可以吃飽飯,就連住在鄉下和偏僻小地方的伊朗國民,也不愁吃穿,享有和現在歐洲一樣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照顧。

可惜,正是這樣的開放與和平,觸動了宗教的利益,影響了教士階層牟取私利。於是霍梅尼鼓動境內伊斯蘭教勢力,進行了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

四、成也宗教,敗也宗教

對於一個國家的民眾來說,信仰宗教有利於凝聚力和認同感的形成,有利於進行人格道德塑造,同時給予民眾信仰自由,也是民主的表現。

但對於政權來講,宗教勢力坐大並不見得是件好事。伊朗境內原本就有伊斯蘭教的久遠歷史,宗教為這個國家留下很多歷史財富,包括古董和古建築,然而,教士階層的腐化和教派的形成,導致了國內社會動盪,最終影響伊朗對外政策。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我國曆史上也曾有過因為佛教過於氾濫,三步一廟五步一庵的時期,最過分的時候,成年壯丁為避稅不再種田參軍,而全剃頭出家,享受農民供養,造成社會財富大量流失,國家軍備廢弛。

為此,我國古代統治者開展過四次聲勢浩大的滅佛活動,推倒寺廟,熔鍊佛像,以激進的手段掐滅宗教勢力叫板皇權的萌芽,為國內信仰多樣化形成基礎,也使得我們在後來每個歷史時期都沒有出現龐大的教士階層。

對於侵佔大片土地、消耗財富供養、自身不事生產而偏偏聚攏民眾的宗教勢力來說,國家適當的約束反而能有益社會進步。伊朗的貧困和階級固化,大部分原因也是由於宗教的僵化和腐敗。

結語

在伊朗石油對外出口困難的時候,只有中國和俄羅斯頂著美國的壓力,與伊朗繼續石油交易。其中,中國是伊朗出口石油的最大客戶,面對美國三番五次的阻撓,中國外交部耿直髮言,稱中國與伊朗的石油交易與其他經濟合作合理合法,美國這樣的經濟任意制裁屬於違規“長臂管轄”,希望美國停止這種無理行為。這意味著,中國不懼怕美國的軍事威脅,也不懼怕經濟封鎖,而能為世界秩序的正常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這樣耿直且有十分底氣說“不”的能力,數十年前的伊朗本來也能擁有。假如霍梅尼沒有上臺,伊朗社會沒有極端化,國內不頻繁起戰事,伊朗的強盛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還是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如今,作為一個被宗教和極端實力所累的國家,伊朗的社會矛盾已經無法根治。從擁有大量石油資源、自由開放的社會觀念、寬鬆社會環境的國家,到如今,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和其他中東國力相差越來越大的混亂國度,伊朗未來將何去何從,也成為他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