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宋代瓷器,堪稱是中國瓷器史上一大美學巔峰。以汝官哥鈞定為代表的北宋瓷器,宮室皇家御用的瓷器,更是登峰造極,精美絕倫。而其中,官窯,卻常常鮮有人論。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無可比擬之奢華

北宋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只存在了十四年每一件都彌足珍貴。他蘊含著宋徽宗登峰造極的審美,皇家器不惜工本的奢華。他釉色的盈潤感和清脆感,他造型線條的簡約、明朗、舒適;他器形規制法度之森嚴。無一不彰顯著在單色釉時代,中國陶瓷燒造工藝的登峰造極!

窯址成迷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從北宋官窯到明清官窯,歷代的官窯本身都具有鮮明的皇家色彩和等級特徵,相對民窯而言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最初認為:“朝廷先是在汝州民窯中搭燒宮廷用瓷,隨著宮廷用瓷需求量的增加,朝廷終於將這些民窯改為官辦窯場,專燒宮廷用瓷,並可能再增設一些窯場,於是形成了北宋官窯。”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從寶豐清涼寺窯址的發掘情況看,天青釉瓷器的年代確有早晚之分,而瓷器質量也存在明顯的由粗到精的提高過程,這些都印證了早年對汝窯和北宋官窯所作的判斷。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關於官窯燒造的時間 一種觀點認為,汝州燒製宮廷用瓷的時間在元祐元年(1086年)至崇寧五年(1106年)的20年中。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另一種觀點是,“官汝窯的燒瓷歷史大約始於政和元年,至北宋滅亡(宣和六年,即1124年),其間僅有十四年的時間”。也有人根據窯址出土的“元豐通寶”和“元符通寶”銅錢而判斷御用汝瓷始燒於宋神宗元豐年間,停燒於宋徽宗前期。


瓷質禮器


官窯有一大特點就是禮器的創制,這樣的青釉色,從當時炙熱的青銅收藏流行中汲取靈感,創燒出全新的瓷質禮器。瓷質禮器是從北宋政和四年以後才真正的開始登上祭壇的,到南宋時期已得到普遍的認可,其使用的範圍也從郊祭天地擴展到名堂和家廟,並逐漸成為一種定製和慣例。學術界有人認為,瓷質禮器在宋徽宗朝之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如: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今伏見新修祭器改用匏爵、瓦登、瓦罍之類,蓋亦追用古制,欲乞祭天神位。”——北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郊廟奉祀禮文》

“元豐六年,詳定禮文所言,本朝吳天上帝、皇帝袛、太祖位各設三牲,非尚質貴誠之義,請親祠圜丘、方澤正配位皆用犢,不設羊豕,俎及鼎七,有司攝事亦如之。又簠、簋、尊、豆皆非陶器,及用龍杓,請改用陶,以撣為杓。”——《宋史》卷九八《禮志第五一禮一·吉禮一》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器用陶匏”雖然是共識,但北宋歷代都沒有真正的加以落實。由於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轉變,在宋代陶器早已被瓷器所淘汰。所以北宋官窯瓷質禮器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創立了一種全新風格的禮器,是對傳統禮器的一次重大改革,不僅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變化,也徹底改變了禮器的歷史,為後世瓷質禮器的發展和普及打下了基礎。這也是北宋官窯能夠流傳千年,備受讚譽的原因所在。


釉質

既然是祭天用的禮器,官窯從燒製的過程開始就不惜工本。在原料選用、色調調配上甚為講究,尤其在原料選用上,可以說是窮其奢華,不惜代價。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北宋官窯顯微結構圖

在燒造過程中添加有品質上乘的翡翠、瑪瑙等玉粉入釉,這也自然成為注重燒製成本的民間窯口和其它窯口不能仿造到位主要原因。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支燒痕

為了保障釉面的質量,北宋官窯對汝窯的支燒法加以改進,增添了墊、支墊結合的燒法,器物受力更均勻,使得胎骨也更堅挺,從而為釉質更趨淳厚、勻潤創造了條件,真正達到了肥若堆脂,撫之如緞似玉的,攥之彷彿出釉的藝術效果。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釉色


北宋官瓷對釉色的追求與完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其釉質肥潤,不加雕琢修飾。常見有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黃等釉色,且以粉青為上。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開片——鱔血紋為上品

北宋官瓷的另一大特色,體現在釉面的開片上,所開片紋極富節奏感,如水波粼粼,晶瑩剔透,流暢細膩,可開龜背大片,紋如鱔血,產生出令人驚歎的紋裂美。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開片是由於坯釉之間受熱不均勻導致,然而工藝上未能盡善盡美反而促生了美學的新境界。嚴格地說,這些人們不能完全控制和設計的效果不能稱做裝飾手法,它是一種材質之美,是一種

本質的美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在所有開篇中,北宋官瓷又以紅褐色之間的鱔血紋為上品,受到許多文人雅士的喜愛。


“紫口鐵足”

北宋官瓷另一大特色,是“紫口鐵足”的藝術特徵。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他之所以能夠成就“鐵足”首先需要的是汴東陽翟的土壤,含鐵量極高,與汝瓷含鐵量較低的胎質有極大的區別,這種含鐵量極高的胎體經高溫還原燒製,

胎骨顏色泛黑紫,故作品器物口所施之釉因微有下垂,致使內胎微露,便產生了出“紫口”特徵。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而足底無釉之處,由於氣氛還原,則成為黑紅色,是為“鐵足”。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此突破青釉瓷面所形成的獨具神采的“紫口鐵足”,堪稱清籟幽韻,趣致拔俗,令人暢心悅目,其在區別汝瓷滿釉支燒、無色彩變化的同時,其獨特風韻也是為北宋官窯瓷器最典型的藝術特徵之一。


器形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北宋官瓷 當時作為國家禮器的創制,其造型通常以仿青銅器為主,是當年宋徽宗“新成禮器” 的一部分,以徽宗詔敕編纂的《宣和博古圖》為造型藍本,也即依“名古器”為造型依據,作品件件有典,稟賦深義,加上徽宗本人藝術王者的身份和愛好,故北宋官瓷作品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禮器,主要為朝廷所用,代表作品有瓶、尊、鼎、爐、觚、盤等器形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二是文房用具,此與徽宗個人的喜愛密切相關,也主要供徽宗個人使用,代表作品主要為“文房四寶”,其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系列,主要在於北宋官瓷筆洗的造型千變萬化,計有直口、荷口、葵口、壽桃、弦紋、獸頭、獸耳等多種樣式,器形可謂琳琅滿目,無有窮盡,充分體現了徽宗的文化智慧和創造。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至樸至簡,素極生華,胎不求緻密,釉不求透明,不假人工雕琢,講究自然天成,反映了儒家中庸和道家自然無為的觀念,表現出理學寧靜而致遠的境界,堪稱最經典的中國式古典美,不愧是中國古代青瓷的頂峰之作。

北宋官窯的千古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