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疫情肆虐,銀行信用卡業務受挫,繼廣發、中信、交通、浦發等銀行大面積風控降額之後,稱霸“宇宙”的大媽行也加入降額行列。

“5萬變1000元”,“10萬額度直接變成了0元”,“5萬額度直接降沒了”,“30萬的額度一下降到0”......

縱觀各大信用卡論壇,收到工行降額通知的人可謂佔據了半壁江山,一片哀鴻遍野!對於此次大面積降額,一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收緊風控,才能自保”。

多頭借貸和共債的風險下,銀行為降低資金損失風險,降額可以說是大概率的事。疊加疫情影響,信用卡逾期、不良率上升,銀行催收工作受阻,難以對信用卡風險管理實時監控,可以預料到此輪降額風暴或將持續。

降額成了常規操作,但其背後的真正原因你確定瞭解清楚了?只有找到病根才好對症下藥,所以要找到真正降額的原因,才能避免踩雷。

根據以往卡友反饋的降額例子,支付界百科總結出了被降額的四大原因:自身有急缺錢的表現、銀行沒錢賺、刷卡姿勢

。下面咱們就來一一細說:

原因一:自身有急缺錢的表現

1、負債率高

在消費主義影響下,人手一張或幾張信用卡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負債成了不少人的標籤。銀行查詢負債率計算公式為:所有負債(包括信用卡和貸款)/(收入*基數),而信用卡的負債率一般是按:信用卡的已用額度/可用額度來計算。負債率除了影響下卡之外,還會影響額度。

如果你手上有7、8張卡,每個月都把額度用剩10%左右就要注意。負債率過高,即使你過往的信用記錄很好, 銀行也會認為你未來逾期的可能性會很大,進而把你列為風險客戶,後期被風控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2、網貸

銀行對於網貸這塊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徵信報告中,有大量網貸記錄,還是小額貸款的話,證明你的財務狀況緊張。以信貸產品在維持生活,一旦資金鍊斷裂,違約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銀行會覺得你是風險客戶,就算你並沒有逾期。

3、最低還款

最低還款,雖然能讓持卡人暫時沒有後顧之憂,但是也是持卡人缺錢的表現。這會讓銀行認為持卡人沒有能力償還全額,放出去的錢可能有收不回來的風險,進而降額持卡人額度。

4、查詢徵信次數過多

據支付界百科瞭解到,央行徵信報告只有本人或者本人授權才能查詢。有銀行人士表示,徵信查詢次數過多側面表明客戶潛在負債壓力較大,客戶潛在風險較高。

在一段時間內,多次查詢徵信,而徵信報告卻顯示該段時間內用戶沒有成功獲批新貸款或成功申請到信用卡,銀行是有理由懷疑該客戶財務狀況不佳。為避免資金損失,可能會做出降額的舉措。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原因二:銀行沒錢賺

1、跳碼

跳碼可謂是銀行深惡痛絕的行為。因為跳碼讓銀行賺不到錢的同時,還虧本。這賠本買賣,誰願意做呢?再說了,銀行可不是慈善機構,需要盈利。

銀行本就沒有錢,發放信用卡的錢是哪裡來的?就是我們每個月存進去的存款。眾所周知,銀行要給存款人支付一定的利息,再加上放貸出去收不回來的錢,也要記在成本當中。計算下來,銀行放貸一萬元的成本大概是38元。也就是說,銀行給你用一萬元,如果連38元都收不回來,銀行就是虧錢的。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按照國家費率規定,標準類、優惠類和減免類的費率分別是0.6%、0.38%和0費率。而刷卡收益由髮卡行(0.45%)、銀聯(0.065%,髮卡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各承擔50%)、支付公司三家分配。髮卡行和銀聯賺的錢是固定的,剩下支付公司能賺多少根據市場定價。

如果刷標準類一萬元,髮卡行得到45元,還要給銀聯3.25元,最後賺了41.75元(45元-3.25元)。還要減去38元的成本,銀行還是可以賺到3.75元的。

如果刷優惠類一萬元,手續費才38元,還三家分。銀行不就是虧錢嗎?

