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每個人都是時代洪流裡的一粒沙,有人最終沉澱成為河床的一部分,有人緊跟浪潮前進不息。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文化的孕育滋養。而最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文化的莫過於語文課堂了。

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你看,元代詩人唐溫如醉後忘卻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他說:“清朗的夢中,我臥在天河上。”乍讀這句詩就有一種極其浪漫的情懷在裡面。那情懷是兒時和姥姥一同數星星時想要摘一顆自己戴著,是青春懵懂時想天天看見班裡暗戀姑娘明媚笑臉的心情,是人到中年時和妻兒一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是老來坐在吱呀搖椅裡看貓撲蝴蝶的愜意。

這就是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當你因著一句詩、一個作者、一篇文章看到一段截然不同於自己的人生軌跡,你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語文課的魅力就在於它可以讓你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

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你看,《易傳》中道德高尚的人,總是以謙遜的態度,自守其德,修養自身。這樣的話語是從小家裡人就告訴我們的,記憶中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吃飯時老一輩總要說上幾句。那些口頭上的表達在語文課堂上化身成簡潔又不失莊重的短句,每每讀來都令人驚歎。我們驚歎它高度的概括性,驚歎它傳神的寫意感,更驚歎它幾個字之間的巧妙結合。

這就是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當你因為一句古語感受到幾千年中華文化中大而至簡的玄妙時,你會是怎麼樣的感慨呢?語文課的吸引力就在於它可以讓你與古語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你看,蘇軾在《稼說送張琥》中說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積累然後才能大有所為。當初在校園裡讀書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這句話有多麼深刻,老師家長提起時也總有一股子反駁的勁兒,但後來的很多事都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準備和積累的重要性。並不是說要刻意的去積累哪一方面的知識,也並不是說去刻意準備哪一方面的技能,而是說你一直都要積累和準備著,偶然有一天就會用到,然後你的人生就會有一朵美麗的花綻放著。

這就是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你會不服這句話,也會思考這句話。後來遇到的事情會讓你又一遍想起這句話。語文課的魔力就在於你會在以後的某個瞬間陡然對它充滿敬意。

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我謝絕了二十世紀的文明產物的火車,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實在並非頑固。

你看,豐子愷先生在《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裡說的這句話,初看再看之間有多少思緒飛揚。工業時代,網絡時代人類的科技在飛速發展著。從單車到電動車到小汽車再到火車、高鐵......車速一塊再快,然而快車裡的人們還沒來得及看窗外的風景就到達目的地了。

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慢下來,騎著單車、坐著小船,不為終點遠近只為去品嚐沿途美景。在現實生活中你或許很難做到,但在語文課上,這是最輕而易舉的了。每一次課堂都是一次旅途,每一次旅途都是不一樣的風景。當你經歷的旅途多了,你的心境還會和現在一樣嗎?這就是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語文課的影響就在於它會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的思想格局。

當孩子上語文課時,他們到底在學什麼?

你看,語文課不只是提高你的語文成績,更是為你打開一個扇扇新世界的大門。所以,“當你在上語文課時,你在學什麼?”這個問題多麼驚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