如果是刷減免類,0手續費,銀行一分錢都賺不到。

對於跳碼,持卡人是無辜的,但是銀行可不會這樣想。銀行只會把“矛頭”指向持卡人。所以,經常刷到跳碼機,給你跳商戶,跳地區,從標準類跳到優惠類甚至是減免類,輕則積分全無,重則降額封卡是逃不過的。支付界百科建議,各位在刷卡消費時候,一定注意出來的小票上面的MCC碼跟你消費的商戶有沒有一致。

你可以搜索小程序【支付界百科】查詢 MCC碼,跳碼什麼的再也逃不過你的“火眼金睛” 。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2、薅羊毛

不少持卡人喜歡薅銀行羊毛,但是也要有個度。曾有卡友表示,她喜歡薅銀行羊毛,每個月薅足20w積分 。好像很爽的一樣,但是銀行就不高興了。結果28k額度直接腰斬。所以,薅羊毛可以,別把銀行薅疼了,以免“秋後算賬”。

3、授信過高,卻很少用卡

很多人對信用卡額度都有一種誤解,認為銀行給的額度就擺在那裡,如果不用,銀行也就沒提前給錢。沒佔用銀行資金的同時,也沒讓銀行承擔風險。所以那些用不著的額度,對銀行而言也是零成本的。

其實不然,有點會計常識的都知道,銀行需要為已經給你授信你卻沒使用的部分向中央銀行計提準備金,從而降低了自己的利潤空間,因此,除非確信給你批的額度你都能用,銀行並不會盲目給你調高額度,甚至會調降額度。

所以說,銀行給你那麼高的額度,你卻沒有用上。讓銀行賺不到錢的同時,還增加成本,不降你的額度降誰的?這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麼那麼多“備用卡”、“睡眠卡”被降額了。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原因三:刷卡姿勢不正確

1、經常性大額消費。雖然銀行是鼓勵多刷卡消費,但是如果持卡人持續多次大額交易,就很容易被銀行“盯上”,懷疑你有套現的嫌疑。

2、經常一次性刷爆卡。除了大額消費,動不動就一次刷爆卡,在還款日又一次性還清,就是所謂的“大進大出”。這樣的刷卡行為十有八九是套現。

3、經常在一個或固定戶上刷卡。銀行鼓勵多刷卡消費的同時,還鼓勵消費結構多元化。畢竟你總不能天天加油,天天住酒店,天天買珠寶,這會讓銀行懷疑你用卡異常,非法套現。

4、經常刷整數,半夜十二點刷卡消費早餐店等等一看就是虛假交易的行為,銀行不盯你盯誰?

5、經常用同一個收單機構的機子或高風險POS機刷卡

,也有可能被風控。我們所刷的商戶,分為正規商戶和商戶池。正規商戶營業執照辦理的,商戶池或者固定戶的都是收單機構提供的。如果經常在商戶池裡刷卡消費,因為不是真實的商戶消費,有套現嫌疑,被風控的機會很大。

而且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黑名單商戶,如果你頻繁的刷到這些商戶,沒有積分就算了,風控降額是肯定跑不掉的。

降額是銀行“蓄謀已久”?找準自身原因才是正道

6、長期空卡。銀行鼓勵多刷多用,充分利用額度,但並不是要你月月花光。長期空卡多見於即將或已經山窮水盡的人,這讓銀行感覺風險過高。所以,後期銀行“落井下石”可以說在預料之中。

總而言之,負債過高、用卡不規範都會被納入銀行的風控名單中。銀行一旦發現持卡人交易異常,信用風險上升,就會對持卡人進行風控和限額。疫情之下,信用卡風控變得十分敏感,各位唯有合規使用,才能避免受到波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